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丕
  满满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仿徨。仿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这首诗出自谁手?你看,漫长的秋夜,呼啸的北风吹起阵阵寒意,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披衣起床来回踱步,露水打湿了衣服……绵绵不断的思念故乡,他想展翅高飞,却没有翅膀,想要渡过黄河,又没有渡船,他伤心得肝肠寸断,却只能望风长叹。他,就是曹丕。

 在汉末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曹丕随父征战在外,深秋夜晚想起征人思乡情绪,引发自己浓浓的乡愁。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飞回家乡,然而没有,也不能,作为贵胄公子尚且如此,战士们又如何?此诗无华而深沉,创造的秋凉意境、气韵绵绵,今天读来,仍能让人触景生情,悲感无限。

 提起三国,人们知道曹操、孙权、刘关张和诸葛亮,似乎不清楚曹丕,然而他却是不辱父命,能文能武,代汉建魏的开国皇帝兼一代文豪。

  少年聪颖  读书骑射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公元187年。有曹操这个大政治家、大文豪的父亲,曹丕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贵族教育。他天资聪慧,4岁识字读书,5岁练习骑射,8岁就能下笔成文,写出洋洋洒洒的散文。年纪稍大之后,曹丕博览了诸子百家的著作,还学习武艺,不但弓马娴熟,还是个击剑好手,很有点文武双全的样子。

曹丕青少年时代,正是东汉王朝迅速没落,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时期。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过着戎马生活。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被张绣突袭围攻,勇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射死。而在乱军之中,10岁的曹丕竟能纵马逃脱,可见他不但机警过人,已是一个善于骑射的英武少年了。此时的曹操以汉丞相名义四处征伐,剪灭群雄,在战争中势力不断发展,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个时期的军旅生涯不仅使曹丕增长了文韬武略,也培育了他统治天下的雄心。
       能文能武   角逐嗣位

曹操晋封魏王后,掌控东汉朝廷一切政务,不少文武官员劝曹操自立为帝,但曹操从政治上考虑,自己一直以丞相身份号令天下,为避免众叛亲离,他决定把开国称帝的使命留给自己的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王太子承续基业,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曹丕在曹昂战死后,他居诸兄弟之长,建安十六年(211年)25岁时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曹丕具有最优越的条件。但事实并非如此,四弟曹植也是胸有大志的人物,并且才思敏捷,文章惊世,深受曹操喜爱,无疑是曹丕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曹丕和曹植身边都围着一批实权官僚和文豪学士,他们分别向曹操劝言,立自己拥戴的人为太子,搞得曹操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告诉他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朴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兄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在数年明争暗斗中,时时注意修养,谨言慎行,深居简出,不滥交游,使曹操对他的看法越来越好。而曹植却纵情任性,饮酒无度,语言狂放,行为嚣张,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渐渐失宠。建安二十二年(217),31岁的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

       代汉建魏    巩固政权

公元220 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他注重有能力的文人,首先提升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郎为御史大夫。创立了九品中正制,是对汉代州郡察举选官的改革,即州郡设大、小中正,以贤能有识鉴的人担任,品评选拔人才,定其高下,分为九品,送入吏部任命为官。曹丕规定,主管官员要检举以前不按实际才能取士的人;皇后的家族不得担任重要职务。鉴于汉末宦官乱政教训,他还决定宦人不能做官,只能做跑腿服侍的杂役。

   

     在经济上,曹丕继续实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使魏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曹丕为显示新魏王的能力,继位当年即率军南征。孙权正在对付刘备报失荆州之仇,不愿两线作战,主动向曹丕示好。正中曹丕下怀,他深知孙权、刘备都不可能一下平定,上策是坐观孙刘成败,再视情况进行打击,便对孙权施压同时封其为吴王。孙权接受称藩,并按照曹丕索要古玩珍宝进贡。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久刘备名将孟达又率众来降,曹丕在臣民面前树起了威信,可谓志得意满。

公元22010月,汉献帝在群臣威逼下,将名存实亡的皇权禅让曹丕,曹丕假意谦让一番后,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这年曹丕33岁。他亲自南攻孙权,使之一度称臣;西防刘备,将其压制在巴蜀,稳定了整个中原。当初曹操没看错眼,如果让曹植当上太子,这位“斗酒十千恣欢虐”的儿子说不定就没谱了。

      史书记载,曹丕听到刘备率兵东下,与孙权交战,设立栅栏把营寨连接长达七百余里,曹丕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得用兵,哪有连营七百里可以对抗敌人的呢!‘围绕广平低湿之地驻军的会被敌人捉住’,这是兵家所忌讳的。孙权报捷的奏章就要到了。”果然七天后,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的文书送到,刘备险些被擒只身而逃。这说明曹丕也颇具军事才能。

