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新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下)

  作为债务主体的地方政府不直接创造财富,它通过参与社会剩余价值分配形成自身收入,那么,税源企业的财富创造能力就成为地方政府偿债来源的基础,直接测算出地方政府偿债期内主要纳税行业的创富能力,即为政府偿债的根本来源,这一过程是通过纳税行业偿债期内的盈利能力测算完成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直接决定着财富创造能力。

  生产企业销售半径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其营业收入增减趋势,法律政策和信用环境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规模下,生产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直接关系其实际收入,而政策与信用环境、生产要素、产能所形成的市场竞争力则决定着企业市场占比。财富创造企业如能把握市场消费变化带来的机遇,合理组织生产要素,形成生产优势,将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把财富创造能力引入评级理论为我们科学判断偿债能力找到了一把尺子,使评级有了科学准绳和正确方向。

  4、偿债来源。

  偿债来源是指债务主体在偿还债务时点上保障再生产正常进行所需流动性后剩余可支配现金。按照财富创造能力对偿债能力的根本性作用,可对偿债来源进行排序:盈利收入、其它收入、债务收入、资产变现收入、外部支持。区分偿债来源结构的意义在于,判断财富创造能力在偿债来源中的地位,分析各种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偏离度,按照偏离指数确定偿债来源的可靠性,使其为最终判断债务人偿债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偿债来源必须进行债务人在偿债时点上用于再生产支出现金流需求的测算,这是测算偿债来源的必经程序。

  地方政府偿债来源可依据以上原则进行测算,同时依据不同偿债来源与政府经常性收入及投资收入的偏离度进行风险加权计算,确定政府偿债来源的可靠性。

  把偿债来源作为评级理论将从数量关系上增强对偿债风险的解释力。

  5、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债务主体在评级有效期内的最大负债数量区间,分为总债务偿还能力、存量债务偿还能力、新增债务偿还能力。三个偿债能力的内在联系是,总能力减去存量能力等于新增能力。因此,科学界定债务主体的总偿债能力(债务上限)就成为三个能力划分的关键。大公对债务上限的定义为:保证债务安全的最大偿债来源。具体可表述为:在偿债时点上保证再生产所需流动性前提下债务人可支配的偿债来源总额。偿债来源总额不能回答债务安全边界问题,必须用一种可区分和比较偿债来源可靠性的方法划分偿债来源的安全等级,才能确定债务主体的负债上限。在偿债来源总额确定的情况下,从以下四个维度可以最终确定地方政府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可承担债务总量的安全边界。

  第一,偿债来源偏离度。偏离度以债务人财富创造能力为基础测算各种偿债来源与盈利能力的距离,偏离度与债务安全成反比。

  第二,信用关系安全指数。构成偿债来源的债务收入的连续性与债务安全密切相关,由信用环境、债务人信用资源和盈利能力所决定的信用关系安全指数将增加债务上限判断的准确性。

  第三,债务净盈利。举债是为了盈利,债务人使用负债经营如不能增加盈利,说明在侵蚀其利润,信用风险在增加,债务利润率大于利息率将会巩固偿债能力。分析债务净盈利与成本的距离,可以作为偏离度修正系数。债务净盈利与债务安全成正比。

  第四,可变现净资产总额。在偿债来源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可变现净资产就成为债务安全的最后保障。通过变现净资产偿债表明已出现债务危机,债务安全与动用净资产作为偿债来源的数量成正比。

  债务上限不是一个违约概念,而是对债务安全边界的描述。

  分析存量债务偿付能力就是要测算覆盖存量总债务的偿债来源的数量和质量,它是按照总债务偿还能力的测算方法通过对每期债务对应的偿债来源测算完成的。

  当总偿债能力大于存量债务偿付能力时,债务人尚有新增债务空间,当总偿债能力等于或小于存量债务偿付能力时,债务人则无新增债务空间。

  创新偿债能力评价理论使我们找到了阻止经济顺周期力量推动过度负债而形成系统性信用风险的科学方法,对债权人决策的指导作用更为现实有效。

  6、信用级别确定。

  信用级别确定是指依据债务人关心的三个偿债能力的数量分析,对债务主体的综合偿债能力做出的定性判断。形成信用级别差异的要素有三个:(1)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偏离度;(2)信用关系安全指数;(3)新增债务空间。其中,第一要素是决定性的,第二要素是调整性的,第三要素是从属性的。确定信用级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坚持财富创造能力作为一切偿债来源的基石,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偏离越大,债务安全系数就越低。因此,大公地方政府信用级别所表达的是偿债能力偏离度,而不是人们所熟知的违约概念。

