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万人打五星,这部真事改编的人性实验电影,结局毛骨悚然……

希特勒已死,法西斯已死,这是今天很多人坚信的。

但如果有人说他只用5天时间就能在校园复活法西斯,你相信吗?

1967年,美国加州的一所高中,历史教师罗恩·琼斯(Ron Jones)搞了一场大胆的教学实验。

他利用五天的时间向班级里的学生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让学生们模仿纳粹党徒。

没想到仅仅一周,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大家逐渐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集体狂热中……

2008年,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将这个实验改编成电影《浪潮》,

除了地点从美国换到德国外,基本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实性。

22万人评价,豆瓣评分8.7(近5成的人打满分),位列豆瓣最佳电影250。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经典之作——

浪潮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编剧:丹尼斯·甘塞尔 / 彼得·图万斯 / 

约翰尼·道金斯 / 罗恩·比恩巴赫 / 罗恩·琼斯

类型:剧情/惊悚

首播: 2008-03-13(德国)

片长:107分钟

在二战结束70多年的今天,“法西斯”、“纳粹”听上去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

但其实说远也不算远,狂热的集体现象总是悄悄潜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就拿当下盛行的“饭圈文化”来说,没完没了的控评、屠版、互踩、挂黑、集体人肉、网络恐吓……已经让追星这件事变了味。

更有些极端狂热的粉丝,你甚至不怀疑他会为偶像献出一切。

很多人不理解,这些青少年为什么会对偶像如此忠心耿耿?

电影《浪潮》或许能让你理解人性薄弱的这一环。

在德国一所中学举办的“国家体制”主题周中,历史老师赖纳·文格尔原来选的课程主题是“无政府主义”,却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

无奈之下他只好讲最不受待见的“独裁统治”这门课。

在德国,这个主题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可以说毫无新意,学生们压根不感兴趣。

课程为期5天,不是什么重要的选修课,很多学生为了学分顺便来打个酱油而已。

他们在课堂上聊天玩闹,完全无心上课。

他们对“独裁”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答案都是令人啼笑皆非。

文格尔看着这群自由散漫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独裁统治,在德国还有可能重演吗?”

学生们大都嗤之以鼻,“我们这么热爱自由、尊重个性,怎么可能屈服于独裁统治!”

于是,文格尔决定在这间教室进行一场独裁试验。

他的第一步是调整座位,把原本歪七竖八的桌椅都摆正,而且桌面要保持整洁,因为独裁的特征之一是秩序,不能杂乱无章。

要模拟独裁,就需要一个核心领袖,而这个角色就落到了文格尔身上。

文格尔要求这段时间,学生们必须称他为文格尔先生,并且没有他的允许不能随意发言。

发言必须站起来,还得简明扼要。

全体起立踏步,保持相同的节奏。

在整齐划一的踏步声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独裁的特点还有不能组建小团体,只能忠于领袖。

所以班上不允许“抱团”的行为,座位被打散。

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坐在一起,互相帮助,人人平等。

视觉上也要统一服装,消除个体差异,增加集体认同感。

大家最终决定选择白衬衫和牛仔裤作为制服。

第二天大家都很配合地穿上了白衬衫牛仔裤,只有一个女生觉得不好看没穿。

她走进教室的瞬间,立刻就有异类的感觉。

当她在课上举手发言时,文格尔就故意忽视她。

进一步加重她被孤立的感觉。

有了统一的服装,接下来就是给这个集体起个名字。

大家最后一致决定,取名为“浪潮”

起初,大多数人都怀着游戏的心态,但也有开始就非常投入的人。

蒂姆,一个在学校没什么朋友,还经常被混混霸凌的男生。

他对这次模拟实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文格尔提出统一服装时,蒂姆就立刻换上象征集体的白衬衫。

还把以前买的名牌衣服一把全火烧了。

蒂姆很快就感受到了“浪潮”的好处,当他再次被学校里的混混欺负时,“浪潮”的成员马上出手帮他赶走了混混。

集体主义的温暖让他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从此他更是成为了“浪潮”坚定不移的拥护者。

