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经穴篇 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四章 足太阴脾经
第四章 足太阴脾经 二十一穴 
经脉流注 灵枢经脉篇曰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隐白),循指内侧白肉际(大都),过核骨后(太白,公孙),上内踝前廉(商丘),上踹内(三阴交),循胫骨后(漏谷,地机),交出厥阴(阴陵泉)之前,上膝股内前廉(血海,箕门),入腹(冲门,府舍,腹结,大横),属脾,络胃,上膈(腹哀,日月,期门,大包,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一 脾经即足太阴经,足大拇指内端隐白起,沿大拇指侧白肉际大都,核骨即大拇指第一节基底部后侧出,经太白,公孙,上行到内踝前廉即舟状骨和内踝中间陷中的商丘,从内踝前廉沿着胫骨后侧,上行臑即腓腹筋,经三阴交,漏谷,地机,在地机上交于厥阴肝经。从阴陵泉上膝关节内侧,经大腿内侧前廉的血海,箕门,到达鼠溪外侧的冲门。从这里入腹从府舍在任脉的中极,关元交会。再经腹结,大横两穴在任脉下脘交会,经腹哀,日月(胆经),期门(肝经),沿本经内侧下到任脉中脘属于脾络胃。 
此外 从腹哀穿过横膈膜上到胸部,沿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再从周荣曲折上心到大包,再从大包上行到肺经中府交会,继续上行到达人迎里,挟咽喉到舌根散于舌底。(这是本经). 
二 其分支从胃即中脘分开穿过横膈膜到胸中部,在膻中注入心脏。也就是足太阴脾经到手少阳心经。 
仅仅依据 以上的经脉流注中经脉篇的内容还不够完善,需要借鉴十四经发挥中不少说明。 

主要穴 在脾经上主要穴有隐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腹结,大横九穴。中间最重要的是三阴交和血海。三阴交是调月经不调的名穴,血海是下淤血的重要穴。地机是胃病重要穴位。 

足太阴脾经经穴 各二十一穴,左右合四十二穴 
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发挥),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甲乙)。灵枢中足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本轮篇)。穴在大拇指去爪甲内角一分许处。 
主治 急性胃炎,胆结石痛,小儿夜惊。也用于精神亢奋上逆。 
参考 别名鬼垒,鬼眼。足太阴脉所出,为井(甲乙)。脾经的井穴。虽然井穴都是用于急救,但此穴要慎重。 

大都 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发挥,甲乙).灵枢中本节后下,陷者中也。为荥。但在经穴汇解中认为应该把灵枢经中后改为前。中国大部分书中都和发挥一样为后。如果是后则和太白位置一样应该前才正确。医学纲目的注释中按本节后,疑后字当做前。和汉三才图会,医学至要抄,十四经和语抄,针灸拔萃大成,针灸指导,腧穴弁解等日本的诸书大部分都是改为前。即穴在大拇指第一节基底部前下陷中。腧穴弁解中本节前,曲指内侧横纹角即是。 
主治 第一指基底关节炎,痛风引起的关节痛。 
参考 足太阴脉所溜也,为荥。(甲乙)。脾经的荥穴。 

太白 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发挥。甲乙)。腕骨下也,为俞(灵枢)。腕是核的误写。核骨是大拇指第一节和第一中足骨的关节后内侧突出的骨头。即穴在其后侧陷中,赤白肉际处。 
主治 脚大拇指麻痹。痛风,,关节风湿引起此处肿痛时候有效。 
才能考 足太阴脉所注也,为俞(甲乙)。脾经的腧穴。 

公孙 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发挥,甲乙)。本节后去一寸别走阳明(灵枢)。即穴在太白和舟状骨突起不连接线中点陷中。第一契状骨直下。俞穴弁解中大指本节后,以指按上推停止地方。 
主治 足底痛,大拇指麻痹,胃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高血压。和汉三才图会中治三十种疾。非常重要穴位。 
参考 太阴络也(甲乙)。脾经的络穴。经脉篇中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可以知道这个络是络肠胃,厥气是上逆之气。霍乱是现在的急性肠胃炎。 

商丘 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发挥,甲乙)。内踝下,陷者中也,为经(灵枢)。即穴在内踝和舟状骨突起间的陷中。此穴和中封,照海(泽田流太溪)的关系在神应经中写有前有中封,后有照海,此穴居中。 
主治 足跗关节炎即风湿,此外治疗扭伤引起的脚肿胀。针可刺一寸。脱肠有效 
参考 足太阴脉所行也,为经。脾经的经穴。 

