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实验安全,咱都长点儿心吧!

 3月21日中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6楼实验室发生火灾。

图片显示,火灾现场一度浓烟滚滚。所幸实验室内的人员及时疏散,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报道,火情是由于新来的研究生在做溶剂的无水处理时,操作不当导致金属钠引燃周围少量可燃物所造成。

火灾发生后,大量网友转发一条声称是有机所火灾现场的视频,视频中,大楼侧面燃起熊熊大火,伴随着滚滚浓烟。消防部门表示,经核实该视频是18日哈尔滨市某小区发生的火灾,与有机所无关,请勿信谣传谣。

不过,实验室安全的问题再一次引发各界关注和讨论。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实验室与装备处处长蓝闽波提出:“高校和科研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目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实验室中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变异性加大、危害种类繁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蓝闽波教授指出,科研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明显不足,比如责任体系不全、安全经费不足、实验习惯不良等。他建议,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将其作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保障科研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

的确正如蓝教授所言,近年来,高校和科研单位实验室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各类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近年来国内高校院所实验事故不完全统计:

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何添楼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32岁的博士后在事故中遇难;

2015年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化工学院实验室发生储气钢瓶爆燃事故,5人受伤,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1人重伤截肢;

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一个废弃实验室突发爆炸,造成施工人员1死3伤。事发实验室曾用于炸药实验,施工人员切分铁废料时发生爆炸;

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学实验室发生甲醛泄漏,不少学生出现喉咙痛、流眼泪等不适症状;

2011年12月7日,南开大学一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一女生手部严重受伤;

2011年4月14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过程中,实验物料意外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

2010年6月8日,天津师范大学明理楼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

2010年6月9日,由于做实验时发生差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部分居民家玻璃被震碎,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

尽管这些事故各不相同,但其起因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实验操作人员的麻痹大意与操作失误。据统计,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原因中,近半数是由于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之所以酿成这样的恶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蓝闽波教授指出的:实验习惯不良。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化学实验中,更是恰如其分。不良的实验习惯,不仅会浪费时间与经费,影响科研效果,更有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实验室究竟有哪些坏习惯?——


实验前的坏习惯

1.不注意进入实验区的穿戴:拖鞋上下阵,不穿白大褂,赤手取物品;

2.称量样品时,多次重复使用称量纸;

3.配置酸碱时不在通风橱内进行;

4.有时候不戴手套进行称量或其他操作;

5.定容最后环节不采用滴管,而是直接用洗瓶,定容得不太准确,常常是静置后会超出刻度线;

6.称量前,不校正,不看水平气泡是否在中心地带;

7.用药匙取料,多余的药品仍返回瓶内;

8.没有做过的实验,不请教别人,自己盲目动手,浪费材料,甚至造成危险后果。

实验过程中的坏习惯

1.样品称量或者测定的时候,把数据先记录在草稿纸上,样品做完才抄到记录本上去;

2.有时候实验完毕才统一填写记录;

3.仪器还没降到限度以下,就开始关仪器;

4.气相色谱分析的时候,注射器针头直接用手指蹭下,不用滤纸擦拭;

5.实验时干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大声喧哗,唱歌,起哄,闲聊,等待时间打电脑游戏;

6.卫生意识差:实验室里吃东西。 

实验完成后的坏习惯

1.实验室废液直接倒入下水池,而不是处理回收;

2.实验完成之后,不顾台面的整洁;

3.使用天平完毕后,不关闭天平门;

4.作实验不作好记录不及时总结实验数据;

5.实验完成后不及时清理现场,总留给别人一个烂摊子;

6.试剂摆放不规则,仪器使用不做正常维护。各种试剂一股脑儿全推在一起,找的时候干着急;

7.仪器用时不登记,用后不清洗,残留在管子里、表面上的污痕,结果越来越脏。

影响他人的坏习惯

1.瓶子不做标记,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2.标准溶液瓶上的配置信息偷懒不更新。

3.频繁无计划的开冰箱,并且冰箱门大开进行某些操作。导致冰箱温度的不稳定,影响了其他的放置物品的冻存效果。乱翻其中放置的物品,使后来人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找到自己的物品。

4.长时间占用实验室公用电脑,上网聊天游戏,妨碍他人查资料。

5.他人消毒后的物品,没有在超净台中而私自打开。后不告知而又重新包装上。

 6.穿在手上,并且粘有有毒物质(如EB、PMSF等物质)的手套乱摸,包括门把手、键盘等。导致他人裸手而间接粘上此类有毒物质。

7.粘有有毒物质的瓶子不给予特殊处理,而同其他的瓶子放到一起。

8.在公用试剂的标签上乱写,标明自己的剂量,而影响后人的使用。

9.使用完毕离心机、显微镜等,不关机就离开。

10.公用仪器不爱惜,损坏后隐瞒不报,推卸责任。

11.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实验物品。结果导致他人使用时候,才发现没有该物品。

 12.最重要的一条:在公共实验中,没有协作合作精神,缺乏责任感。 

实验安全,长记心间。最后,借用宋小宝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数科学家经历过实验事故和伤害,为何仍有83%自认“很安全”
这18人死亡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氢气?爆炸实验看氢气杀伤力!
【佳作】不得不纠正的实验室坏习惯
实验室的N个坏习惯,你中招没?
痛心!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回顾及安全注意事项
吴参谋说消防 | 半数科学家经历过实验事故和伤害,实验室火灾真的很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