  大公原创的新型信用评级理念遵循了建立与维护信用关系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偿债来源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债务人的财富创造能力。客观上,财富创造能力与债务规模之间是有一个数量边界的,只不过是追求财富的力量过于强大,不断挑战这条红线并冲破它的束缚,把借新债还旧债常态化,并臆造出虚拟偿债来源,这种表象是形成现存评级理念的物质基础。在信用关系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基础的今天,维护信用关系稳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危机方式纠正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支撑的信用扩张;二是以评级方式阻止缺乏财富创造能力的信用扩张,显然,通过革新评级理念,使评级回归其本质,可使人类免遭危机之灾。

  信用级别确定理论最终保证了评级信息的品质,使评级信息能够真正担当起正确引导资本流动的公共职责。

  7、信用级别调整。

  信用级别调整是跟踪研究支持信用级别条件变化,预警信用风险的过程。信用级别一经确定就为债权人与债务人构建信用关系架起了桥梁,跟踪验证和适时调整信用级别承担着维护信用关系稳定之责任,因此,信用级别调整这一预警信用风险的过程是通过跟踪评级实现的。跟踪评级是对信用风险研究的继续,研究支撑信用级别的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验证前次评定级别可靠性,运用级别调整警示风险。

  把跟踪评级定位于预警信用风险,因区别于重视事后违约检验的评级理念而第一次完整实现了评级预警信用风险的功能。

  8、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指在信用风险形成因素多维度情景下研判信用风险的多样性,增加信用评级的可靠性。现实中,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运动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态,而不是一个线性发展过程,信用评级必须回答关键评级要素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对偿债能力趋势的影响。在对最接近现实的风险形成因素得出分析结论的同时,还应对这些因素可能出现的极端状态进行预测。偿债环境和财富创造能力诸因素的活动状态决定着债务主体偿债能力的走向,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有一种主要因素对偿债来源起着决定性作用,发现并预测其发展的极端情景及对其它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带来的偿债来源极端变化,增加了对债务人偿债能力长期展望的可靠性。

  把压力测试作为地方政府的评级理论基础,保证了评级标准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应用性。

  9、信用级别一致性和可比性。

  它是指用统一评级标准衡量债务主体形成的评级信息是一致且可以比较的。信用评级通过影响信用关系的建立与稳定而发挥着引导资本流动的作用,除法律政策限制外,资本流动是没有边界的,它客观上要求不同债务主体的同一信用级别须保持一致性,不同信用级别须保持可比性,保证评级信息无障碍流通。大公地方政府评级标准的原创遵循了这一现实需要,从105个国家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形成特殊性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信用风险形成的一般规律,以此为思想基础构建起了地方政府评级理论和标准,因此,它具有普遍意义,可用于衡量全球不同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开评级一致性和可比性之先河。

  运用标准的一致性满足了资本流动对评级信息一致性与可比性的需求,对人类信用评级思想理论和信用经济实践的贡献是历史性的。

  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面对现实生活呈现给我们如此纷繁的信用风险因素,往往困惑于如何发现事物内部因素连接起来的通往评级终点的大道,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理论的形成,深刻揭示了债务主体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内在联系,这一用信用思想之光点燃的火炬为我们科学揭示地方政府信用风险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四、新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新在哪里

  大公构建新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的思想源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地研究借鉴了人类一百多年来形成的信用评级思想理论;

  二是从理论和思想方法上深刻总结了西方评级标准导致全球信用危机的经验教训;

  三是研究人类进入信用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构建起体现规律本质要求的信用经济理论框架,发现和找到了评级的发展规律与历史方位。

  上述三个方面使我们提升和增强了运用信用评级思维方式创新信用评级理论的能力,体现这一理论成果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由此应运而生。

  大公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第一次找到了评级的历史方位。

  地方政府评级要回答什么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准确定位评级作为信用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作用问题,是一个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稳固问题。信用关系社会化并主导社会再生产使其处于信用经济社会的经济基础地位,因国家机器对债务收入的高度依赖,地方政府的偿债风险将会演变为国家机器非正常运转和对经济基础的破坏。客观评价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回答其负债空间,避免透支信用破坏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信用关系就成为评级必须履行的职责。大公以回答债权人关心的债务人三个偿债能力为目标构建起来的地方政府评级理论,第一次将评级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清晰地呈现给世界。

