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雷福斯事件:法国公知为啥给犹太“叛徒”说话?|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3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在两千年的历史上,犹太人漂泊四方,受尽磨难和歧视,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当中兴起了复国运动的浪潮,并最终促成了以色列的建国,也改写了20世纪的历史。

那要说起来,犹太人怎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兴起了复国运动呢?这当中有很多因素,但其中有一件小事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这就是德雷福斯事件。

这件事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深刻地改变了犹太民族的命运。这个德雷福斯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法兰克福条》的签订,让法国阿尔萨斯省的大部分与洛林省属下的摩泽尔省割让给德国,并赔款。这让法德结怨,并在法国国内萌发了复仇主义。

19世纪末,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之后,高层不思报仇,却贪污腐败,收贿受贿,爆出了许多丑闻。比如有人声称要修建巴拿马运河结果卷钱跑了,凡此种种。

当时的法国有不少人对现状相当失望,那这样的局势谁来负责?当然是有钱却被另眼看待的犹太人了。

当时民间和军队中的不少人因为反犹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他们办报纸,发表演说,声称“法国只属于法兰西人”,要斩断“伸向法兰西的犹太黑手”,凡此种种,反犹的声浪在法国甚嚣尘上,成了不可忽略的“人民的声音”。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894年,法国军队发现有人把一些炮兵的绝密信息泄露给了德国人,包括他们最新装备的火炮测试记录,炮兵编制等等,这可是国之重器,让德国人知道那还得了?于是,法国炮兵展开了自查,不久之后就锁定了一名犹太裔炮兵军官德雷福斯。

◇ 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

德雷福斯有亲戚住在德国,还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里唯一的犹太人,怎么看都像是“打入法兰西内部的奸细”,就他了。于是,德雷福斯被叫到总参谋长办公室听写几个词,然后啥手续都没有,就被直接逮捕了。第二天,法国那些反犹报纸就开始煽风点火,“你们看,果然又是犹太人,他们是法兰西的叛徒,必须一网打尽,法兰西才能重获安宁”,这些话一说,法国社会上掀起了反对犹太人的新高潮。

接下来是审判,德雷福斯听写下来的几个单词被交给笔记专家认证,专家们表示德雷福斯的笔迹跟泄密的信息笔迹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没什么证据证明德雷福斯泄密。

但是当时法国军民的反犹热情已经被点起来了,说什么都得对这情绪有个交代,再说了,德雷福斯也就是个犹太小军官,自己还有亲戚在德国,虽然证据不确凿,但判个莫须有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这次审判草草结案,德雷福斯被判有罪,终身流放到现在法属圭亚那的魔鬼岛,在去小岛服刑之前,军方还安排了一个仪式,当众把德雷福斯的肩章撕毁,把他的佩剑折断,以示人格侮辱。

◇ 德雷福斯被拔阶折剑

到了1896年,德雷福斯已经被发配魔鬼岛了,法国情报机构换了新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看到过去的审判案卷,发现德雷福斯的案子不对,存在重大的冤情,而此时又有新线索,指出泄露情报给德国的另有其人。

于是情报机构要求总参谋部重新审理这个案子,但总参谋部觉得,这么做会让军方颜面扫地,对此拒绝,甚至还把情报机构负责人给调去了突尼斯。临走之前,这位负责人不甘心,给法国总统写了个备忘录,详细叙述这件事,而这个备忘录后来落到了某个参议员手里,这下好了,不是说司法腐败么,这就是现成的材料,这位参议员把这个备忘录的内容公布出来,一下子在法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军队腐败当然是值得攻击的点,可是审判毕竟是针对一个该死的犹太人,到底该怎么看呢?

