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审美文化从“天国”降临“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渐强大,物质力量的不断提升,人们衣食足而求美乐;市场经济的背景催促,文化生产的全面实践,催化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而消费文化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大众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为此奠定了发展的平台。于是,审美从艺术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急速拓展,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在我国正愈演愈烈。

      在今天,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新兴的审美、艺术活动如影视广告、流行歌曲、时装选秀、电视连续剧、居室装修、网络图文等已经占据了大众文化的生活中心。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超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在城市广场的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概念本身却是出自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于1991年最早提出来的。眼下的中国现状却要借用十多年前英国人的表述,仔细想来,确实有些尴尬。但是我们不得不立足国情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一个理念或者说美学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跟随现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而兴起,它的出现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或文化事件,其中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与评价这种现象?有人说这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新的审美文化的出现,,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洞理论。综观这场围绕“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展开的争论,其中既存在着单纯而乐观的提倡者也有矛盾而犹疑的支持者,更有严肃而决绝的反对者。

      在我看来,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生存意境来进行研究本无可非议,然而,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消费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还只是时尚的看客而不是时尚的主人。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织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界已进入消费时代,中国从整体上说还是温饱型社会。由此可见理论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怎样缩小这这种差距,实现真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审美文化从“天国”降临到“人间”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这引起许多学者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

      先说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生活。作为美育的启蒙地,学校又是怎样的处境,需要担任怎样的角色呢?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审美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审美教育脱离校园生活,变成本本教育,内容枯燥,味同嚼蜡。怎样才能有效改变这些现象?校园审美日常生活化可以有效改变这情况。校园审美日常生活化要进驻课堂,进行师生审美互动,可设计个性校园橱窗,举办校园画廊展示学生的风采,充分利用学生媒体的力量,进行大力宣传,致力于“美向校园生活播撒”。学校美育直接链接学生校园日常生活,进行了审美策略落实,美才能鲜活的从生活中来,再鲜活的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育,才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再来说说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实现的最大困境。 全面考察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实,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出现了多元分化与群体性差异,以新的媒体精英、商界精英为代表、以都市中产阶层为主导的消费文化日趋发达,城市低收入阶层与最广大的农民阶层等弱势群体的文化处于被严重压抑或荒芜状态,在喧嚣的都市消费文化大潮中,真正大众的文化被遮蔽了。这种群体性差异,还体现为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共时态显现的历时态落差,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观念仍然占据着支配地位——在一些偏远地区,现代文化启蒙的任务远未完成。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去“审美化”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发展而言,我们需要的决不只是给审美化的消费文化锦上添花、涂脂抹粉,更需要为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为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当日常审美一步步走向我们身边时,我们对美的定义似乎变的些许模糊了。现实的潮涌中审美泛化背后暗含美学构建的隐隐忧患: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致使美失落它更深邃的人文内涵,取而代之的仅仅只是一种浅显,消费,通俗意味。当社会充斥着各方面虚拟化的审美符号时,影像代替了实际的生活,广告代替了实在的事物,商标代替了真正的质量,包装与衣饰代替了内在的品味,整容过的外貌代替了本真的内心。“过分审美化”导致的不是真正“美的艺术过剩”造成的审美疲劳,而是在审美文化垃圾和心灵鸦片包围中失去对于真正美的理想和崇高事物的判断力和追求,审美的泛滥使得美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们对于审美也会因此而变得麻木不仁。放逐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怀而无限的倾向于艺术的娱乐性,把消费意识、享乐意识当作文学艺术的唯一的价值标准,缺乏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忧患和对人的现实解放的实际关注。

综上所述,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它都已经客观的在我国存在着了,并且趋势还在继续加强。我们应当正视当代中国出现的这一新的审美文化现象,拓宽文艺学的研究范围,将一些审美文化现象如广告,流行歌曲影像作品等,大胆的引入文艺学的研究范围,用理论对这些现象加以批评指导。作为一名正在接受美育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引导这一审美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审美文化从“天国”真正降临“人间”,为我国审美文化多元化和民主化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审美文化”的尴尬
[陶东风]也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
古代竖式书画作品视野中的日常审美及消费文化
媒介文化的“视觉转向”及其传播策略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
刘悦笛:中国“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