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风人文图典|春节庙会 飘香记忆

1900年前后苏南的一群老妇人作为香客在庙会摊位前买香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各地庙会则成为民众过年时的主要习俗。

《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中所记载的宋代庙会基本具备了我们所说的庙会或庙市的形态和特征,但在叫法上仍然把这类活动叫作如“庆佛会”、“涅肇会”、“朝塔会”等,而没有“庙会”、“庙市”这些词。直至明代中后期城乡商贸发展,才有“庙会”这一正式名称并兴盛起来。此时的“庙会”侧重于宗教活动,按节日举行,而“庙市”则侧重于集市贸易,按月定时举行。至清末,才全无区别。纵观庙会的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源于祭祀,兴于宗教,生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嬗变并将重振于现当代。”(吉发涵:《庙会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我认为,这个概括还是很有道理的。

庙会,是我国地方乡土民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历史久远,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庙会亦称庙市,是民间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的活动。活动中心一般设在庙内,或在寺庙附近,以至村落集镇举行。庙会,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流行于全国南北各地的广大地区。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乃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庙会经营各具特点,有的定期每月数次开市,有的每年仅一二次,时间长短与规模大小,各不相同,有纯粹进行商业活动者。市上有坐商、行商及流动小贩,设摊位者须向寺庙交纳租金,白天开市,不做夜市生意。与买卖相应的,则有文化娱乐表演。古代有俗讲、变文、说话等,近代有单弦、相声、琴书、大鼓、快板书、魔术、杂技等,不少文学和曲艺作品的形成,皆与庙会有关。其活动直至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旧时寺庙大都建在山麓清静之地,因此,许多庙会往往又与游山相联系。顾名思义,庙会包含有两大因素,一是与庙祀有关。因为寺庙所祀人物,除极少数传说中人物之外,其他或文臣、或武将,他们生前对地方都有过功德,为后人所敬仰。这种后人缅怀先贤的本意,应该说是很可贵的,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好传统。二是有集商贸活动。各地举行庙会期间,店肆林立,游人如织,一派节日景象。为此,民间又有赶集之称,周围几里以至几十里都有人赶来设摊经营,也因此,民间把赴庙会称为赶集场。

上海的庙会,除了城隍庙庙会之外,还有龙华庙会和静安寺庙会,合称上海的“三大庙会”,故有“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的民谚。上海城隍庙庙会是最负盛名的庙会之一,与北京地坛庙会、南京夫子庙庙会,合称中国的三大庙会。历经700年历史的城隍庙庙会已经成为上海最具有号召力的商旅品牌,老街荡漾着浓郁的欢乐之情,杂耍、气功表演扣人心弦,地摊上古文观止等线装旧书则让淘书人爱不释手,手工编制的草包别致秀气,虽价格不菲也大受姑娘的青睐。一位拎着装满五香豆、素鸭、小笼包、筷子、王大隆刀剪的袋子吸引着无数的外地游客。龙华庙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走进龙华寺寺门,迎面一尊袒胸露腹、全身金光闪耀的塑像,人称是“布袋和尚”的弥勒佛。传说中布袋和尚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仙逝的,所以每到这一天,龙华镇总要举办庙会,以示纪念。庙会期间,周围搭满临时售货棚,摆满地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前后持续近半个月,是上海人春游的一个好去处。建于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的静安寺,当年庙前一条土路,两旁一片草地,苍翠大树,小桥流水,乡村风物,十分幽静。每年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生日时,要举行为期三天规模盛大的庙会,也称“浴佛节”。届时,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云集至此,进香拜佛、观光游览。

求雨、驱疫、迎神、禳灾、盂兰盆会等传统性公众活动在我国传承已久,并且早已成为各地的共同习俗,活动方式也大同小异。近代以来,随着科学和卫生观念的增强,人们比较多地懂得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与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作抗争的道理,但诸如用各种东西扎成龙形以膜拜乞雨、抬出文昌帝君或其他神灵以求驱鬼逐疫的落后习俗,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地方,这一现象无疑同兵燹不断、灾害连接的天灾人祸和广大民众处于民不聊生的艰难状况有关,而当时的政府又极少顾及民众抗灾活动的组织和赈济。中国人一向虔诚于敬神活动,近代以来此种风气未尝稍减。平时大小寺庙宫观香火不断,逢诸神诞辰或出巡之日,更是热闹非凡,每每举办仪仗齐全、兴师动众的会赛以壮观瞻,这种具有强烈传统色彩的地方性公众活动基本上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才步入衰微。庙会同样是与敬神观念相联系的又一类颇见规模的地方性公众活动。庙会大都以地方上某寺庙宫观的香汛之期为中心,届时四方辐凑,既做神佛之事,也做商贩贸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百年来各地的庙会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商业气息日益浓厚。

特发一组春节庙会的老照片,以飨读者。

1919年2月1日,春节外出上香的妇女与路边的叫花子

民国时期江苏常熟的庙会即景

清末民初北京普通民众春节庙会期间敬神与供奉情景

1919年2月1日,春节街上挂着长命锁的孩子

百年前老上海庙会上的流动食摊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名目繁多的庙会情景

1960年春节,人们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

1980年代,在上海真如镇举办的一次庙会上,再现“林家铺子”旗号

1990年代,上海人逛庙会,从小菜篮子可以看到人们买回的许多副食品和花卉等

2019年2月6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河城市中的寺庙与城市生活
京城庙会记往
消失的城隍庙
老上海有哪些庙会
中国庙会: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但有些地方却在畸形发展
乐亭寺庙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