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医斋志异】肺栓塞是一个并发症

   几乎每个专业的临床医生(包括内科医生、骨科医生、妇产科医生、泌尿科医生、呼吸科医生、心脏科医生及全科医生)都会遇到静脉血栓栓塞高危的病人。有人这样形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大量和不可接受。1940年Bauer教授等进行的研究使得人们理解了深静脉血栓的病理机制。随后,SavittGallagher通过尸检调查了下肢骨折和有其他肺栓塞风险病人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病率。近几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概念上的重要进展,医师们认为肺栓塞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深静脉血栓的一个并发症。

   各种创伤或骨折、手术、因各种内外科疾病住院、长时间卧床都是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不仅如此,长途旅行的人群也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尤其是乘坐经济舱远程飞机旅行的人,临床称之为“经济舱综合征”。临床上,也有诊治过因为长时间上网打游戏而患静脉血栓的青少年患者的报道。故,人们又将其称之为“没有预兆的疾病” 如此一个凶险“沉默的杀手”,老百姓为什么却很少知道呢?一方面,是广大医生对这一疾病重视程度不足和科普宣传教育不够;另一方面,肺栓塞这个疾病本身表现比较隐匿,不太容易让人察觉,诊断相对困难,而常常是一旦察觉,病情均已比较危重。

     肺栓塞的病理过程和影响
   静脉血栓形成
  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Verchow指出有三个因素导致了静脉血栓的病理形成: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常常始发于下肢静脉瓣的血小板聚集,然后随着血小板和纤维素的进一步聚集而生长,并形成红纤维血栓。红纤维血栓可造成静脉完全阻塞或者脱落栓塞。
   肺栓塞  肺栓塞栓子常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系统,但盆腔静脉、肾静脉、上肢静脉和右心也可成为栓子来源地。栓子随血运到肺后,大血栓栓子可停留在主肺动脉分叉处或肺叶动脉分叉处,引发肺部血流减少。小栓子可至肺血管远端,阻塞较小的周围肺部动脉。栓塞可导致脏层胸膜的炎症反应,进而造成胸膜性胸痛。大部分肺栓塞为多发,肺下叶较肺上叶更常受到累及。
   呼吸影响  肺栓塞的急性期呼吸影响包括肺泡死腔增加、肺压缩、低血氧和过度换气。然后,还可出现另两个后果:局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和肺梗死。在急性栓塞病人中动脉低氧血症常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的机制包括通气-灌注不匹配、肺内分流、心输出量减少、卵圆孔未闭造成的心内分流。
   血流动力学影响  肺栓塞减少了肺血管床的横截面积,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造成右心负荷增加。如果右心后负荷增加过多,有可能造成右心衰。另外,体液和反射机制也可造成肺动脉收缩。如果病人有心肺病史,可造成病人血液动力学崩溃。初始抗凝治疗之后,栓子的溶解发生在治疗后两周内。如果较大的栓子长期未溶解,可造成肺动脉高压或心肺疾病,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发病率、致病率、致死率

   肺栓塞是怎么引起的呢?大多数堵塞肺动脉的血栓是从下肢的静脉形成的,而下肢的静脉和肺动脉属于同一个血液循环通路,下肢静脉形成的血栓很容易脱落,一旦从腿上脱落,血栓就会沿着血流到达肺脏,引起肺栓塞。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血流缓慢或者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都容易患静脉血栓。例如,静脉曲张的患者下肢血流容易淤滞,易形成血栓。不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是肺血栓栓塞症,临床上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它们是同一种疾病。事实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疾病,国外的资料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第三位常见的血管疾病,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在国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同样是非常常见的。

   肺栓塞是住院病人的第三大死因。尸检显示60%的住院死亡病人患有肺栓塞。前瞻性研究显示住院超过1周的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比例为10%~13%,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发病率为29%~33%,住院超过3天的呼吸病人的发病率为20%~26%,心梗后监护病人的发病率为27%~33%,冠脉搭桥手术术后无症状肺栓塞的发病率为48%。
   大块肺栓塞的猝死人数仅次于心梗猝死。尸检显示80%的住院病人猝死是由于大块肺栓塞。约10%的肺栓塞病人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约30%死于栓塞再发。抗凝治疗可将死亡率减至5%以下。美国每年约漏诊40万例肺栓塞,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预防约10万例肺栓塞死亡。 
   如何识别肺栓塞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症症状仅存在于极少数患者中。
   1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达80%以上,与心肌梗死非常类似。
   2咯血:见于慢性肺梗塞患者。
   3晕厥:常常是肺梗塞的征兆。
   当出现胸闷或胸痛、心慌、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想到肺栓塞的可能,及早检查确诊,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在合并基础心肺疾患时更容易漏诊、误诊,主要被误诊为冠心病、肺炎、脑血管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骨外科术后防栓三忌

   提起髋或者膝关节手术,很少有人会把它和死亡联系起来,即使手术不成功,也仅仅是丧失了某些活动功能。但事实上,骨科手术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某个关节不能活动,也不是术后发生感染,而是致命、但又不为人注意的“静脉血栓”,它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
   血管损伤后,机体为阻止出血而反应性形成血栓,血栓像塞子一样填补血管损伤部位。但是如果血栓脱落,堵塞重要器官,就会致命,这就是静脉血栓。静脉血栓(VTE)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
   手术被认为是静脉血栓的最大风险,而实施择期骨科大手术(例如全髋关节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由于血管损伤和活动减少之类的因素,导致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增高。未接受预防性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比例为40%~60%,而在普通内科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为10%~30%。
   面对这样凶险的疾病,在实施骨科手术后预防血栓有三忌:
   第一忌  不做血栓预防称静脉血栓为杀手是因为,它是继心脏病和脑卒中后第三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静脉血栓导致的住院死亡人数是所有因医院获得性感染而死亡人数的5倍。每8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个是死于静脉血栓。而更为可怕的是:所有致死性PE病例在死亡前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约80%DVT病例无临床表现。首次潜在致死性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出院之后。研究发现,在亚洲几乎每2人中就有1人(41%)存在DVT风险,与全球风险相似。
   第二忌  仅采用物理方法20多年来,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一直是骨科大手术的标准治疗。很多医生尽管已认识到住院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风险,仍很少给予恰当的预防措施。最近一项包括32个国家的多国横断面调查显示,不足60%存在风险的手术患者接受了标准的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TE的方法有:抗凝药物和物理方法,两者联合使用预防效果好。有研究表明,对适当的手术患者使用药物来预防静脉血栓有效,且手术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低。采取预防措施的风险/效益比优于治疗。
   第三忌  选择抗凝药物不当抗凝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潜在的致死性血栓已经应用了近70年。从最早的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发展到低分子量肝素,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去年9月,欧委会批准Xa因子直接抑制剂拜瑞妥(利伐沙班)用于预防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成年患者的静脉血栓。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每天一片,被认为是口服抗凝剂的下一代创新产品。由于并不抑制凝血酶本身,而是调节凝血酶产生,因此该药具有更安全方便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手术期急性肺栓塞:你得防着点!
血栓防治
面对血栓定时炸弹,先下手为强
腿肿也会“要命” 这种血栓可以“吸”出来
骨科手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
深静脉血栓治疗不彻底有复发的危险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