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麦秸画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麦秸画走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夏福琴

       女孩手握发烫的电烙铁,在麦秸秆上熟练地点画着,随之,小小的工作室内一阵阵麦香沁人心脾。几个小时后,一幅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图大功告成,她打开手机快手App,通过直播向大家展示这幅作品,这个作麦秸画的女孩就是“90后”杨丽丽。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丽丽结识了麦秸画,从此她便与麦秸画结了缘。她没想到儿时家乡司空见惯的麦秸居然能用来作画,而且这么震撼人心!欣赏着神奇的麦秸画,她仿佛回到了童年:夕阳西下,打麦场上泛着金灿灿的光芒,带着丰收的喜悦,大人们对着颗颗饱满的麦粒憨笑,孩子们在麦场上穿梭、游戏,欢声笑语洒了一地。回过神后,她恋恋不舍地离开麦秸画,决定学习制作麦秸画的技艺。

       此后,她像着了迷一样,下班之后,就开始查资料、购书学习,并去实地向作麦秸画的艺人讨教。虽然她没有美术功底,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她学习麦秸画的步伐。

       麦秸画以麦秸秆为原材料,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熏、蒸、漂、染、烫等十几道艺术加工处理过程,并且吸收了国画、民间剪纸、烙画、刺绣、雕刻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要完成并不容易。但杨丽丽一头扎进去,学得非常认真,没有半点退却。

       用发烫的电烙铁在已经经过处理的麦秸秆上作画,需通过高温熨烫展现物体的明暗关系,这个度并不好掌握:烫的时间太长,麦秸秆会烤焦,时间太短,颜色不够分明,而且电烙铁这种特殊的绘画工具也不好驾驭。杨丽丽刚开始握它时,常常直接捏住了发烫的铁柄处,这样手上立马会烫起水泡,疼痛难忍。为了练习麦秸画的制作,她的手上经常是伤痕累累。

       慢慢上手后,杨丽丽的麦秸画越来越漂亮,她不想让这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技艺失传,于是,决定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准备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创业。可是,她的决定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她的同学也纷纷劝说她。“在北京干得有声有色,干吗要回到小地方去发展?”“再说,麦秸画能折腾出啥名堂?”可是,铁了心的杨丽丽毅然回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开始捣鼓麦秸画。

       2018年4月,杨丽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家乡盛产莜麦,而莜麦秆正是麦秸画的制作原料。家乡旅游业发达,牛肉干、奶制品销售不错,她决定让麦秸画也成为本地一种旅游热卖品。果然,她以蒙原文化为主题的麦秸画不仅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也让游客眼前一亮,争相购买。

       为了让自己的麦秸画销路更广,她决定在网络上开拓市场。她申请了快手账号,将自己制作的麦秸画视频发到上面。没想到,大家对这种新奇别致的画十分喜爱,不仅纷纷点赞,而且热情下单。如今,杨丽丽接单量很大,她和她的团队加大了制作力度。

       梦想已经触手可及,每天忙碌的杨丽丽格外充实。自己作画的同时,她还在培训更多的村民制作麦秸画。在采购莜麦秆时,她也会照顾有困难的人家,以便让大家都能受益。经过艰辛的打拼,已小有所获的她说,自己会继续努力,让这种曾经的宫廷工艺品,能早日走进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家。

                                                             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0后美女白领“逃离”大城市回乡创业,用秸秆作画年收入过百万
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放弃200万年薪,却让村民收入提高30倍
太美了!27岁北漂女孩结缘麦秸画回乡创业 传承非遗技艺
传统手工艺人杀入直播间:粉丝超80万,年销售额200多万
麦秸画女孩杨丽丽:不是逃离了大城市,而是接近了梦想
放弃百万年薪,我决定返乡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