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勤劳的中国人最不敬业

                                       最勤劳的中国人最不敬业    特约评论员 魏 巍 

       据德国NA新闻通讯社11日报道,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近日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专题问卷调查。调查中,要求8个国家的员工对包括自己国家在内的各国员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员工公认为最勤劳。
       有意思的是,在差不多一个月之前,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2012年对全球雇员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最不敬业。
       尽管两份调查的样本并不相同,但是“最勤劳”的中国员工却也是“最不敬业”的,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诧异,也与一般人对中国员工的印象大相径庭。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员工的勤劳程度之高,完全不应该与不敬业联系起来。中国沿海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人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即使是在北京,不少科技企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似乎是一种常态。
       可就是这样勤劳、辛苦的中国员工,为何却成了最不敬业的典型?
       其实,这也并不矛盾,因为勤劳、辛苦并不一定就等于敬业。所谓“敬业度”反映的是员工对公司投入的智慧、感情和承诺的程度,透视的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忠诚度、归属感与责任感,其外在表现包括乐于宣传、乐意留下、全力付出等多个层次。勤劳和辛苦有可能是受到外在压力而存在的,但是敬业则一般是发自于内心的。
       而在中国,恰恰是缺少这种发自内心的选择。

       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人口较多、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巨大,个人自主择业的余地比较小,因此职业认同度比较低,投入工作的程度也就不高。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就业”几乎等同于“谋生”、“饭碗”,甚至是“挣钱”,如此浮躁的心态下,又怎么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尊敬?
       对于很多中国员工或者择业者来说,要么趋之若鹜报考公务员,图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很难说这种选择是对职业的热爱;要么过度地追逐金钱与利益,结果往往是高企的离职率,而这恰是不敬业的典型表现。
       当然,把不敬业的板子都打在员工身上显然并不公平。敬业是个“双向责任”,中国员工为什么不敬业?问责员工,更需要问责管理者。
       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曾经表示,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给劳动者带来的是强烈的不安全感。低工资、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对未来有限的期盼……在这种情况下,生存和生活成为了头等大事,员工自身的职业理想都无从谈起,又遑论对企业和工作的忠诚。也许金钱买不来敬业,但是没有金钱的投入,员工则一定不会敬业。何况,中国企业习惯于“命令-服从”式的管理手段,并不看重员工的主动性和灵活度,很难获得员工发自内心对企业的认同。“勤劳而不敬业”的困境其实是当下多重矛盾交织的结果,中国员工超长的劳动时间使很多管理者认为获取他们的认同与忠诚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同时,中国员工的任劳任怨,又让他们觉得,有没有敬业与忠诚,其实并没那么重要。“勤劳”并不等于“敬业”,而“不敬业的勤劳”背后,更徒增了一丝悲凉。

                                                                  来源:燕赵都市报数字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员工“最勤劳”与“最不敬业”的逻辑
为什么 中国人“最不敬业”
年会颁奖盛典晚会 (58)
忠诚敬业——忠诚赢得信任 敬业照亮人生
2016年深圳市高三一模作文分析及评分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就业指南-珠海对外经济劳务合作有限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