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T0足阳明胃经
ST0足阳明胃经

阳明胃在鼻祖与手阳明经相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胃是气血生成的地方,而气血是人体最基本的保障,所以,胃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要想健康长寿,想通体康泰,就不要忘了打通胃经,让它时时保持通畅旺盛。

胃经上潜伏的疾病

胃经有毛病,人经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经络症:本经从头走足,如有不畅,容易发高热、出汗、脖子肿、咽喉痛、牙痛口角歪斜、流鼻涕或流鼻血。

肺腑症:胃经功能下降,则会出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肠鸣腹胀,严重时则胃口全无、食欲不振。

亢进热证时症状: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唇干裂。

衰弱寒证时症状:餐后腹疼或腹泻或呕吐、消化不良、胃酸不足、抑郁、下肢倦怠。

保养胃经的最佳时间

胃经在人体的正面,为从头到脚的一条线路。我们可以采取拍打刺激胃经的方式来疏通经络气血,要掌握拍打力度,脸部穴位可用食指或中指揉按1分钟,腿部可适池加重,每天3次(辰时、饭后1小时、睡前1小时),每次5-10分钟即可。也可用艾条的方法缓解身体不适。

辰时(07:00-09:00),胃经最旺,吃早餐,补充能量肠胃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饭后1小时循环按胃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启动人本的“发电系统”,调节人体的胃肠功能。

保养禁忌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也要尽量避免胃寒,以免影响保养效果。

  

图片1
   
足阳明胃经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阳明胃经腧穴有: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共45穴,左右共90个穴位。
   
根据《足阳明胃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足阳明胃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承泣穴
   【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动,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四白穴
   【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巨髎穴
   【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地仓穴
   【位置】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大迎穴
   【位置】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 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车穴
   【位置】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
   
下关穴
   【位置】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l寸。

 头维穴
   
【位置】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l寸。
    
人迎穴
   【位置】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 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水突穴
   【位置】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直刺0.30.8寸。
   
气舍穴
   【位置】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 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缺盆穴
   【位置】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
   
气户穴
   【位置】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库房穴
   
【位置】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屋翳穴
   【位置】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膺窗穴
   
【位置】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屋翳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乳中穴
   
【位置】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本穴主要用作定位。

【配伍】产后少乳:乳中配乳根。

   【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位置标志。
   
 乳根穴
   【位置】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配伍】 配少泽、膻中治乳痈;配少泽、足三里治乳少。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容穴
   【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承满穴
   【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l寸。
  
  梁门穴
   【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 】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关门穴
   【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太乙穴
   【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病,心烦,癫狂。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滑肉门穴
   【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天枢穴
   【位置】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外陵穴
   【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配伍】 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大巨穴
   【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水道穴
   【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归来穴
   【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气冲穴
   【位置】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髀关穴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2寸。
   
 伏兔穴
   【位置】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2寸。
   
 阴市穴
   【位置】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梁丘穴
   【位置】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l1.2寸。

 犊鼻穴
   【位置】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l寸。
   
 足三里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上巨虚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2寸。

 条口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下巨虚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l1.5寸。

 丰隆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解溪穴
   【位置】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l寸。

 冲阳穴
   【位置】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配伍】 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陷谷穴
   【位置】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配伍】 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内庭穴
   【位置】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兑穴
   【位置】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法】 浅刺0.1寸。

2016-01-27泽红于烟台

放入博客时间:2016-01-27

最新修改时间:2016-01-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阳明胃经单穴【功能与主治】
(七)足太阴脾经
学悟经络(16)|| 调脾胃亦调情志~胃经45穴
新年再版初七篇 十二经脉解读之八、足阳明胃经(共45穴)
『针灸歌诀新编』 二、经络腧穴各论歌 3、足阳明胃经经穴歌
水泉穴 照海穴 复溜穴 交信穴 筑宾穴 阴谷穴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