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 | 一箸脆思蒲菜嫩


淮安蒲菜

淮安蒲菜,中文名水烛,为香蒲科(Typhaceae)、香蒲属(Typha L)、水烛种(Typha angustifolia L。水烛又有狭叶香蒲、水蜡烛、蒲草等名,淮安人称之为“淮笋”、“蒲笋”,可食部分为其假茎(叶鞘相互抱合心叶而成)和根部的短缩茎。


淮安特色

如果要选几种蔬菜作为淮安特色品种,蒲菜无疑可据首位。

  • 西汉 淮安人食用蒲菜的历史最早可溯达西汉,当时有一位著名的辞赋家枚乘(原为吴王刘濞郎中,后汉景帝下召升其为弘农都尉)。他所作的著名辞赋 《七发》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对话中描述“天下之至美”的美食,以“刍牛之腴,菜以笋蒲”为首。此蒲即为蒲菜,而枚乘恰是出生于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赋闲后也隐居于此,汉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召年老的枚乘入朝,可惜死于道上。

  • 宋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淮安人张耒(lěi)在《暮春赠陈器之》诗中有写到:溪边蒲笋供朝饭,堂上图书伴昼眠。

    梁红玉在淮安抗金时指导军民采食蒲菜的传说,说明蒲菜不仅可入高雅的宴席,也是百姓的家常菜。

  • 明 正德年间,曾著《淮安府志》的顾达在陕西为官,病中思乡时即有诗曰: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

    明代出生于淮安的吴承恩写《西游记》,在八十六回写了淮安的一大堆野菜,包括“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

  •  淮安学人段朝端作《春蔬》七首,第一首诗就称“春蔬哪及吾郡好,入馔蒲芽不论斤

物种区分

淮安人虽然把蒲菜作为其特色蔬菜品种,但当地人鲜有知道他们所食的蒲菜具体是什么物种。专业的文献中有的只是称蒲菜,有的称其是香蒲科、香蒲属的香蒲2,有的称其是香蒲科、香蒲属的水烛3。香蒲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6种,我国有香蒲、宽叶香蒲、普香蒲、无苞香蒲、普香蒲、达香蒲、水烛、长苞香蒲、球序香蒲、短序香蒲、小香蒲等11种4,蒲菜到底是哪一种呢? 

1989年,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全国征集了40余份蒲菜资源,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内,著名水生蔬菜专家柯卫东、孔庆东等经过对其中的34份蒲菜资源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后,认为这些蒲菜分属两个种:

  • 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以食用根状茎为目的的云南建水草芽;

  • 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以食用假茎为目的的江苏淮安蒲菜、山东大明湖蒲菜、河南淮阳蒲菜5

当时从江苏征集的蒲菜共有5份,包括采自当时淮安县的3份(淮安蒲-1、淮安蒲-2、淮安蒲儿菜)和采自原淮阴市的1份(淮阴东郊),以及采自新沂的1份(新沂青蒲),经鉴定,这几份蒲菜皆属水烛6

笔者在2014年和2015年对淮安市几个县区的野生蒲菜资源进行了考察,同样认定,市内可以采食的蒲菜均属香蒲科香蒲属水烛种。相比较而言,淮安区月湖内生长的水烛(被称为是最正宗的蒲菜)其植株最为高大(2-3米),其地下茎也特别发达,未知是品种的原因还是水土营养的原因。


水烛蒲菜

概而述之

水烛为多年生沼生草本,高1.5-3m。叶狭条形,宽0.4-0.9cm。雌雄花序不连接,相距2.5-6.9cm,雄花序在上,长15-30 cm,雄花有雄蕊2-4枚,毛较花药长,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长15-30 cm,雌花的小苞片比柱头短,白色丝状毛与小苞片近等长而比柱头短。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欧洲,北美,大洋洲及亚洲北部也有分布7

淮安各县区水体均有水烛分布,大多数为野生。在洪泽湖,由水烛+芦苇+槐叶苹组成的植物群丛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呈条状分布于临淮头西北的孟沟头至朱台子滩地一带。每年在淮安,水烛得到采食为蒲菜的只占野生种群的很小部分。


功能价值

水烛经济价值较高,花粉即蒲黄入药,有止血消肿之效。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其假茎和短缩茎可作蔬食,即“蒲菜”。 蒲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 《本草纲目》称其“甘、平,无毒。”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 现代营养学分析,则发现它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