三阴交 在内踝上,骨下陷中(发挥,甲乙)。内踝上三寸,骨后筋前(医学入门)。骨下是胫骨后,上文中三寸是从内踝下廉开始算起(十四经发挥抄)和去踝算起(和汉三才图会)两种。我取后者。经穴汇解中肘后曰。踝尖上三寸。金鉴。从之非也。凡踝上踝下之属。皆除骨言之。一般用四横指为三寸,从内踝上四横指上取穴。(古书四横指为一夫)。即穴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腓腹筋和胫骨之间。 
主治 月经闭止 月经不调,不孕,子宫内膜炎,白带病,怕冷,胎儿位不正等妇科疾病。此外下腹胀满肾炎,膀胱炎,淋病,足关节痛,下肢麻痹,脚气,胃肠炎等有效。常用穴位。和汉三才图会中治二十种疾。但妊娠初期不适宜针灸。 
参 别名承命,太阴。甲乙经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交会处所以称为三阴交。一个穴和三阴经有关所以极其重要。此穴自古以来认为针灸会导致孕妇堕胎所以禁针灸。我也遵从。石坂宗哲中古人有此事耶。予不敢信也。但还是遵从古人说法适宜。某人说针刺合谷和三阴交成功使之人工流产有很多例子。我选择在妊娠初期不针灸。但四个月后则无碍。 

漏谷 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发挥,甲乙)。穴在三阴交上三寸,胫骨后陷中,胫骨和腓腹筋中间。 
参考 别名太溪络,甲乙经中足太阴之络。 

地机 在膝下五寸(发挥)。足太阴之郄,别上走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甲乙)。穴在景观内关节髁(胫骨侧)下五寸,漏谷上二寸,胫骨后陷中,胫骨和腓腹筋中间。(三阴交到阴陵泉中间的穴位在胫骨侧下到内踝的骨度是13寸)。在神经经路上。 
主治 大腿神经痛,下肢麻痹,脚气,下肢水肿,膝关节炎,消化不良,急性胃炎,胃溃疡,糖尿病。对胃酸过多有显著效果。 
参考 别名脾舍,甲乙经中足太阴之郄,脾经的郄穴。 

阴陵泉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发挥)。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甲乙)。灵枢中辅骨下陷者也,伸得之。为合。即穴在胫骨的胫侧颗下胫骨后陷中。用手指阳胫骨后侧向上推,手指停下地方。 
主治 膝关节炎风湿,下腹痛,逆气。 
参考 足太阴脉所入也,为合(甲乙)。脾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泻。灵枢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类经图翼中和阳陵泉内外相对。 

血海 在膝髌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发挥)。在膝髌上內廉,白肉际二寸半(甲乙)。诸说异同。今从甲乙。发挥的中字是半的误写?穴在膝盖骨内上角上二寸半肌肉陷中。此处在膝盖骨下分布的神经通过。所以针刺膝关节中有反应。泽田先生有特殊的取血海方法,膝盖骨上缘中央直上二寸取穴。 
主治 膝关节炎,风湿,膝盖疼。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月经痛,更年期障碍,淋病有效。也是下淤血的名穴。 
参考 别名百虫巢。血海是血之海,气海是主气,血海是主血。所以血海是调血。淤血多的人在此穴有反应。泽田先生说两膝张开60度,左右血海和脐下气海组成正三角的金字塔。 

箕门 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中(发挥).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太阴内市(甲乙)。阴股(内裆)形状像鱼腹称为鱼腹。越筋是大腿内侧筋(十四经发挥抄)。经穴汇解中认为是起筋误写。动脉可以触摸到是股动脉的经路上。太阴内市在千金,外台等写为阴市内,相对于胃经的阴市,在太阴脾经内档汇聚所以称阴市的意思?即一般认为穴在血海上六寸,即内档中央部。 
主治 股神经痛,闭锁神经痛,足静脉瘤。雷诺病,脱疽的情况针刺动脉有效。针灸说约中按专治转筋痛不可忍。针一寸久留之。 

冲门 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约中动脉(发挥)。上去大横五寸,府舍下横骨两端约纹中动脉(甲乙)。穴在曲骨外方去三寸半腹沟中。前肠骨棘内侧约2寸处。大横下五寸,府舍下七分。股动脉上。 
主治 腹水胀满。股神经痛,阴囊肿。间隙性跛行针刺有效。 
参考 别名慈宫或上慈宫。甲乙中足太阴厥阴之会。脾经和肝经交会处。针灸说约中奔豚气上冲心不得息。奔豚是指从脐下向心下面气冲急速剧烈的状态。子宫痉挛也属于。冲门是上冲的门,需要注意穴名。泽田先生的说法章门(脾募)和冲门(脾经)的治疗效果一样。治疗腹水的名穴。千金方中若泄利所伤,烦欲死者,灸慈宫二十七壮。 

