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鹏书札二 : 尺牍瑰宝 亟待传承
尺牍瑰宝  亟待传承          惊鹏

                ----致网上来访诸君书札之二


















































网上来访诸君:

    前奉书翰,倏忽月余。拙书呈览,诸君雅鉴,诲谕谆谆,获益良多。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重展云笺,再修尺素,思绪绵绵,由衷感慨。意就时下几乎被世人忘却的尺牍的一些有关问题,与诸君切磋商讨,愿闻明教。

    如君所知,私人信件,古代称“书”,书长为当时一尺,由于古代用木简,是为牍,故名“尺牍”。与此相关联的书信名称还有尺素、尺翰、书简、书翰、书札、麟鸿、鱼雁、鱼素、函札、简札、八行书等等。在如此众多的书信称谓中,至清代、民国时期,人们最爱使用的是尺牍之谓。尺牍通常都是用毛笔在一纸八行的信笺上写就而成。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历经长期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行文格式。其结构均由起首、正文、结尾和落款等几部分组成。在近代钢笔大行其道之前,数千年来国人就是利用这一通讯载体,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信息的沟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经常使用的联系工具。

   在中国历史上,尺牍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在其列。或叙事告白,或思念抒情,或议论说理,或请教恳助,或问安恭贺,或抚慰致哀,等等。那些久客他乡、浪迹天涯的游子;那些萍踪异国、桑梓念切的学人;那些望穿秋水、两地相思的情侣;那些晨昏垂念、白首倚门的高堂,常常借助尺牍情真意切地倾诉自己的思念之苦和捧读家书的喜悦之情。唐朝诗人张籍曾吟哦:“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匁匁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女诗人陈玉兰也咏叹:“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伟大诗人杜甫更是激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尺牍与人们生活的贴近及撼人心魄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许多尺牍还是议论说理之文,是笔者对现实、历史、社会和人生进行的哲理思考和精微深刻的体察感悟。如对安邦治国、世道人心、伦理道德、弘道品艺等,提出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醒悟世人的警句格言,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佳作。三国时的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一信,就提出并深刻阐明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立德原则,对其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真可谓“志尽文畅”,百世流芳。王安石是宋朝卓越的政治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在任宰相时,大力推行新法,实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顽固派的恶意诋毁和攻击,他接连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逼迫停止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毫不妥协退让,就复以《答司马谏议书》,针锋相对、柔中寓刚地把污蔑之词驳斥得体无完肤,原形毕露,充分表现了一个改革家坚持正义、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书翰文笔锋利,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成为文学史上驳论文章的上乘之作。汉朝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除著有历史鸿篇巨制《史记》外,还有一篇被称为千古第一书信的《报任少卿书》。这是他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复函。他在获罪惨遭宫刑出狱后,任安还要他“推贤进士”,司马迁觉得难以从命,便修书回复,阐明自己遭受奇耻大辱的获罪经过,“身残处秽”、“刑余之人”难以荐士的原因,以及忍辱负重、苟活人世,是为著书自见,洗雪前辱的志向。全书内蕴深厚,文气奇伟;纵横捭阖,笔法雄健,腾挪跌宕,文辞瑰丽。面世以来,人们称誉它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天下奇文”,可和屈原的杰作《离骚》抗衡千古!

    在古代,尺牍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除了实用价值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审美价值,出现过许多极佳的书法艺术精品,如王羲之的“孔侍帖”、“丧乱帖”,王献之的“鸭头丸”,陆机的“平复帖”,怀素的“苦笋帖”等等,真可谓五彩缤纷,九流鳞萃,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笔丰富的遗产!

      岁月如流,大潮迭起。随着硬笔的崛起和流行,便大幅取代了毛笔书写的实用功能。而电子时代的到来,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应用,硬笔书信被广泛取而代之,而中式尺牍更是成了强弩之末,几乎被彻底挤出了历史舞台。当今时代,愿意且能援笔临笺、手写尺牍者,恐怕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了!延续两千余年的尺牍文化面临后继乏人、濒临灭绝的境地!

呼!大势所趋,为之奈何?昔年须臾不能离开的情牵伙伴就要挥手而去,至今光耀千秋的尺牍瑰宝行将石沉大海!是的,通讯的便捷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然而,作为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尺牍的笔蘸浓情、墨含厚意、倾心抒发离愁别绪的眷恋,受信人拆封展笺、见字如面的情愫,那是其他工具所能完全替代的吗?传统尺牍因是毛笔书就,其优秀作品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因此,尺牍的书法艺术功能,不仅不能被任何先进工具所取代,而且它的珍品的艺术价值还在与日倍增。

尺牍在历史上辉煌灿烂、蔚为大观。在今日之中国,对如此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是否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以保护,伴随整个中华文化的延续而重点加以倡导和传承呢?是否也可采取适当措施在学子及书法爱好者中普教一些尺牍的有关常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书艺水平,让他们也提起笔来,或白话、或文言、或文白间杂,按照传统格式,修修八行书信呢?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都把书信当做“温柔的艺术”而加以鼓励和提倡,我们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尺牍能让其自行消亡吗?

笔者学疏才浅,人微言轻,但为了尺牍瑰宝的顺利传承,愿为诸君寄情尺牍充当一名马前之卒、铺路之人。此番在网坛开博,愚意独辟蹊径,自树一帜,完全采用手写尺牍、附加释文的形式,与诸君议事抒情,畅叙衷肠!但求自成一体,传播尺牍文化,以立雪程门,杏坛领教,切盼诸君时赐教言,匡我不逮。余言不赘,就此搁笔。

                                         顺颂

夏安

                                             惊鹏 谨上

                                               一一年七月二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鹏的博客
1916.《通俗新尺牍》商务印书馆
一招教会你写尺牍
黄显功:尺牍文献的源流与研究
任平|魏晋文人书札的文字辨识问题 ——以“勿勿”为例
【管爷窥书】上海书展:不得不看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