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风人文图典|千门万户“年夜饭”

1982年除夕,上海一户人家全家人共享年夜饭

又到除夕吃年夜饭之时。这个合家团聚、举杯守岁的欢乐时刻,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年365天中最重要的一刻。千千万万生活、工作在外乡的人们,就为这一刻南来北往,奔波一场。这一刻早已超出一顿饭的涵义,成为炎黄子孙一种共同的习俗。年关之下,“吃年夜饭”,依然是一个能引发谈兴的问题。

最早“年夜饭”称为“别岁饭”,意在告别旧岁,迎来新年。不敢说它最早是由江南人提出来的,但至少可以说目前能够搜寻到的最早出处来自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记载:“……酒食相邀,谓之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周处是义兴阳羡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宜兴人,他的著述里存留着“别岁饭”的记录,而别岁(即吃年夜饭)、守岁、分岁(压岁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江南人的年夜饭,由于各地食材与风俗习惯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共性还是有的,如从祭灶、送灶之后,进入紧张的“忙年”,吃“年夜饭”之前,一是要祭祖,一是要祀神:“祭祖”就是祭祀祖先和已故家人,一般安排在小年夜之前的一个夜晚举行,“祭祖”是过年之前一家私事,要瞻仰祖先遗容,所以必须要关门,或者在一个家族祠堂里进行;“祀神”就是祭神,一般也在年夜饭之前的除夕夜前进行。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饱含着祈望未来,迎接新年,除旧布新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自不必细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圣人在饮食上的精细雅致,经几千年时间熏染,已融入中国人的骨子里,乃至成为基因构成,或者由此可解释中国人对于美食与生俱来的执着与眷恋?那么一年一度的春节,对于饮食之重视可想而知。很显然,年夜饭关键词就是回家,过年回家,回家过年。在古代中国,甚至坐牢的囚犯也能放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

追求团圆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内在要求。年夜饭是这种要求的表达方式这一。从年夜饭的菜上我们也可发现象征意义。如南方的一些地方,饭前要吃青果、要喝元宝茶。菜里要有肉圆子等,这些都象征圆满。按传统的习俗,年夜饭照例是在家中吃的,随着生活的好转,人们开始喜欢走进饭店吃年夜饭。年夜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团圆和平安,过去现在将来都如此,永远是这个俗套。

特发一组中国人“年夜饭”的老照片,祝千门万户,家家团圆,平安健康,开开心心过大年。

1955年 上海一陈姓人家春节准备的年夜饭,餐具都很精致

1960年代,在那个生活比较艰苦年代,鲁西一户人家的年夜饭

1959年燕子矶公社食堂年夜饭

1979年,鱼和肉开始出现在芜湖人家的年夜饭上

1980年代 杭州一户人家的年夜饭

1984年春节前夕,居民在杭州市章家桥菜市场前排队买菜

1999年,杭州一饭店厨师被请到家里做年夜饭

1999年江苏一家老俩口下厨做年夜饭 等待儿孙们归来吃团圆饭

1990年代江南一户人家的年夜饭


清代杨屾《豳风广义》中的“年夜饭”插图

2019年2月2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年三十儿熬一宿,你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吗
古人除夕那些事儿
立秋各地食俗一览
苏州年俗里的祈愿与敬畏
90年代辽宁珍贵影像,看看满族的新年习俗是什么,年夜饭是真丰盛!
盛泽旧俗·腊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