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我津沽72变!

今天,这个日子如期而至
新中国迎来72周年华诞
这是国家的生日
也是人民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举国同庆,海河欢歌

72年来,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点击图片试试看

           
                           

当年——

她是国产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第一辆自行车的诞生地

如今——

她是“大飞机”“大火箭”的聚集地

当年——

亚洲第一高的天塔在这里拔地而起

如今——

世界第七高的“周大福”高耸入云

当年——

满街都是二八大杠、黄大发、红夏利

如今——

地铁四通八达,私家车川流不息

……

72年一路走来

这座城市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她的名字叫

天津

九河下梢

渤海之滨

纵横华北的河流在这里交汇

连接京杭的水路在这里奔涌

海河像一位“母亲”

长久以来守护着两岸的天津儿女

1949年1月,解放军进入天津,经过法国桥(今解放桥)。

72年前

这座城市曾经历一场激战

1949年1月15日

人民解放军会师金汤桥

天津宣告解放

海河见证了天津回到人民的怀抱

这座建卫500余年的城市

揭开新的篇章

1950年7月5日

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辆

“飞鸽”自行车

在天津自行车厂诞生

曾几何时,自行车还是一件奢侈品

进入20世纪80年代

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被列为“三大件”

一辆新款飞鸽自行车成了时尚青年的标准配置

无论是“二八大杠”还是“二六坤车”

那时能拥有一辆这样的二轮

也不次于现在拥有一辆家用轿车

再后来,天津的清晨

大街上满是上班的自行车车流

犹如今天的汽车一样普及

1954年1月,第一工人文化宫前广场。

(现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

1950年5月1日

天津工人文化俱乐部更名为

“天津市工人文化宫”

即后来天津人耳熟能详的“一宫”

这里的屋顶花园遍植百种花草

冷食部、小卖部供应平价食品

大剧场能演戏剧又能看电影

图书馆能容纳四百余人看书

很长一段时间

一宫剧场作为全市最大的舞台

成为天津人文娱活动的焦点

1956年9月,和平路上的有轨电车。

从20世纪40年代的“七一号”电车

到后来的有轨电车、无轨电车

再到上世纪80年代长长的通道车

公共交通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

也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

1963年5月,战斗在子牙河西岸的解放军某部战士搭人墙保护堤岸,抗击洪水。  

海河虽是“母亲”,但她发起“脾气”

带来的灾难也是触目惊心

1963年,海河再次面临特大洪水威胁

海河告急,天津告急

全市近100万人参加抗洪

其中50万人开赴抗洪前线

最终夺得抗洪的胜利

在那之后

轰轰烈烈的“根治海河”拉开序幕

1983年9月29日,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倒滦河水。

上世纪80年代初

天津已成为一座缺水城市

水质恶劣

“天津一大怪,自来水腌咸菜”

成了这座城市的写照

1981年9月

举世瞩目的引滦入津工程提上日程!

经过短短2年多的奋战

甘甜清亮的滦河水滚滚流入天津

天津人从此告别喝苦咸水的日子

1984年9月,地铁新华路站。

你知道吗?

天津40年前就有地铁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

天津就开始了地铁的建设

为了修建地铁

天津将墙子河填埋形成大道

便有了今日南京路的雏形

1984年12月28日

天津地铁既有线正式通车

时称“天津地铁一号线”

天津成为中国第二座拥有地铁的城市

1984年9月25日,中日合作生产的第一辆“天津大发”牌汽车在天津汽车制造厂诞生。9月30日,第一台天津夏利 TJ730驶下生产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天津街头的出租车

可是清一色的“黄大发”“红夏利”

“黄大发”占据了全国出租车领域的半壁江山

“面的”更是成了出租车的代名词

1985年6月1日的天津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在许多天津人的童年记忆里

有一个地方堪称我们儿时的“迪士尼”

那就是已经消失的天津乐园

1985年6月1日

天津乐园正式建成开放

丛林鼠、过山车、激流勇进

这样刺激好玩的游乐设施

那个年代只有乐园才能找到

1985年7月1日,鸟瞰八里台立交桥。

20世纪80年代的旧城改造中

天津对全市交通网络做了一次“大手术”

其“手笔”之大,创下诸多全国第一

“三环十四射”的规划

便利了天津人的出行

八里台立交桥

成了天津首座城市互通式立交桥

直到今天

位于和平区、河西区和南开区交界处的它

依然是全市最繁忙的立交桥之一

1985年,南市食品街开业。

1985年初,天津南市食品街开业

高约数丈的围墙

把食品街围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四方形

城内十字交叉的两条大街

把食品街均分为四个分区

这里聚集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还有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

糖画、捏面人、龙嘴大铜壶茶汤……

让八方游客体验到了天津味道

1988年10月1日,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

在天津人眼里

天津站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这座车站的历史

要追溯到百余年前的“老龙头”

1988年,天津站重建

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这座拥有过无数辉煌的老站

焕发出勃勃生机

1989年9月,国际商场建成成为本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上世纪80年代,跨行业经营涌现

私营商业兴起

外资商业进入和平区

国际商场、吉利商厦、凯悦饭店、友谊宾馆、滨江商厦

等大型商业设施应运而生

和平区成了全市的购物中心

今天的南京路,高楼林立,商圈云集

依然是天津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王涛最后的胜利为中国男团夺冠立下战功。

1995年,天津人在家门口迎来一项重大赛事

第43届世乒赛在津举行

王涛、刘国梁、瓦尔德内尔……

这些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名字

都来到了天津人的家门口

那届世乒赛上

国乒男队力克瑞典队夺冠

捧回了阔别已久的冠军

如今快速路上的昆仑桥,修建于2003年,这是快速路最初修建的年份。可以说昆仑桥是快速路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

从2003年起

天津人的出行迎来一件大事

中心城区快速路开建!

