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富兰民俗博客(279)域外谈年

民俗博客(279)域外谈年


域外谈“年”

——“年味”感喟与年俗文化资源创新




龙年春节过去了,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近年来,每逢春节过年,总有不少人感叹“年味儿淡了”。旧年俗,放鞭炮造成火灾和噪音乃至空气污染;新年俗,近年短信拜年因群发转发又导致诚意渐淡;图个热闹,逛逛庙会,逐渐演变成各地小吃展示,回家团聚,千里迢迢,又要忍受春运劳顿之苦,这样的年俗确实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因此,有必要追寻“年味”内涵与年俗文化资源创新的问题。

我时常在想,“年味”是什么呢?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个回答,每个人都可以有他(她)独特的感受。在我看来,年味是一个五味杂陈的混合体,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民众物质生活的表象,又是民族精神和情绪的凝聚,总之,年味是人们相聚时大快朵颐的“美食味”;又是亲情、友情、爱情充分“发酵”的“人情味”,更是团聚喜庆、百戏杂陈的“民俗味”,所谓“年味”就是过年的氛围,团聚的欢笑,是人们集体记忆的释放与展示,更以一种民族情感的融铸交汇,传承着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年味是年俗的体验与感受;年俗是年味的表征与载体,它们是互相胶着在一起的。年俗有诸多的元素组成,就拿除夕之夜的那顿年夜饭来说,它是中国年俗的重要元素,在春节前的半个月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像候鸟一般迁徙,赶回老家过年,过完年又急切地返回,怒吼的寒风,漫天的冰雪,挡不住游子与家人的团聚的热情。于是,就形成当代中国年复一年最为突出的景观——春运的高潮,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民族,会像我们中国人,每到岁末年初,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引发“千军万马”大流动的天下奇观。

年味表征着年俗,也承载着我们祖先传承至今的文明与传统,自古以来积淀的各种文化内核:包括我们民族的生命观、生活观、团圆观,积淀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准则、思维模式。历史地看,过年的年俗本身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创造。以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年俗、年味有诸多的程式与元素,那是起源于漫长的农耕文明的民俗积淀和传统信仰,概括地说集中在避邪纳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祭祀祖先(人与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

所谓避邪纳福,其实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农业文明下的人们生活生产的节律跟大自然的节律一致,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于是人们春播夏养、秋收冬藏,小农经济靠天吃饭,谁都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中国人的神灵系统中,天的地位最高,历代帝王都以天子自居,尽管祭天是皇帝老儿的事情,一般芸芸众生没有祭祀的资格。天虽然不会降临平民百姓家中,对于一个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灶神(灶君、灶王爷)——平时守在锅灶旁,掌一家祸福。每年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这位保护神兼监察官要回天上述职,所以要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送灶(神)。供品中必须有黏性的糖,以便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再如,人们对于财源茂盛的渴望,到商品社会更是如此,据说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接财神自然越早越好。还有门神,为使他忠于职守,新年前要将新的门神贴在大门上。这种对于灶神、财神、门神一类的敬奉与祭祀,是小民百姓年复一年的期盼,所以,在新旧更替时,人们总是把过大年看成是一个新的开端,除旧布新,避邪纳福,中国人的年俗充满了避邪纳福的意蕴,春联、门神、年画等,都是这两个主题的符号表现。

祭祀祖先,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的祖先相信人死后,不是永远消失了,而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叫“阴间”,或叫“冥界”,它与我们生活的“阳间”是对立的,彼此阻隔,难以跨越。祖先的灵魂不能经常回来,只能在特定的时机与特定的场合才会回来,那么,有没有与祖先团聚的时刻呢?有的,这就是一年之中有几个节日,逢节祭祖,就是慎终追远的情怀,最为隆重的一次则是过年时的祭祖——家庭的和宗族的。所以,中国人的岁时节令,四时八节,祭祖是很普遍的,除了家祭还有庙祭。春节,正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最好时机,祭品丰富,人们又有闲暇,家庭的全部成员必须在除夕前聚集,一起祭拜。如果不按照这种习俗行事,麻烦就大了,一则是对列祖列宗的的不敬不孝,二则会引发神灵的愤怒,神灵一怒,你就得不到诸神的庇佑,甚至还会遭到天神的谴责与惩罚。所以,久而久之,中国人过年就形成了这样的年俗:人们过大年,也是祭祀祖先的最佳时机,可以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独特而丰富的过年习俗与仪式,表达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这是以往过年年俗与年味的最基本的动因。年味与年俗从遥远的农耕时代走来,一直到今天,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问题是当避邪纳福的期盼被当作愚昧陋俗批判,当祭祖仪式被当作封建迷信破除后,过年年俗只剩下家人团聚和吃喝玩乐时,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急速改变,城市化、快餐化的快速盛行,原有的过年年俗受到冲击,避邪纳福的习俗成为过去,迎福的祈求、生活的理想没有了,年的文化意义丢失了,这种状况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忧思。大家对于年味的追寻,主要也基于这种考量:信息多了,交通快了,地域特色正在逐渐模糊,地方文化被熬制成一锅大杂烩,虽然五味杂陈,却分不清东南西北,辨不清文化渊源了。如果过年定位在吃喝玩乐与家人团聚的层面上,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平时大家都能吃喝玩乐,过年就会失去吸引力;一旦流动在外的游子,或者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定居,加上信息和运输的发达和高速交通的普及,合家团聚也将失去魅力,春节还会成为有信仰意义的节日吗?

