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生咽喉不适就医,转诊途中死亡,医生涉嫌违法?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小心驶得万年船!


     
昨天多巴胺(某急诊医生昵称)看见了一则新闻报道,说芜湖有一位大学生因为急性喉头水肿去世了,当地卫健委发文称涉事医生涉嫌违法,已责令整改。

说实话,一条年轻的生命消逝是让人难过的,特别是这种突发疾病去世的情况。

据报道,当天晚上患者因为咽喉不舒服在同学陪同下来到医院,挂了急诊内科的号,但忙于抢救处理病人的值班医生告诉患者,该院夜间没有五官科值班医生,建议患者去另外一家医院。

患者退号,并打车前往另外一家医院。可惜的是,患者在途中出现病情变化,赶到另外一家医院时已经心跳呼吸骤停,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插管时发现重度喉头水肿。

注意,时间节点是患者于当晚22:48分进入这家医院的急诊内科,22:51分退号,23:12分到达另一家医院。

面对这起不幸,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于情于理于法也是应该去探明的。不仅是还原事情真相,也不止是为了给死者一个公道,更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多巴胺有一些疑问:

1. 报道中说患者22:48分进入急诊内科。那么,患者又是何时进入急诊中心的呢?又是何时被分诊的呢?也就是说,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和值班医生见面,中间因为排队等事耗费了多长时间?

2. 患者有没有被分诊?分诊时有没有测量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指脉氧情况如何?分诊时有没有发现患者病情危重,或者存在需要立即抢救、治疗的情况?要知道,如果在分诊时便发现患者属于危重患者,便可以优先处理。

3. 值班医生在看见患者后,有没有仔细了解患者病情,有没有评估患者能否转院,有没有看看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甚至三凹征?

4. 这家医院夜间没有五官科医生值班,但有没有安排五官科医生备班或听班?急诊内科值班医生有没有将患者的病情告知五官科医生,是五官科医生不愿意来加班,还是急诊内科医生直接让患者转院?

5. 患者从退号到抵达另一家医院,包括中途打车、等车等时间,不过21分钟。不仅说明两家医院间隔并不太远,也说明患者病情危机,短时间急剧进展,从可以和急诊内科医生对话,急诊内科医生没有发现危险,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消失,最多不过21分钟。就算病人没有离开医院,还是会在21分钟内病情加剧!

6. 说实话,大家都是纸上谈兵,如果自己遇见这样的患者,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甚至发现了自己也不一定能处理好,毕竟喉头水肿的病情摆在那里。但是,当我们面临这种患者或者高度考虑呼吸道梗阻患者时,自己有没有重视,有没有落实核心制度,有没有各司其职是很重要的。这并不是甩锅,而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利益。

7. 当然,很多医院事实上确实没有五官科医生值夜班,连备班也没有。但这不是夜间拒绝所有五官科患者的理由,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可能导致呼吸道梗阻出现的病。因为急诊内科还可以气管插管,还可以环甲膜穿刺,还可以请人气切,最不济还有激素、雾化。虽然不一定能救活,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很多。

8. 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对这样的患者,最危险的不止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处理,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危险性。临床工作,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许,谁碰见了谁倒霉,但是如果时刻有准备的话,说不定能救人一命。你会不会气管插管,敢不敢环甲膜下穿刺,能不能气切?

9. 退一万步说,假设急诊内科医生没有建议患者转院,而是接诊了该患者,也请了五官科会诊,但患者病情很快继续恶化,在五官科医生没来之前,急诊内科医生又能做些什么呢?要知道这个时候气管插管很可能失败,环甲膜下穿刺也可能失败,甚至除了气切别无选择。就算是五官科医生来了,又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患者呼吸道梗阻的问题吗?更何况是在21分钟之内。

10. 有人说,这名急诊医生该被处罚。但是,多巴胺却在想,如果说这名急诊医生有责任的话,那么他的领导有没有责任呢?领导平日里有没有加强对全院核心制度的落实,有没有投入精力来培训全院的应急能力,有没有投入成本来配备夜间急诊的服务功能?更何况,医院没有五官科医生值夜班是急诊内科医生能够决定的吗?

最后,说两个喉头水肿的患者。

第一个,好多年前,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感冒五六日后气喘。一大早做公交车来医院看病,还没有到一半就倒在了公交车上。

送进医院时已经没有了,头面部乌紫,插管发现重度喉头水肿,抢救无效。

第二个,几年前,嗓子痛几天来医院看病,也是路途中倒地,不过因为距离医院近,来的时候还有一些生命体征,环甲膜下穿刺救了一命。

所以,“感冒”、“嗓子痛”后出现胸闷气喘,呼吸费劲,特别是吸气性呼吸困难千万要当心,立即前往附近医院。

网络上也有喷子问多巴胺,如果换作是你,你怎么办?

多巴胺说过了,遇见这样的情况,大概率是谁遇见谁倒霉,毕竟这种短时间内病情继续恶化的情况摆在那里。

但是,多巴胺在接诊所有“嗓子痛”的患者时,都会一定要看面色口唇、看呼吸、数心率、量指脉氧,问问患者有没有呼吸困难。

该会诊一定要会诊,该喊备班一定要喊备班,该汇报领导一定要汇报领导。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在我们面前的疾病,有时候便如同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一般,我们所能看见的永远都只是那不起眼的一角。

小心驶得万年船!宁枉勿纵!

本文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昨天看见了一则新闻报道,说芜湖有一位大学...
医生,你有多久没好好睡一觉了?
80岁老人,气喘后被送进医院,三次对医生说:我怎么还死不了?
24岁青年腹痛,就医8小时后死亡
急诊医生的一篇流水账,记着人命关天的八条信息
在心梗面前,别让自己抱憾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