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埃及奇特社区:活人与死者共居一处
在一般人的思维里,生人与死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死亡似乎是许多人不愿意主动去触碰的东西,更别说与死人同住。然而,在埃及首都开罗有这么一处地方,你能看到孩子们在坟墓间奔走玩耍,老人们坐坟头纳凉闲聊。

这个奇特的地方名叫“卡拉发”公墓群,它位于开罗东部,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俗称“死人城”。这里的墓穴埋葬着千年来各个阶层的逝者,墓穴之上却是居民社区。“死人城”的地理位置不仅不偏僻,周围甚至有很多著名景点,例如萨拉丁古城堡、阿兹哈尔公园、哈里里市场等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参观。

俯视“死人城”,街道纵横,庭院深深。刘陆/摄

这里的墓地按照民居风格建造,房屋一般有一层或两层,保持着生活住所的结构,有院落、围墙、大门、房屋和墓室等,大门边的围墙上刻着墓主名字和墓宅编号。到了现代,埃及政府为了满足守墓人的生活需求,开通了水、电和煤气。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加,人们在这片历史古墓的旁边盖起了楼房,许多居民也从古墓庭院搬到了楼房的公寓里。

“死人城”里的生活设施非常齐全。清真寺、学校、诊所、商店、咖啡厅、警察局一应俱全,公交车和出租车也照常出入。孩子们在街巷间放风筝踢足球,老人们坐在门前聊天。不过就其他社区而言,这里的街道比较狭窄,马路基建等也非常落后。居民成分比较复杂,以守墓人的后代居多,有的为自己家族守护,也有的是为别人的家族看守。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大多比较贫困,一些守墓人的后代因生活得到改善,举家搬离了这里。还有一些外来居民,因为无法承担开罗的高房价,选择在此栖居。

民居风格的墓宅,大门边的围墙上刻着墓主家族的名字。刘陆/摄

对于守墓人来说,墓宅就是他们的家,祖孙后代都生活在这里。传统来讲,守墓人与墓室同处在一个院落。

玛吉达是守墓人的后代,住所和自家的墓室在同一个庭院。一进大门,右手边的几间房屋是古墓和休息室,左手边是她和丈夫以及四个孩子居住的房间,包括一间起居室和一间卧室,家具陈列十分简单。院子中间种植了橘子树等植物。她说:“这是我们自家的祖坟,我们世代都生活在这里。”

玛吉达家中的庭院,干净整洁,种着橘子树。刘陆/摄

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们自发想要改善居住环境,于是在古墓旁建起了楼房。很多守墓人的后代除了看守墓地外,也外出寻找工作,养家糊口。

穆罕默德·赛义德今年67岁,家族的陵墓在“死人城”内,祖辈们为看守坟墓在此定居。赛义德在“死人城”出生,现居住在坟墓附近新建的楼房。他有四个孩子和一个孙女,已经成了家的孩子搬去了对面的新区纳赛城。赛义德一年前开始在“死人城”闹市区的咖啡厅打工,每天有着微薄的收入。“我之前一直在这附近找各种事情做,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说。

穆罕默德·赛义德在一家咖啡厅打工,赚取微薄的薪水谋生。刘陆/摄

咖啡厅老板的儿子迈扎特·艾哈迈德闲时会来店里帮忙,煮咖啡、点水烟、服务客人。艾哈迈德今年读高二,因为新冠疫情,埃及政府规定公立学校10月中旬开学。“这里是我的家,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上学,在这里长大。” 艾哈迈说。

针对“死人城”里居住活人这一现象,埃及人类学专家迈莱克·亚坎解释说,埃及人自古认为,墓地是生者社区鲜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属于死者,墓地是生命的开始。因此,埃及人自古有个习俗,活人、死人“不分家”。

埃及文化部历史区域和古建筑保护办公室主任海迪·沙拉比说,“死人城”里有很多著名的皇家陵墓,历史悠久,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历史古迹。为了优化都市结构,她经常会来实地调研,制定方案使该地区更好地发展。

“死人城”闹市区的楼房。刘陆/摄

“我们当下不会拆除这些楼房,目前居住在古墓区的居民也可以继续居住,但是我们希望能掌控好现存状况。为了保护历史文物,不能再新建楼房了,也要限制搬迁而来的人口。”海迪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罗有个“死人城” 活人死人不分家
埃及(连载8之活死人城)
开罗有座死人城,活人住到死人墓
探秘开罗的死人城
世界上最另类的四大墓地 住着死人也住着活人
此族守墓人,一生不能见活人,只吃贡品,与活死人无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