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六角亭跑出去的他,十年北漂归来,唱着外婆的藕汤,听哭了无数武汉人


《汉阳门花园》
小时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
外地人为了看大桥就来到汉阳门
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去汉口
汉阳门的花园属于我们这些住家的人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十年冇回家
天天都想家家
家家也每天等到我哪一天能回家
铫子煨的藕汤总是留给我一大碗
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等她的外孙伢
……

2015年年底,一首叫《汉阳门花园》的民谣传遍了武汉人的朋友圈。那一铫子藕汤,唱哭了年轻的、不再年轻的男男女女。一曲武汉方言的浅吟低唱,让《汉阳门花园》火爆朋友圈,更是在民谣圈刮起了一股方言风潮。最接地气的歌词与唱法,让人动容。有人说,终于有了一首属于武汉这座城市的歌。淡淡的乡愁与老武汉风貌的画卷,缓慢展开。词曲中的漫不经心,又点滴直入心门。与这首歌紧密相连的是一个叫做冯翔的人,一个已经52岁的大叔。

武汉民谣歌手,冯翔。

 曾是个喜欢唱歌的精神科医生 

iWuHan对冯翔专访的录制现场。

眼前的冯翔,戴一顶棒球帽,衣着朴实,声音温柔,除了嗓音醇厚,看不出半点唱红了《汉阳门花园》的歌星样子,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叔。冯翔从小喜欢唱歌,从小到学都是班上的文艺委员。但在当时的社会,崇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里特别反对他搞和文科沾边的职业。在激烈地抗争无效后,冯翔报读了医科,考上了同济医学院。但在读医的六年里,他不但继续坚持着自己喜欢写歌的爱好,还研读乐理知识,自学了弹奏乐器和写歌。毕业后,他去六角亭当了一名精神科医生。本来他想着可以拯救很多饱受磨难的家庭,然而,好多病人治愈出院到社会里去后,还是会受到歧视,大多结局并不好。不能彻底地帮助一个病人身心康复,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冯翔开始怀疑自己当精神科医生的意义在哪里?这样的心结困扰了他18年,终于在2004年,他一咬牙一跺脚,北漂去了。这一年,他40岁了。

年轻时候的他还真有几分文艺青年的感觉。

 努力做了10年正版音乐,最终他一无所有 


北漂的十年并不如冯翔设想的那样顺利。憋着想要证明自己才华的一口气,他以高管身份只身前往北京一家音乐网站参与创业,他的公司是做正版音乐的,在当时的在中国,盗版音乐横行,做这个行业,没有几个逃脱得了失败的宿命。令冯翔没有想到的是,2005年前后,唱片业急剧崩塌,音乐制作人的境遇变得步履维艰。冯翔所在的以正版下载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音乐公司在2009年就走到尽头。在北京的十年里,他陆续参与过音乐节的创办,卖过广告音乐,捣鼓过音乐舞台剧,还花了四年时间去拍一部电影,做执导,还是没能上映。2014年,由于父亲病重,冯翔回到了武汉。这时的他两手空空,毫无积蓄。

只剩一个人,一把吉他。

 一时有感而发,一年写成《汉阳门花园》 


因为年纪偏大,回家后的冯翔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就重新拿起吉他,去酒吧唱唱歌。回到了熟悉的城市,冯翔感叹着故乡的变化,也惊讶于那些熟悉场景还在:“小时候我家就住 在民主路,汉阳门花园是最熟悉的地方。现在这一片游客很多,但是那些住家的老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坐在花园里,唱戏的,锻炼的,时光对他们来说好像并没有带来太大变化。”有一天夜里,想着儿时旧事,冯翔拿着吉他慢慢弹出了《汉阳门花园》的旋律。“写得比较顺畅,因为歌里的那些细节都是真的。我很清楚地记得, 花园里哪里有棵大松树,哪里是腊梅,还有石榴花开的时候,红艳艳的一大片……”就这样,冯翔写出了让网友们感动的“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的句子,也写了家家的藕汤,自己唱到哭得不行。不过,真要把歌词用 武汉话唱出来,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为什么之前很多武汉话写的歌都是说唱的形式?因为武汉话有自己的腔调,要有旋律,还要保证武汉话的韵味,太难了。我 经常一个上午一直在掰一句词,老是感觉不对。”这首歌前前后后,打磨了一年时间才最后成型。

     《汉阳门花园》到底有多火?     
 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武汉伢都听到了! 


