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风人文图典|江南春日“蚕花闹”
      江南一带,是桑蚕丝绸业的起源地之一。1934年的一个夏天,湖州一位年轻的学者慎微之先生在位于距湖州城南7公里钱山漾东岸南的潞村古村落出土的绢片、丝带、丝线,属于良渚文化遗址的遗存,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因而钱山漾遗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丝绸之源”。在湖州对岸,同样濒临太湖的吴江松陵镇,镇南有座太平桥,桥侧有这么一副桥联:“千家城廓蚕桑地,万顷烟波鱼米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江南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生动写照。蚕桑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桑也是江南水乡民众的主要生活来源。

“清明到,蚕花闹”。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有民间谚语道“四月好养蚕”,因此四月俗称蚕月,是养蚕的忙月,要开始一年的蚕桑生产。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平原,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地,这里的养蚕制丝生产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养蚕缫丝自古以来就是当地蚕农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正因为桑蚕业对于江南民生之重要,千百年来,蚕神对于人们民俗生活的影响力很大,人们对蚕奉若神明,在苏州的震泽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后来成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顺便说一句,如今江南各地的类似祠庙几乎消失殆尽,盛泽古镇的先蚕祠,硕果仅存,也是很难得的。辛苦一年的蚕农取得蚕茧的丰收,会请来戏班唱戏,高高兴兴地酬谢蚕花娘娘,称之为“谢蚕花”,所演剧目都是蚕农喜爱看的,有的人家把演出用的纸幕拿回去,待下一个蚕季来临时,裱糊在蚕匾上,人称这种纸叫“蚕花纸”,蚕农宁愿相信,这是再获丰收的一种吉兆。

更有意思是蚕农将养蚕与娶媳妇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蚕桑之地,女子是主要劳动力,不仅插秧是好手,养蚕也是主力,所以一般蚕农家,都是依凭家中女劳力的情况来确定养蚕的数量。娶亲,迎来新媳妇,增加了人手,必定大量育蚕,扩大养蚕的规模,人家借结婚的喜气,祈求来年蚕茧的丰收,俗称“看花蚕”,《盛湖竹枝词》说“荆布苗条新嫁娘,花蚕看罢又分秧”,说的就是女子既能养蚕,又能下田分秧,娘家为嫁女准备的嫁妆,大抵要系上一缕红丝绵,带上两枝桑树苗。新娘入洞房坐床,在吴江等蚕桑生产地区则称之为“坐蚕花床”,新床的蚊帐上一般会缀上几朵蚕花。婚后第二天,新娘要从外向内扫地,谓之“扫蚕花地”,用米粉做小汤圆,称为“蚕圆”,供奉蚕花娘娘。就如同人们祭蚕神,“娱神”最终还是“娱人”一样,“看蚕花”抑或是“看新娘”的隐喻。

最近读到浙江湖州南浔区善琏镇含山在清明节前后举办“蚕花节”引万人空巷的消息,含山是“蚕花圣地”,以往每年清明时节,含山都会举行盛大的 “轧蚕花”庙会,现在干脆就叫“蚕花节”,四乡八里的蚕农纷纷前来含山轧蚕花、虔诚地爬上含山祭拜蚕花娘娘,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把蚕花喜气带回家,而这一习俗从宋代始年复一年,千年沿袭,代代相传,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蚕神祭祀节日,这难道不是对古老的“看蚕花”习俗的一个新的传承与发展吗!

江南桑蚕之家供奉的蚕神蚕姑像

江浙养蚕农户怀念蚕丝专家费达生

1940年代 湖州蚕桑农户在稻草上让蚕吐丝作茧

1950年代运河边养蚕的苏州女子

1952年江苏苏州,蚕业学校的实践课

1957年苏州养蚕户喂二眠蚕 张祖道/摄影

1958年吴县光福公社蚕茧丰收 晓庄/摄影

 1970年代杭州塘栖收茧站收购蚕茧情景 叶国兴/摄影

1974年的中国蚕茧丰收景象 图片来源:人民画报

2019年4月25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藏作品](2571)闭立辉:用“一张叶一条虫”实现致富梦
盛泽名人----郑蘅
养蚕业面临生存难题 到底该不该继续养蚕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大明王朝1566》中的“改稻为桑”,为何没有成为中国的“圈地运动”?
当他们老去 谁来坚守丝绸之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