争雄三国  饮马长江

魏文帝曹丕精通治国之术,而且知人善任。他重用贾诩、华歆、刘晔等文臣谋士,用而不疑使其尽心为朝廷效力。黄初二年(221),魏文帝提升辽东(今辽宁辽阳)郡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使这一鞭长莫及的后方地区得以保持稳定。又任命张既为凉州刺史,去平息当地胡人的聚乱和反抗取得效果。他重新开通了与西域的联系,密切了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了魏王朝的统治。

打过长江去,完成父亲曹操的未竟之志,这也许是魏文帝的最大心愿。当孙权战胜刘备后,他想趁吴军疲倦之机出兵伐吴,一来顿挫孙权的锐气,二来显示上国的威风。大臣刘晔认为讨伐时机不利,吴地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仓促将孙权制服。曹丕虽知有道理,但为建功立业,坚持南征。

223年,曹丕亲率大军抵达广陵,江岸上,魏国水陆军队十余万,绵延数百里,旌旗招展。吴王孙权亲自坐镇武昌调兵遣将,指挥全局。开战初期,魏军获得小胜,随着战事发展,吴军占据上风,击溃不善水战的魏军迫使其全面撤退。此后,魏文帝为表示自己强大,每年都以南征为名巡幸长江,但不事交战,耀兵而还。

公元22410月,魏文帝再次大举南征。吴安东将军徐盛设计据险,戒备森严,曹丕望着浩浩荡荡的长江,不禁叹道:“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适逢天气寒冷,水道冰封,船舰不能入江,只得再次下令班师,在归途隘路上还遭到吴军敢死队500人突然袭击,夺得备用御车“羽盖”呼啸而退。曹丕生前最后一次征伐,就这样结束。他可能会感慨,神武的父亲曹操未能征服孙权,自己的“发威”也只能饮马长江了。

领袖文坛  《典论》传世

魏文帝虽然与吴蜀争雄中没有突出佳绩,但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口皆碑的。他青少年时就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与曹操、曹植共同开创了一代文学的“建安风骨”。曹丕周围集合了孔融、王粲、陈琳、刘祯、徐干、杨修、邯郸淳等才华横溢的文人,诗文会友如鱼得水。

曹丕在留守邺城公务之余,常和文学名士饮宴歌舞,赋诗唱和,尤其与“建安七子”中的王粲、陈琳等来往密切,一起作文酬答,欣赏奇文,相析疑义。曹丕对文人学士很敬重,并身体力行,领导着邺城文坛。建安二十三年(217),“七子”中四人先后去世,魏文帝不胜悲痛,写信慰藉。

这年冬天,魏文帝著述的《典论》脱稿了,这是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在《典论.论文》一篇中,魏文帝对文友的才学成就、诗文特色做了公正的评价。他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文友的诗作特点,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论点,在文学理论上作出了重要建树。他提出四科八类的文章分类法,认为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体裁特点。同时,他指出“文人相轻”现象,反对知识分子的这种诟病,以及“贵远贱近”的倾向,提倡“审己以度人”。

 在文章末了,魏文帝意气昂然地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总括了建安时期各位名作家诗文成就和特点,对文学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新观点,确是不朽之作。今天的大学中文教材仍要阐述,可见对后世的影响。

文帝早逝  青史留名

爱好文学的曹丕, 另有一个“先进思想”,就是丧葬观念。中国自古有入土为安的传统,平民百姓一般也要建坟立碑,后世祭奠。君王则不同,动辄大兴土木,建造大型地宫陵园,不管劳民伤财。秦始皇可谓登峰造极,开历史先河。四百年后,魏文帝首先打破这种“帝王常规”。他确定在首阳山东建造自己的陵墓,发出关于丧葬的文告,列举上古贤君唐尧、大禹葬于山林的做法,赞扬不占农人田亩之举,自己也不要聚高坟、植松柏,不要修筑陵寝,建造守陵的园邑,不要神道。他说:“ 葬,就是藏,让别人不能看见自己。制作棺椁足够包装朽骨,衣被能够遮掩尸体就行了。所以我在这贫瘠的地方营建坟墓,想使改朝换代之后无人知道这个地方。不要加苇碳填塞,不要藏金银铜铁,一律使用瓦器,棺椁只在交接处涂三遍漆。口含珠玉、施珠玉襦匣,都是愚昧庸俗之人的做法,要制止。”