  2、第一次完整阐释了信用评级思想。

  大公从信用经济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现实矛盾运动对财富创造和偿债能力影响的内在联系入手,以评级语言应体现的信用风险因素内在联系和作用为目标,挖掘出九个关键评级要素,依据每个要素运动的内在逻辑描述出它与偿债能力的关系,在形成每一要素评级思想的同时,还就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它是信用评级规律的完整思想体现。

  (1)上层建筑对偿债能力影响的思想。

  国家通过制度设计和实施体现其对经济基础的管理意志,国家机器对偿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它是第一信用风险要素,大公对其风险传导路径的逻辑推理奠定了这一评级思想的理论地位。

  (2)经济基础对偿债能力影响的思想。

  信用关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其状态直接决定着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它是关键性的信用风险要素,把对它的发现和理论构建引入评级是对人类评级思想的巨大贡献。

  (3)财富创造决定偿债能力的思想。

  财富创造作为偿债的根本来源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经济关系,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评级原理,西方评级思想长期拒绝和抛弃这一支撑信用关系的理论基石,使评级偏离了正确方向。大公从理论高度重塑财富创造的评级地位,为人类新型评级思想的探索与实践注入了灵魂。

  (4)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偏离度的思想。

  确定偿债来源的财富创造性质及其与财富创造能力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晰地刻画出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距离,呈现出不同偿债来源的风险地位,由此形成了偏离度这一重要评级思想。以偏离度思想构建起来的新型地方政府评级标准的问世,必将展现出新兴评级力量与体现违约率思想的传统评级势力在评级思想理论和实践领域进行战略角逐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5)三个偿债能力的评级思想。

  对三个偿债能力的理论创新体现了信用经济发展规律对评级的本质要求,为回答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敲开资本大门的三个问题提供了科学思想指针。

  (6)用科学方法确定信用级别的评级思想。

  确定信用级别的方法关乎评级成败,采用强大理论支撑的偏离度、信用关系安全指数、新增债务空间三要素评价债务人综合偿债能力极大地增强了确定信用级别的科学性,为新型评级标准客观揭示信用风险提供了方法保障。

  (7)预警信用风险的评级思想。

  采用预测信用风险的方法,给予评级验证过程预警功能定位,真正从程序和方法上保证评级揭示风险的职能,相比事后违约检验的评级理念具有革命性意义。

  (8)仿真模拟信用风险多样化的评级思想。

  社会化的信用风险形成因素显现出渗透,脆弱、波动、系统和多样性的特征,信用评级应当找到一种方法将这种现实的多样化信用风险呈现给投资人,大公将其引入评级思想体系提升了评级信息的应用空间。

  (9)通过评级标准和语言一致性实现评级信息社会化流通的评级思想。

  信用社会化推动的资本全球流动客观上要求评级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满足这一现实需要的前提是实现评级标准和语言的一致性。评级符号实质上是一种信用风险信息的语言系统,其可比性由评级标准所决定。为实现这一评级思想,大公从众多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形成特殊性中寻找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因素进行研究,构建起了具有普适价值的新型地方政府评级标准,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

  大公信用评级思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信用经济发展规律探索的历史进步。

  3、第一次创新了以财富创造能力为基石的偏离度评级理论。

  一个多世纪以来,主导人类评级意识形态的是违约率评级理论。这一评级理论表面上看起来很合理,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地位,然而,实践和研究反复证明了它的错误。首先,采用一些实际违约案例设定评级标准不具有普遍意义,缺乏信用风险因素内在联系的系统研究基础,笼统地用违约案例作为一种方法无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极为复杂的信用风险成因;其次,用违约率检验评级结果正确与否,是一种事后验证评级的做法,不能实现评级预警信用风险的功能,用受评主体是否违约来证明信用级别的合理性是本末倒置。

  大公的偏离度评级理论坚持了财富创造作为偿还债务的根本性来源,一切偏离财富创造能力的偿债来源都具有不确定性,偏离越远风险越大,这一评级理论从回答债权人关注的问题出发,最终找到了实现评级作为推动信用经济发展两对矛盾中处于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作用的途径。这一重大评级理论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评级意识,从实践上阻止人们偏离财富创造能力对信用的滥用。

  4、第一次揭示了作为债务人的地方政府与信用关系的内在联系。

  作为债务人的地方政府是信用链条中的一环,其偿债能力既可影响信用关系,也受到信用关系的制约。与一般债务人不同的是,地方政府是上层建筑,但成为信用关系的成员时,它还是经济基础的代表,政府在通过影响偿债环境改善自身偿债能力方面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同样,其行政不当对经济基础的破坏亦是超常规的。因此,评级要特别关注政府的行政和债务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揭示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对债权资产安全的影响。