快速路是天津的第四条城市环路

也是天津市第一条快速环路

自通车以来

这条崭新的快速交通环线

成了许多天津人

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2008年8月1日

京津城际正式通车!

这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

从天津到北京,只要35分钟

京津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幅拉近

北京工作、天津居住的“双城”记

成为高铁时代的生活缩影

海河游船一览天津美景。

2009年4月16日

“天津之眼”摩天轮正式开放

作为世上唯一建在桥上的瞰景摩天轮

流光溢彩的天津之眼

矗立三岔河口缓缓转动

乘上摩天轮缓慢爬升

璀璨的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海河两岸风景旖旎秀丽

形成了一道深邃悠长的风景线

乘着海河游船

游一趟海河

串起天津数百年的风光

2014年5月1日

改建后的民园广场正式对外开放

民园广场位于五大道的中心

五大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

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

万国建筑、名人故居、海棠花海

如今的民园广场和五大道

已成为天津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2017年8月,被灯光点亮的解放桥再次开启,喜迎全运会。

海河两岸,流光溢彩

提升改造后的解放桥

既保留着历史的沧桑

又不失夺目的光芒

每一次节日的盛装开启

解放桥都用它历经百年的身姿

惊艳着众人

2017年8月27日

第十三届全运会

在天津开幕

全运会的圣火

点亮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的夜空

来自各地的参赛选手

会聚海河之畔

全运给天津一个机会

天津给世界一份精彩

2017年10月

几幅科幻感十足的图书馆照片

刷屏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照片中的滨海图书馆

更是排起了长队

作为一座兼具颜值和内涵

充满未来感的图书馆

它不仅红遍网络

还登上了央视新闻

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图书馆”

历经4年建设施工

2019年5月1日

国家海洋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作为首座国家级海洋博物馆

海博馆堪称“海上故宫”

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夜生活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性格

更关乎“夜间经济”

从2019年开始

天津各区相继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民园、奥城、运河新天地……

夏日夜晚,人们走出家门,逛逛夜市

天津的“夜生活”,来了!

2020年4月,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首层办公大堂顺利移交。

中国北方地区最高

世界第七高建筑

被昵称为“津沽棒”的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在滨海新区拔地而起

成了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2021年,重装升级的意风区刷爆朋友圈,成为津城“网红打卡地”。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提升改造后的意大利风情区

在今年“五一”

焕新重装亮相

走进马可·波罗广场

灯光在和平女神雕塑交相辉映

沉浸其中

感受意风区的百年变迁

2021年6月,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并迎来首展。

今年6月24日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

一期展馆正式启用

成为全国第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

将有效带动会展产业集聚发展

9月29日

天津国际车展在这里开幕

玛莎拉蒂、劳斯莱斯、保时捷、兰博基尼……

天津人在家门口

就能看到国际顶级车展

今年8月

天津地铁

6号线二期工程

4号线南段工程

陆续空载试运行

预计年内将开通初期运营

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

目前,天津地铁已有6条线路开通运行

加上在建的

4号线、7号线、10号线、11号线

未来,将有更多天津人

走出家门就能坐上地铁

2020年11月4日,东方白鹳在南向迁徙途中“歇脚”天津。

近年来

天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不断加大生态投入,加强环境保护

天津大力推动

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北大港

四块总计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修复

和153公里渤海海岸线综合治理

天津湿地已成为

珍稀野生鸟类的天堂和观鸟爱好者的宝地

2021年9月,金风徐来,轻拂着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

一片城市绿洲

在“津城”“滨城”双城间悄然生长

“双城屏障、津沽绿谷”初具规模

绿色生态屏障已成为新时代天津

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转型发展的亮丽“名片”

天津,就这样绿起来了!

随着天津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来到天津驻足的鸟儿越来越多

众多盘旋的水鸟

也成了海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许多市民来到河边观赏、拍照

海河美景,更添生机

今年9月26日

天津女排全运会夺冠!

夺得队史第四座全运会成年女排冠军奖杯

此前在女排联赛中

天津女排刚刚实现联赛13冠

以排球运动为特色和品牌

天津将建设“排球之城”

力争在2030年建成

有国际影响力的排球名城

72年,我们的城市绿意盎然

72年,我们的心中洋溢自豪

72年,我们的收获来之不易

72年,我们的改革奋步疾行

72年,我们的舞台更加宽广

风雨兼程,沧桑巨变

我们以此为历史存照

我们以此为明天祝福

来源:津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题】厉害了我的大天津!
全运会闭幕之夜,不论你是否独身一人,请享受关于天津的一切……
【津夜大片赏】海河溢光彩 桥开好运来 我骄傲!这是我的家乡!
老天津读历史,新天津新全运(一)——天津的母亲河
《天津海河上的桥
天津老照片:一座沿海的直辖市,带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