       曹丕还告诫:“如果违反了现在的诏令,随便加以改动,修筑陵墓,我在地下被斩戮尸体,那就是死了又死。大臣、儿子无视死去的君主、父亲,是不忠不孝,假如死人还有知觉,将不会保佑你们。希望把这个诏书保存在宗庙中,副本放在尚书府、秘书府、三公府。”

        曹皇帝的思想和远见值得称赞,多少帝王追求死后奢华,后人祭奠,结果陵墓被盗一空,尸体横遭“斩戮”,远的不提,清代乾隆、慈禧的陵墓遭洗劫一空即是典型之例。曹丕的做法不但封建帝王做不到,就连现代一些政治家也没有这种境界。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魏文帝南征归来,这次伐吴声势浩大,可除了对着咆哮的江水示示威外,没有动着东吴一根毫毛,无功而返。无论报父辈赤壁之仇,还是他的江南“情结”,目的都没有达到,魏文帝心情沉重。到洛阳不久,他就病倒了,与三国争战的多事之秋和劳累有关。

    魏文帝在弥留之际,下令立曹睿为太子(魏明帝),并为其选择辅政大臣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有人说魏文帝选择司马懿,是当时神志恍惚,再就是忘记先王曹操的嘱咐“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患。”其实,是司马懿平素的干练、忠顺给了曹丕良好印象,一直重用他,司马懿确实是难得的人才,为魏王朝办了不少漂亮事,而他当时也并无异志。所以魏文帝的选择没有错,在他死后,司马懿挡住了诸葛亮的北伐,在多次争斗中占据一定上风。问题是魏明帝临终竟又一次托孤于司马懿,而没有看到司马懿此时已权重翼丰,从而为曹魏政权留下祸患。当然这已是曹丕去世40年的后话了。      

      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在洛阳病逝,终年40岁,葬于首阳山。从出殡到下葬,都是按照生前安排进行的,完成了他的遗愿。

       曹丕不愧是“文帝”,的诗文造诣很深,享誉文坛。中国历朝共有三个庙号“文”的皇帝,除了曹丕外,还有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清文宗奕宁 ,此三人的“文”都逊于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句话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然而当领导的他,却没有轻视、迫害知识分子。

      我们看历史人物,要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出发,还要看其历史影响。曹丕代汉建魏,应该说顺应历史潮流,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不休,朝廷腐败名存实亡。曹操感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遂举兵削平北方群雄,志在息战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曹丕继承父辈,努力却没能完成统一的远大目标,这里有主客观因素,还有地理、自然条件的局限性。曹丕也存在为权利,贬抑诸弟,甚至狭隘残酷的一面,但他还是一个有进取心、能文能武的皇帝。

芙蓉池作             曹丕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以终百年。

此诗选自《文选.游览》,为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时所作。人们对唐代的山水诗,如李白、王维的作品耳熟能详,一般认为文学史上所称的山水诗派肇自南朝.齐人谢眺,实际上在谢眺之前,一些诗人已写出过不少描写山水自然风光的佳作名篇,如曹丕的《芙蓉池作》等,亦可称为山水诗的名作。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前句指建安年间,“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诗文深沉清新的风骨。后句指谢眺受到建安山水诗影响,才至唐有“中间小谢”清雅俊逸的特点,李白肯定了谢眺在山水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同时也肯定了建安山水诗的作用。

曹丕这首诗描写了夜游西园所见到的双渠、嘉木、飞鸟、丹霞、华星、明月等景致,清丽自然,雅逸怡人。诗末抒发了对安乐生活的心愿,反映出休养好保身方面的追求。

魏文帝虽出身显赫家族,在战乱时期的随父出征,或留守后方,却也非“蜜罐成长”。他是那个时代的娇子,同样属于“官二代”,袁绍、刘表、刘备之子和他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孙坚儿子孙权,比曹丕大五岁,虽善于用人和军事,而学识文才无法与他相比。若要给中国历代皇帝打分评级,在文武兼顾方面,曹丕应该评定在中上等。

     《三国志.文帝纪第二》说:文帝有文学的天赋,下笔成章,学识广博,记忆力强,才艺兼备,如果加上宽宏的气量,勉行其志,广施仁德之心,那么与古代贤能的君主就相距不远了!这个评价较为中肯,可惜曹丕只做了七年皇帝,便驾鹤西去。

 
黄东黎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198b1b0102x02y.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时期出了不少有名的帝王,其在位皇帝一览,你最佩服谁?
三国魏·魏文帝《济川赋》
三国皇帝列表及简介
三国君主世系图
沈刚:曹操、魏文帝的三国时代
曹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