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中医】神奇的传统技法—艾灸(一)

中医之声第32

愿您每每聆听,屡屡获益!

Listen more, gain more!

微信号Wechat:voiceofcm

新浪微博:中医之声



神奇的传统技法—艾灸

(一)科普认识篇

原创:天津王新宇医生

(中医之声团队成员)



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的医术。在《孟子·离娄篇》中就有记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民间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艾灸的应用也逐渐的普遍起来。


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虚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病及皮肤湿疹瘙痒等病。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治疗各种寒痛症。


艾灸有以下几种作用:

1. 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各种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 扶阳固脱: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其意思为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可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所以临床上艾灸还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症的急吐泻、痢疾等急救。

3. 行气通络:“不通则痛”众所周知。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湿等外因的侵袭,或情绪抑郁,气失正常的运行,使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由于妇女气滞寒凝胞宫引起的痛经,不孕症等。男同志由于寒凝少阴肾,厥阴肝脉所致寒疝、精浊、精癃等疾病。


4. 防病保健: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我国古代医家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其中灸法就是防病强身的主要方法之一。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因为艾灸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后天气血生化充足。灸关元、气海、命门可使人阳气足,精血充。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保健目的。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温灸的调理、治疗和保健,也不是任何部位都可以进行灸法。艾灸虽可益阳亦能伤阴,平时凡属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或身体正处于火毒热盛阶段的人应慎用灸法。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针灸专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关元 春灸气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项
中医有三宝,汤针,艾灸更是少不了!艾灸详解篇上:
艾灸为什么可以补充阳气?拜师才能学到的扶阳第一大法!
【艾灸知识】艾灸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