当物质越来越丰富,日子越过越红火,年节与平日的区别越来越小的时候,我们与春节的心灵距离,也许在不经意间拉远了。今年我有机会在英国伦敦过春节,令我大开眼界,看到了海外中国人过大年的另一面:海外华人在海外惨淡经营,立足谋生颇为艰辛,但他们依然保存着那种故国情怀,2012龙年新春,可以说调动了所有能够利用的文化资源,如团拜集会,庆典仪式,各种活动,盛况空前,特别是花车巡游,财神爷会同趣致可爱的十二生肖娃娃,沿途给英人送上中国人新春的恭贺,可以说,华埠唐人街年味很浓,正月初闹新春,使他成为全英人气最旺的地方,而前来聚会的不仅有华人,更有许多英国人;华人丰富的春节活动,既发扬了中国传统年俗活动,增强凝聚力,也可以借此机会把华人社区多姿多彩的一面向英国民众展示。春节花车巡游富有创意,特别请来泰唔士河龙舟队参加,由龙舟队健儿合力抬起国际参赛之吉祥龙舟压轴出场。龙舟停泊于华埠入口地段,供游人参观,感受龙舟竞渡的动感,留下欢乐回忆。活动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的华人加入新春活动志愿义工的行列,其中有不少就是中国来英求学的留学生,为这一次活动灌注创新的元素及青年人的活力。透过这些文化的活动,加强与主流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不同族群的融洽关系,进一步提高华人在当地的地位。

这个特别的海外中国年,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年味”的背后是创新,“年味”浓淡实际上考验着我们文化创新的力度。我们的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为什么不能呼唤年俗的创新?事实上,千百年来,中国人“年”的过法并无固定不变之模式,避邪、祭祖、迎春、纳福,其具体仪式活动一直在发生流变,习俗又怎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空间呢?

中国人过年,应凸显春节的文化内涵,彰显一切能够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元素的创新和创意。为什么人们感觉年味变淡?究其原因,就在于文化传承的缺失和文化创新的不足。“年味”,并不只是商业物欲的丰盛,它应是丰美的文化大餐。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没有创新的文化项目和资源创意,要想留住年味儿的“魂”,那是非常艰难,所以还得充分发掘民间智慧,发挥民众想象力和创意灵感,让过年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继续传承、弘扬春节文化底蕴和内涵;开发与创新春节的节日平台,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就是要恢复春节这一全民参与性节日的本来面目,使春节的文化意蕴得以丰富和丰满,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从过年中感受到快乐,这才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之所在。

【附记:过完春节,大约年初八吧,我的邮箱收到《中国纪检监察报》经济社会版的编辑孟德成先生的约稿信。孟先生要我对当前“年味”问题谈点看法,尽管我在域外,我还是发表了一点意见,所以本文的要点刊登在201224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以飨读者。今天已经是210日,农历壬辰年正月十九了,此处不是久留之地,我也应该打道回府了。

 

仲富兰

2010210日于英国伦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门神大全|民俗文化典藏
特432 台湾民俗活动 2002.2.26
中国民族艺术(门神与财神民俗画)
民俗画畫——门神精选
【文章病院】优秀作文《身边龙文化》为何会有画蛇添足结尾
这#龙舟 精神,这旗帜#信仰 ,愿能永远传承!#端午 #民俗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