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青铜鼎

 

青铜鼎

 

   提起“鼎”,很多人有话可说。初中教科书就提及“司母戊鼎”、“毛公鼎”;至于三国历史又绕不开“三国鼎立”这个词;日常生活讲信用称“一言九鼎”;有名望者称“大名鼎鼎”;某个朝代繁盛阶段,也说是“鼎盛时期”;全力以赴的帮助说成“鼎力相助”。

   “鼎”是什么呢?最早是烹煮肉类、盛放肉类的器具,为陶制品。最常见的为三足,圆形;也有四足,方形。足下为造口、支架,便于烧火。自从传说大禹铸造九鼎之后,鼎逐渐成为了权力的象征。鼎也被赋予了显赫、盛大的意思。

   中国夏朝开始有青铜器,为铜、锡、铅等合金,出土的青铜器少之又少。对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很多学者都提出质疑。商周时期为青铜器的繁盛时期,出土器物众多,造型精美,且很多刻有铭文。青铜器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等,其中鼎最具代表性。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青铜鼎:

1、【司母戊鼎】朝代:商朝中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毛公鼎】朝代:西周晚期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84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原,器形简朴端正,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净重34.5千克。因其鼎腹内铸有关于“册命”毛公瘖的铭文,故名“毛公鼎”。此鼎有32行499字铭文,为当今出土的铭文最多的重器。

 

 

3、【铸客铜鼎】朝代:战国时期   馆藏:安徽省博物院

   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朱家集楚王墓,此鼎形制雄伟,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千克,为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鼎口平沿处有铭文12字,“铸客为……“,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4、【大盂鼎】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849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礼村,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5、【大克鼎】朝代:西周晚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189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6、【太保鼎】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天津博物馆

   道咸年间出土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梁山。鼎通高50.7厘米,口宽23厘米,长36厘米,重26千克。柱足处棱脊、中部附圆盘的造型在商周青铜器中甚为罕见,至今仅此一例。内壁有铭文“大(太)保铸”三字。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7、【中山王铁足铜鼎】朝代:战国时期   馆藏:河北省博物馆

   1977年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重60千克。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鼎身刻有铭文469字,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鼎。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8、【淳化大鼎】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9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内的西周早期墓葬,该鼎形体高大又出土在淳化,故名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此鼎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也是圆鼎中最大者。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9、【鸟形鼎】朝代:春秋晚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2年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出土。高16厘米,长22.9厘米。全器呈鸟形,器体似匜,有流口与鋬手,盖已遗失。流向前突出作鸟首状,倾水时上喙可以开启,就像我们现在用来烧水的铝壶嘴端的小盖,可以防止倒水时水流突然冲出,设计颇为巧妙。外腹部饰精细的羽毛状纹,腹内铸有两个鸭形图案,鸭头与流朝同一方向,张翅展尾,非常生动。环形鋬与流口相对,上饰一鸟呈回首状。器物的口部、腹部装饰有变形绹纹及羽状纹,器物整体感很强,如一只引颈欲飞的猛禽,灵动又有气势。

 

 

10、【子龙鼎】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通高103厘米,耳高22厘米,腹高43厘米,足高36.5厘米,口径80厘米。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子该鼎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者,同时也是目前所知带有“龙”字的最早青铜器。

 

 

11、【杜岭方鼎】朝代:商代中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

   1974年河南省郑州市杜岭张寨前街。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为"九大镇馆之宝"。杜岭方鼎是让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其学名为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也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

 

 

12、【方格纹铜鼎】朝代:夏代   馆藏:洛阳市博物馆 

   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该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炊具,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13、【大禾人面纹方鼎】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湖南省博物馆

   1958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盘
青铜器:卣
禁止外展的中国文物[38P]
安阳博物馆藏殷商青铜礼器鉴赏
动手探索 | 古代青铜器怎么造出来的?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