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五行健脾散
userphoto

2023.03.16 江西

关注

浅析五行健脾散

               “健脾散”              

这个处方流行于网上,输“健脾散”,就会出现,有朋友就是截屏发给我该散剂处方让我帮他自制,也正因如此,让我认识了该处方,并对其“五行健脾散”名产生好奇,近期我又学了《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就想利用所学,和大家一起来解析一下这个网络流行方。

 处方分解  

由五种药食同源物品组成,且这五种原料均为白色或类白色物品。

1

山药

为根茎类中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具补脾养胃,生精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效。

2

茯苓

为真菌类中药,药食其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

3

薏苡仁

为种子类中药,药食其种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4

莲子

为种子类中药,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5

芡实

为种子类中药,药食其种仁,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名称解析  

名称中“五行”二字何意?与中医五行有关联吗?——这是我首次接触该方时所想。

五行学说是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为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学说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

所谓中医“五行”,是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运用。中医五行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中医与五行

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三大医理之一。同气相求,同类相应。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

回归到五行健脾散,其处方由五味药食同源材料组成,和五行进行关联,我首先想到这五种原料的性味与归经,但由【处方分解】看到,五味中药味均为甘,个别兼淡或涩,而归经呢,五味均有归脾经,还涉及心、肺、肾,但缺肝经。可见,五行健脾散中的“五行”,并非我想象的“中医五行”,可否理解为五种药味行健脾功能,加上其剂型“散”故名。

医理分析 

脾为太阴,太阴为病,其感受的病因,从外感、内伤而言,内伤不足多损太阴,从外邪而言,湿(寒)之邪多侵犯太阴,易从寒化、湿化。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所言:“入五脏,则䐜满闭塞,下为飱泄,久为肠澼。”

可见,脾病多与湿、寒、泄等关联。由此分析五行健脾散,方中五味均有归脾经。其中,山药为补气补虚药,可补脾养胃;莲子与芡实均归为收涩药(见《中药学》),两者均来源于睡莲科,用药部位均为成熟种仁,莲子补脾止泻,芡实健脾止泻。莲子的补脾之力较芡实强,素有“脾果”之称。可兼入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可治心虚不寐之证,芡实的除湿之力强于莲子,敛而不燥不腻不留邪,治疗脾肾气虚,不能制水、泛滥横溢所致水肿者常用,但作用平和。

茯苓和薏苡均归为利水渗湿药(见《中药学》),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综上,五味均可补脾或/和健脾,在补的同时,还可除”湿”、止泻、宁神。

对于“湿”气重的人,偏胖之人可考虑食之。

以上五味等量,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可服用。每日服用量,我个人建议10-20g,湿气偏重或体重偏胖者,可考虑20-40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脾养胃益气祛湿良方——五行健脾散的配方与炒制
防暑、祛湿、健脾,四神汤还可以这样搭配哦!
猪尾芡莲汤健脾补肾
健忘怎么办?可以多喝“芡实莲子粥”
食物里的'四大名补',补肾、补肝、养胃、健脾!#头条健康#1、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2、芡实——...
中医养胃有“四宝”,比吃胃药还管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