很快,班里擅长绘画的同学就为“浪潮”设计了图标,是一个仿佛要吞噬一切的巨浪形状。

兴奋的“浪潮”成员,很快把这个图标涂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浪潮”瞬间席卷了整个城市,甚至是最醒目的高楼外侧。

而这项最危险的工作,却是向来懦弱的蒂姆冲在最前面。

蒂姆还自告奋勇来到文格尔家门口站岗,请求成为他的护卫。

慢慢开始有选其他课程的学生,主动要求换成“独裁统治”课,文格尔班上的人数越来越多。

而作为一个团体,为了保持高度一致性,当然少不了特殊的行礼方式

“浪潮”很快也有了自己的行礼方式:手臂从右往左,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

他们还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网站首页赫然写着煽动性的口号

通过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

只用5天时间,“浪潮”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

集体荣誉感逐渐感染了每一个“浪潮”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不惜在水球比赛中犯规。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浪潮”正在滑向极端。

“浪潮”的成员也变得越发专横,越发像法西斯。

校方也找来文格尔老师,要求他停止浪潮实验。

但文格尔认为“浪潮”实验还没有让学生们充分理解独裁统治,他希望再继续进行一天。

在游戏的最后一日。所有浪潮成员穿着白衬衫牛仔裤聚集在学校礼堂里。

全体起立,致敬手礼。

文格尔像往常一样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极具煽动性的演讲。

他不断强调着社会的不公,用贫富差异来挑起成员心中的愤怒,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而当有人提出质疑和反对时,文格尔立刻下令众人对这样的叛徒进行“批斗”。

正在群情激奋的时候,文格尔突然冷静下来。

问众人该如何处置“叛徒”?

他话锋一转说:“如果我让你们杀了他,你们也会照做吗?这些都是独裁者会做的事情。”

浪潮实验进行到这里,文格尔明白时机已到。

他点醒所有浪潮的成员:“你们意识到刚才这里发生了什么吗?”

“你们还记得上周的问题吗?独裁统治在今天还会发生吗?”



“那正是我们现在这样,法西斯主义。我们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都优秀,更过分的是,我们将所有反对我们的人排除出集体,我们伤害了他们,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文格尔让人们看到,独裁统治在今天依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至此,文格尔老师宣布浪潮实验结束。

但浪潮的狂热信徒们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尤其像蒂姆那样的忠实拥护者。

生活中一无是处的蒂姆,只有在浪潮这样的集体中,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他突然拔出枪,威胁众人不许离开。

他把枪口指向文格尔,他觉得文格尔耍了他。

但讽刺的是,文格尔是浪潮的领袖。

如果杀了文格尔,浪潮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浪潮的结束,让蒂姆感到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他最终选择了吞枪自杀。

谁都没想到一场教学实验,演变成流血事件。

错愕的文格尔被警方带走调查,也许此刻的他也开始怀疑自己这场实验是对是错。


狂热的浪潮成员们,此刻才如梦初醒,抱头痛哭。

原来从游戏滑向深渊是如此容易。

独裁统治离今天的文明社会有多远?

相信《浪潮》已经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更加值得思考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而真实的“浪潮实验”还是发生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可见人性的某些弱点并不受文化和地域的影响。

虽然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集体生活,但在集体中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不轻易被集体的狂热挟持和洗脑,不为集体的利益去伤害异议者。

这是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们需要长久思考和坚持的东西。

很多看似遥远的危险,也许比你想象得要近得多。

别忘了,“浪潮实验”只进行了5天。 

并且,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从来都经不起考验。

*本文作者:RAM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纳粹离我们有多远
看《浪潮》---独裁是怎样形成的
浪潮
给我5天,我能把纯真的学生变成恶魔
“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
独裁,一个不可触碰的游戏。“探电影”之《浪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