法国国内的媒体分成了两派。反对犹太人的报纸当然在宣称德雷福斯罪该万死,而另一些报纸把矛头直指法国军方的腐败。当时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直接在刊物上发表致总统的公开信,名字就叫做《我控诉》,这篇文章让他声名大噪,也让他在反对派眼里变成了国民公敌,有人扬言要刺杀他,左拉不得不跑到英国避难。

◇ 左拉

◇ 作家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于是在《震旦报》头版刊发《我控诉》一文为德雷福斯喊冤,并引起知识界和政界引起一片哗然,30万份《震旦报》在几小时内抢购一空。“知识分子”这个词从此诞生。

类似他这样的人不少,比如日后一战时的法国总统克莱蒙梭,此时他是一个颇有影响的媒体人物,手下有不少报纸都在刊文为德雷福斯鸣冤,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反犹太人士跑到他家门口把窗玻璃砸烂,并扬言把他吊死。

就这样,德雷福斯案件成了当时法国社会讨论的头等大事。1898年,法国巴黎的新闻报纸发行量是之前的三倍,其中相当大的篇幅都是用于不同派别刊登文章,为自己辩护攻击对手的。支持德福雷斯和反对德福雷斯的,两派人都组织针锋相对的游行示威,高喊着为了法国把对方给统统弄死,而当时法国从上到下,从政府军队到平民百姓,几乎都因为这件事分裂了,亲朋之间因争论反目;夫妻因此离婚者,比比皆是。

眼看舆论汹涌,法国政府不得不重审这个案件,也的确在重审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疑点,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军方过去负责审理的人顶不住压力自杀了,一下子让军队名誉扫地。

◇ 菲利·福尔,全名弗朗索瓦-菲利·福尔(1841年1月30日~1899年2月16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六任总统(1895~1899)。任职期间与俄国重归于好,重审德雷福斯案件。

法国政府迫于压力,把德雷福斯从魔鬼岛接回法国,甚至总统福尔亲自接见,告诉他军队的名誉无论如何都要维持,所以还得判他十年监禁,只不过就在巴黎呆着就行,而且如果你答应今后不再因为这事儿去咬住政府和军队不放,我就立刻特赦你。

德雷福斯答应了这个条件,获得了特赦和自由。这个举动让国内力挺他的急先锋克莱蒙梭特别不满,本来还指望利用这事儿穷追猛打,狂揭军队腐败的,兄弟你怎么就先怂了呢?不过的确也不好苛责德雷福斯,他这几年期间的遭遇的确痛苦且不公,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遭遇冤屈,德雷福斯也没有忘记报效国家,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本来已经退伍,却响应国家号召重回战场跟德国人厮杀,战后他平静地度过晚年,并在1935年去世。

◇ 乔治·克里孟梭(1841年9月28日~1929年11月24日),法国激进党政府总理, 政治家、新闻记者

而整个德雷福斯事件结束之后,对法国和世界的影响持续发酵。在法国,左拉和克莱蒙梭因为给德雷福斯辩护而声名鹊起,克莱蒙梭在1906年出任法国总理兼内政部长,任内通过了促进政教分离的法案,这是历史性的一步。从此之后,政府公职人员不能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想干啥就干啥,法国正是由于这条法案,彻底摆脱了中世纪愚昧的残留。

除此之外,这个德雷福斯事件中,为他辩护的主要就是知识分子,这件事情标志着知识分子开始作为“社会的良心”为公共事务发声,以德雷福斯事件为标志,公共知识分子成为了20世纪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此之后,不管是工人罢工还是越南战争,如果面对社会不公,知识分子不能为公平正义辩护,那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除了这些,德雷福斯事件也深刻影响了犹太人的命运。当时很多犹太活动家通过这件事清楚地看到,自己如果没有国家,在欧洲寄人篱下,再来一个德雷福斯事件,那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不管说什么,犹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家园。从此之后,犹太复国运动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最终的成果就是以色列的建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德雷福斯事件堪称是犹太人重获独立尊严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作为德雷福斯自己,他在这些年的冤屈和不公非常值得同情,但历史如果要想进步,绝不仅仅靠着同情,而是当时就有人为公平正义大声疾呼,唯其如此,个人的悲剧和牺牲才不会没有意义,这也是历史给我们每个人非常深刻的教训。

◇ 电影《我控诉(J'accuse)》,又称为《军官与间谍》,为2019年法国与意大利合资拍摄的历史片。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普法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的真实案件——德雷福斯事件。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新刊 | 郭晓蕾:普鲁斯特笔下的德雷福斯事件
一个让法国为之分裂的男人
阅读《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的方法
甲骨文丨10本书了解20世纪犹太人的命运
坚韧不拔的戴高乐(3)
一个小军官叛国,被开除军籍终身流放,一百年后总统向他致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