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理和心理压力,如何影响小鼠的焦虑或抑郁样行为?

文献:Du Preez, A., Law, T., Onorato, D. et al. The type of stress matters: repeated injection and permanent social isolation stress in male mice have a differential effect on anxiety-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urs, and associated biological alterations. Transl Psychiatry 10, 325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0-01000-3

导读作者:肖博文

无论是反复的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还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都会给小鼠带来压力,造成生理上的变化,以至于引发焦虑样或抑郁样的行为(anxiety-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urs)。但是,这两种物理性和社会性的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什么具体区别呢?

近日,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系统性地研究了这一问题。他们所对比的四组小鼠分别是对照组、连续六周经历每日腹腔注射的物理压力组(physical stress)、连续六周独处的心理压力组(psychological stress)和两种压力皆有的复合压力组(combined stress),每个组别的行为变化、压力下的激素变化、免疫因子指标乃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不同均得到了记录。


结合他们所收集的多种数据,作者认为,物理压力组的注射导致了HPA(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hyperactivity)。同时,物理压力组中,小鼠大脑内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激活程度更高,而小胶质细胞可导致新生神经元凋亡,这或许可以解释行为层面上小鼠表现出来的焦虑样行为。与之相对的是,心理压力组中小鼠的HPA有所减退(hypoactive),小胶质细胞凋亡更频繁。种种生理变化的结果可能是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的减少,由此而产生抑郁样的行为。

非常有趣的是,在复合压力组中的小鼠虽然“风雨交加”,其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与行为变化却并非前两组的简单叠加。研究人员并没有观察到HPA轴或神经免疫方面的变化,而不同主要集中在血清中各个免疫因子的水平和海马体细胞分化的减少上,且小鼠亦只表现出焦虑样的行为。研究人员表示,心理压力所产生的的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物理压力覆盖掉了,因为后者与痛觉系统(nociception)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三组小鼠中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面的变化全部集中在海马体的齿状回(dentate gyrus)处,而没有在前额叶的样本中观察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声常谈】动物实验云课堂:应激诱导抑郁中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的可能触发因素
孩子不听话?多半是肠道菌群惹的祸,肠道菌群可影响孩子的性格
去除下丘脑的某种激素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加“淡定”
压力大,立刻去睡觉!《科学》发现大脑可以自己解决
Nature子刊:Ucp2依赖的小胶质细胞-神经元耦合调控焦虑样行为
焦虑或许也是肠道出了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