蒲菜既有药用功能,又有功能,因此唐代、宋代和明清的本草学著作中都论及其食用价值。

  • 唐 苏恭编撰的《新修本草》称“香蒲,即甘蒲,可作荐者,春初生,用白为菹,亦堪蒸食”。

  • 宋 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称“香蒲,蒲黄苗也,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良。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取其中心入地白蒻,大如匕柄者,生啖之,甘脆。又以醋浸,如食筍,大美”。

  • 明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称:“蒲,丛生水际,似莞而褊,有脊而柔。二、三月苗,采其嫩根,瀹过作鲊,一宿可食。亦可炸食、蒸食,及晒干磨粉作饼食。《诗》云,其蔌伊何,唯笋及蒲,是矣。11

淮安之外

许多淮安人一直以为只有淮安的蒲菜才可吃、好吃,其实不然。山东济南的大明湖蒲菜、河南南阳的蒲菜,还有云南建水的草芽也同样有名。济南蒲菜、淮阳蒲菜、淮安蒲菜(淮安蒲)、建水草芽这4个蒲菜品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001年编撰的《中国蔬菜品种志》中均有收录和记述。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老舍都有赞扬大明湖蒲菜的文字8,梁实秋在青岛也吃过很可口的蒲菜。从《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这样的说法看,中国古人食用蒲菜的历史不仅早,而且范围也比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要广。据考证,《韩奕》中所描写的地点当是在陕西杜陵一带9

《周礼·醢人》记载了芹菹、兔醢、深蒲等酱制食物种类,其中的“深蒲”,即为蒲菜,后人注释为:“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10


时域跨度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所作词《齐天乐·端午》中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风物依然荆楚”,同时代的黄裳所作词《喜迁莺》中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角黍”是端午必食的粽子,“香蒲”是甘润洁白的蒲菜。从这两首流传甚广的词我们也可看到,在宋代人们食用蒲菜应该是很普遍的。

清代《(雍正)陕西通志》12、《(光绪)吉林通志》13、《(光绪)重修安徽通志》14等地方志书都把蒲菜或蒲蒻作为地方可食之物加以介绍,由此可知,人们食用蒲菜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倒不仅限于淮安、淮阳、建水和济南。


救荒野菜

作为一种野菜,蒲菜在救荒中的作用也得到充分的重视,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姚可成的《救荒野谱》都有记载。《救荒野谱》对书中收录的野菜都赋诗一首,“香蒲”这首道尽了灾荒岁月人们采食蒲菜的艰辛困苦:

青青水中蒲,幼女携筐筥。

就水采蒲根,意况殊凄楚。

采摘不盈筐,未可供朝糈。 15

有学者曾注意到此书小引落款为“崇祯壬午清明日”,壬午为崇祯十五年,乃明亡前两年。那时候天下大乱,百姓有蒲根吃就很不错了,对其产地及滋味恐怕并不重视。

参考文献

1.毛鼎来.淮安天妃宫蒲菜、花蕊藕.江苏政协,2000(10):39.

2.江苏省农林厅编.江苏特色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08.

3.柯卫东,刘义满,黄新芳主编:水生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51.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8卷.1992.2-3.

5.柯卫东主编.水生蔬菜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82-283.

6.江用文主编.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名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6.

7.陈耀东,马欣堂等编著.中国水生植物.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5

8.张稚庐蒲菜昔日珍蔬扬明湖.走向世界.2012(24):34.

9.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768.

10.[清] 嵇璜.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昆虫草木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127.

1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华夏出版社,2002.925.

12.[清]沈青峰.雍正陕西通志.卷四十四.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2069.

13.[清]李桂林.光绪吉林通志.卷三十三食货志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2127.

14.[清]何紹基《(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八十五.清光緖四年刻本.

15.[明]姚可成.救荒野谱.清借月山房丛钞本.9.

本期编辑:刀刀   本期审核:阿室



重 拾 自 然

— 让科普更加科学  让科学更接地气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蒲菜
香蒲草很多人都认识,却不知道它的嫩芽是有名的水生蔬菜,可惜了
百花园——香蒲
潘友国:香蒲 | 就读这篇
中国常见野菜及其食用(100种附图)(五)
河边的“香肠”,过去小孩摘来玩,如今成稀罕货,可当菜可入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