  五、大公与西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的主要区别

  长时期以来,人类社会丧失了选择评级的权利,那是因为只有一类评级机构垄断了国际评级话语权;人类社会丧失了选择评级的能力,那是因为只有一种评级标准占据了世界统治地位。评级思维处于冰冻时期的人类社会在推崇西方评级权威之时却根本不知道形成权威的基础是什么,甚至在遭受评级引发的巨大灾难之后,依然没有批判错误评级的武器。大公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的问世具有改变人类评级意识形态的划时代意义。

  评级标准的区别体现的是评级能力和履行公众责任的差异。厘清大公与西方地方政府评级标准的根本区别,将有利于人类建立起识别评级标准的思想方法,增强阻止错误评级的能力。

  那么,用什么样的认识逻辑才能区分评级标准的优劣呢?首先,应该分析标准是否体现了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看它是否体现了财富创造能力与偿债来源的本质联系;第三,应该判断它是否回答了债权人关心的问题。据此,大公与西方地方政府评级标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评级标准的认识来源有着本质区别。

  大公标准遵循的思想原则是从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内在联系分析中寻找一般规律,在构建新型地方政府评级标准过程中,大公认真研究了105个国家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形成因素及演化规律,使其成为评级标准的思想源泉。

  西方标准的认识来源是违约案例,即在危机的后果表象中寻找思想源泉。

  大公与西方认识来源的区别决定了两种评级标准的根本差异。

  2、建立评级标准的理论基础反差如同霄壤。

  大公标准按照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形成规律,依据评级的本质要求形成了完整的评级理论体系,它对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理论描述强化了其内在联系,成为评级方法的指南。

  西方标准的评级理论空白使其完全不能体现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而难以经受评级实践的检验。

  3、在评级要回答什么问题上区别明显。

  大公标准开宗明义就是要通过评级回答债权人关心的地方政府三个偿债能力问题,使评级目的有了明确定位,并以此为目标建立起了评级理论体系。

  西方标准却通篇找不到对地方政府评级之目的是什么,从而难以判断评级的意义。

  4、西方标准否认财富创造能力在评级中的根本地位。

  大公标准认为债务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是其偿还债务的根本来源,并以此为基准划分偿债来源的性质和作用,确立了以偏离度为核心的评级思想,有了科学衡量信用风险因素的锚。

  西方标准没有给予财富创造能力应有的评级地位,使其无法清晰地建立起偿债来源与偿债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灵魂要素的缺失导致整个标准找不到偿债能力的地位。

  5、西方标准无视信用关系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大公在对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的长期探索中,发现了信用关系与偿债能力的内在逻辑,把债务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环境因素引入评级,体现出信用关系传导作用对偿债能力的真实影响。

  西方标准则完全未发现信用关系社会化所带来的偿债环境变化,以信用关系剧烈变化为特征的全球信用危机也没有成为改变其评级方法的动力,西方评级标准已不能揭示处于信用关系重围中的债务经济体信用风险。

  6、在评级标准一致性方面显著不同。

  大公标准因体现信用风险形成一般规律而保证了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实现了评级信息的流通性。

  西方标准十分明确地分为美国及美国以外两个截然不同的评级标准,显然,体现特殊信用风险的评级信息无法进行风险比较,对投资的指导意义具有局限性。

  7、西方标准无法预警信用风险。

  大公标准高度重视风险因素预测的作用,并给予了跟踪评级预警信用风险的职责,建立了预警方法,创造了评级完成其使命的条件。

  西方标准中很难发现评级因素预警信用风险的功能。

  从根本上说,大公与西方地方政府评级标准的区别是由评级立场所决定的认识信用世界的思想方法的区别,体现这种区别的评级信息所导致的人类信用经济社会活动也将凸显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评级标准的力量。

  大公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标准是人类长期探索信用经济和评级发展规律的最新成果,它的广泛传播将为人们打开一扇认识地方政府这一特殊债务主体信用风险的窗户,它的有效应用将为维护国际信用关系安全夯实不可撼动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
融资能力受限、偿债能力下降 中国版“LV”山东如意难“如意”
账上87亿却无法按期兑付7500万利息 如意集团控股股东陷资金困境
大公国际下调美国主权评级:虚拟偿债能力或触发下一场金融危机
大公国际关建中:现行资产证券化评级法背离信用构建规律
专题研究丨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分析——以电子元器件行业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