府舍 在腹结下三寸(发挥,甲乙)。在中极外侧,大横下四寸三分。冲门上七分处。 
参考 甲乙经中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即脾经,肝经,阴维经的交会处。脾经是从此穴验证任脉中极关元两穴到腹结。此外此脉上下入腹络胸,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郄,三阴阳明之别。 


腹结 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发挥,甲乙)。肚脐和前常骨棘连线和乳中线交点。右在盲肠部位,左在下行结肠部位。 
主治 便秘(左侧)。慢性盲肠炎(右侧)。下痢。腹部单侧痛的肠病。便秘可针刺。肠骨下腹神经痛有效。 
参考 别名 腹屈,肠结。肠窟 

大横 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旁(发挥)。腹哀下三寸,直脐旁(甲乙)不管三寸五分还是三寸。我遵从三寸说法。穴在肚脐外侧四寸或四寸五分处。大体在乳中线上。但稍微往里点。(两乳间是九尺五寸的话,乳中线去正中线是四寸七分五厘) 
主治 便秘,腹水,腹膜炎,月经不来。 
参考 别名肾气,或人横。甲乙中足太阴阴维之会。经络在此络任脉下脘至腹哀。下脘是足太阴任脉之会。 

腹哀 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发挥,甲乙)。穴在大横上三寸。任脉的建里外侧。日月下一寸五分。大致在乳中线上。日月是胆经的穴位。 
参考 甲乙中足太阴阴维之会。经络在此分成两支,一支经日月,期门属脾络胃。一支直至食窦。 

食窦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而取之(发挥)。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穴在古根外两寸。(乳中线到腋下线为四寸,以下从之).第六肋骨间。十四经发挥抄中相对中庭。 

天溪 在胸乡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发挥)。在胸下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甲乙)。穴在乳外二寸。第五肋间中。发挥抄中相对膻中。 

胸乡 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穴在膺窗外二寸。第四肋间。发挥抄中相对玉堂。 

周荣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发挥,甲乙)。穴在屋翳外二寸第三肋间。发挥抄中相对紫宫。 
参考 经络从这里下行到大包或上行到中府。 

大包 在渊腋下三寸(发挥)。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及季胁端,别络诸阴者(甲乙)。灵枢经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增注重从肋下到季肋一尺二寸,此穴居中。即穴在腋窝到第十一肋骨端的连线中点。腋下六寸(渊腋下三寸)肋间陷中。此处是第九肋间。 
参考 脾之大络(发挥甲乙)。古今医统中脾之大络,总统阴阳。由脾灌溉五脏。经络由此上行到交会在脾经中府。足太阴到手太阴。 

脾经我见 
一 此经中用的最多是三阴交。可以说运用无限。三阴市肝,脾,胃的交会处。单独一穴可以对三经络有影响。即可以用于这三经络的病症。肾病,胃病,男女生殖疾病。(肝经是围绕阴器)。 
二 三阴交是调月经不可缺的穴位,多治疗月经滞后。所以妊娠初期不易使用。古代有针刺孕妇三阴交则引起堕胎的危险。虽然不是绝对,但有时也会出现这些事情,最好还是尊重古人说法比较安全。 
三 需要注意络脾经的关元,中极。关元,中极是血海。可以知道月经不调需要调脾经和下腹部病气需要用脾经。还可以知道针刺关元或中极还可以治疗因为脾经病引起的关节炎,风湿。 
四 淤血,月经不调,妇科病的时候基本在三阴交有反应和压痛。这是通过多数人实验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五 根据内经脾胃为表里。古人所说的脾中还包括胃肠的消化功能。所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病在脾经中的反应也有不少。这时在地机穴有反应。因为地机是脾经的郄穴。 
六 糖尿病也属于脾病。不仅在脾俞和胃俞有反应而且在地机有反应。 
七 脾经和脾俞有关,还和胃俞,胃仓,意舍有关。这三穴有反应的同时脾经某处也有反应。脾俞和脾经相互关联 
八 需要注意脾经从大包到中府。肺是土子。也就是脾之子。可以知道治疗肺时候也要治疗脾。 
九 手太阴和足太阴相互关系非常重要。用手太阴可以治疗足太阴。反之也可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氏奇穴|(七七部分)小腿部位穴位详解(收藏版带高清大图)
“三阴交”的前世今生
让你白嫩白嫩的针灸方,中医不是只会治病,还能美容。
中国景昌特效针灸临床精要(第七节)
董氏奇穴穴位准确位置(天皇穴 天皇副穴 地皇穴 人皇穴 侧三里穴 侧下三里 光明穴)
足太阴脾经穴位定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