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药的估值泡沫,啥时候破?

如此惨烈的重复投资,将会带来什么后果?毫无疑问,大多数投资都将血本无归。

中国创新药企业的高估值,成了“博傻游戏”。

恒瑞医药市值最高的时候超过5000亿元,甚至超过了武田制药。与此同时,由于香港和大陆科创板对于创新药的上市开闸,二级市场的创新药投资,同样波澜壮阔。

刚刚过去的8月份,我国市场上就有超过20家生物医药企业完成了融资——现在如果生物医药企业,融资几个亿,都不好意思发公关稿了。

分析8月份实现融资的生物医药企业,大家会发现竞争领域很集中——主要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投资高度同质化的情况,2018年就出现了。去年年初,笔者参加“E药经理人”组织的活动,郭云沛老师披露了一个数据:国内PD-1临床项目高达200+;PD-L1同样高达200+项。

如此惨烈的重复投资,将会带来什么后果?毫无疑问,大多数投资都将血本无归。

但是资本市场自有逻辑。这么多资金涌入,除了创新药企上市机会多带来的投资套利机会,就没有内在的合理性?

最大的合理性,来自于中国医药市场向规范化市场转型带来的想象力。中国毕竟有14亿国民、老龄化急剧加速、加上药改和医保改革带来的春风,未来创新药的市场容量确实会快速增长。

但是,笔者还是要说说风凉话:

  • 中国医药市场的规范化进度恐不如预期。

原因是“神药”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改革推进艰难,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禁止西开中”不了了之,就是明证。笔者在此呼吁国家药监局、医保局、卫健委等中央部委,坚定改革方向、步子再大些;

  • 创新药容量可能被高估。

如果历史遗留的“神药”不能被有效挤压,以控费为主题的医保改革对创新药价格就不会宽松。而目前中国创新药的市场容量还很小,尽管成长速度快,未来想追上日本创新药的体量,也是很难的;

  • 中国的创新药体量养不起太多创新药企业。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但就创新药而言,体量远远赶不上日本。以日本全球第二大创新药市场的规模,培育了多少家世界级创新药企业呢?也就四五家而已。在创新药的游戏中,只有全球顶尖的数十家药企能够生存(好消息是研发出好药品,退出很容易)。从产业容量和结构来看,中国的创新药市场,未来若干年还将是个小池塘,绝不可能大批量养出“大鱼”——最乐观的估计,能赶上日本的水平,就是烧高香了;

  • 中国制药业最主要的挑战并不是创新药升级。

现在,中国药企制造的仿制药质量仍然令人不敢放心,大量的安全无效药仍然在被滥用,产业结构上仍然多小散乱。除了总体规模大(其中相当的神药占比),中国的制药业和国外的差距还非常大。如此薄弱的行业,把挤压神药空间、提升仿制药质量当作改革目标,要比升级创新驱动更重要。

因为这些考虑,有朋友问我国内创新药企业的Pre-IPO投资可否参与,我给了否定的建议。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容量上说,难以想象,如此高的估值,能够靠中国创新药的“小池塘”来撑住;如果产业撑不住,这样的投资就是在玩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

今天值得投资的创新药企业,必须从第一天开始,就像海外药企一样,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来开展新药研发,也只有全球市场的规模,才能均摊掉高昂的研发成本——但具备这种能力的中国创新药企业,还有多少呢?好消息是,像百济神州这样的企业确实出现了——也许这就是“投资泡沫”合理性的证明。

最后,创新药投资泡沫啥时候破?这个问题,还是让搞医疗投资的去头疼吧!

来源:医学界智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的繁华还能持续多久?
2019医药投资:估值虚高,市场90%基金会死掉
美股医药板块的特点与优势
袁建伟:创新药投资下一程,首先要清楚“想赚谁的钱”
广发基金吴兴武:医药行业估值偏高 但不代表股票短期必然会回调
IPO扎堆、股价回弹,医药股不认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