歌曲制作好后,冯翔把它上传到一些网站和自己的微博,这首饱含淡淡的乡愁与老武汉风貌的方言歌曲一下子拨动了很多武汉人的心弦,短时间内就有很多人转发。这一转一发不可收拾,全国各地的武汉人都在网上收听这首歌,连很多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的同学都告诉冯翔,你的歌火了,我们那边都在听,都是从网上听到的。各种媒体也开始频繁地约冯翔专访,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也专门邀请冯翔上了节目,这首武汉地域特色浓厚的方言歌曲彻底在全国火了起来。红了之后的冯翔仍然不忘音乐最初的理想,他认为创作是一个音乐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并且还要得到尊重。曾经有一位粉丝令他印象深刻,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专门私信他,问《汉阳门花园》的公播费在哪交?这一下子让冯翔特别感动,也许是这个时候他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原创音乐真正的受到了大众的认可。

 用歌声留住对武汉更多的记忆 


由“汉阳门”开始,冯翔又接连创作了《黄鹤楼》、《六渡桥》、《东湖南路》、《北湖》等歌曲,冯翔的民谣都是写一些旧思,他希望通过歌曲,能够让武汉人记住那些值得被记住的事,歌曲中有他暗恋的女生,医院里看到的病人,也有他从北京回来后对武汉变化的感受。后来冯翔受邀参加全国音乐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现场演唱《汉阳门花园》让现场的评委全体泪奔,专业音乐评委票数第一。有一位评委点评说到:用方言创作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音乐就无法去谈多样化,这也是冯翔非常认同的。目前,北京一家唱片公司已经和冯翔取得了联系,有望录制冯翔的创作专辑。发行一张自己的专辑,可能是许多音乐人穷极一生的理想,而他就快要完成了。谈起他现在的经济收入水平,冯翔说确实要比刚回武汉那年好多了,能赚钱买把买一把好琴,能安静地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也许对他来说是最理想的生活了。但冯翔并不想让自己继续变红,他之所以写武汉民谣,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种歌曲,希望让地方话的音乐传承下去,这样他的音乐才会一直影响后人。在由各种所谓的网红决定流行口味的年代,我们都没料到会在这个中年男人的浅吟低唱中顿觉迟来的伤感和难得的感动。

 再也见不到的六渡桥 


最后我们来聆听一下iWuHan独家录制的现场版《六渡桥》,这是冯翔写给他在初中读书时候暗恋的一个女生的歌。当年六渡桥给冯翔的印象永远是热闹与拥挤。“如果说解放路是人多的让车走不了,那么六渡桥到江汉路,就是人多的让人走不了”。冯翔回忆说。在过去流传这样一句话:“声誉满三镇,购物在六门“,这六门说的就是有着众多大型商场,云集福庆和、四季美等老字号的“绿豆桥”。在1985年,六渡桥就是当时的武汉国际广场,更是大汉口的代称。


歌里有着这样的追忆:
 
铜人像的边哈是长堤街,
袁公堤里头往日叫“赛秦淮”,
民众乐园正满不唱京汉楚。
六渡桥,不见了。
六渡桥,不见了。
 ...

2014年8月,因地铁建设,
历史长达29年的六渡桥天桥被拆除。

《汉阳门花园》循环播放了无数次,其中有一句“只有汉阳门的花园,还属于我们这些人”在我心中久久回响。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愫,城市的历史发展变迁,让很多东西变成了回忆,但这种回忆是香甜的美好的更是无法抹去的!就像家家用铫子煨的藕汤回味无穷,就像满大街都放的是流行音乐时,冯翔对自己所喜欢音乐几十年的坚守以及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


武汉话不光只有“个斑马”
还能唱出温柔动听的民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音乐人冯翔用音乐治疗病人 曾是名精神科医生
Pink武汉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汉阳门花园
提起武汉,你会想到他,还有他的歌
听冯翔演唱的武汉方言歌谣,看纪录片《一级响应》
武汉话也可以这么好听:一首歌连起武汉人的心
走进《汉阳门花园》本园,遇见最亲切的武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