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因心

无因心(巴利语:ahetukacittani)巴利文ahetuka意为“无根”或“无因”,用以代表没有称为hetu“”或“”心所的心。这类心一共有18种;它们没有任何贪嗔痴不善因(不善根),也没有任何可善可无记的无贪、无嗔、无痴三美因(美根)。由于“因”是帮助心稳定的因素,所以无因心比有因心较弱。[1]

目录

 [隐藏

概述

属于这类的18心可分为三组:不善果报心(不善异熟心)、善果报心(善异熟心)、唯作心。

  • 不善果报心akusalavipākacittani):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7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avyākata)。“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此处在命名时省略“无因”一词,因为一切不善果报心都是无因的;根本就没有“有因”的不善果报心。)不善果报心因不可喜所缘而生起。
  • 善果报无因心kusalavipāka-ahetukacittani):这组的8种心是善业的果报。善果报心是可以“有因”的,即拥有属于无记业的美因或美根。为了区别‘无因’与‘有因’善果报心,在命名时即采用‘无因’一词。善果报心则因可喜(ittha)或极可喜(ati-ittha)所缘而生起。
  • 在善果报无因心当中,还包括了一个在不善果报心里找不到相符的心,此心即是“悦俱推度心”。由不善业产生的推度心永远是舍俱的;反之,由善业产生的推度心则有两种:其一是对中等可喜所缘生起的舍俱推度心;另一个是对极可喜所缘生起的悦俱推度心。由此,这组拥有八种心。
  • 无因唯作心ahetukakiriyācittani):剩余的3种无因心并非果报心;它们是属于“唯作”(kiriyā),意即只是实行其作用,而与业毫无关系。这种心并不造业,也不是业的果报。在诸唯作心当中,有三种是无因心:五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生笑心。其余的是有因心。


无因心
        类别         受        心    
1 7 不善果报心眼识
2耳识
3鼻识
4舌识
5身识
6领受
7推度
8 8 善果报心眼识
9耳识
10鼻识
11舌识
12身识
13领受
14推度
15推度
16 3 唯作心五门转向
17意门转向
18生笑

论藏出处

《法集论·第四篇·义释品》

一三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无记法。


注释书解说

《清净道论·第十四·说蕴品》[2]·(二)识蕴

三(无记心),无记心依其类别,故有异熟及唯作二种。

(甲)(异熟无记心)此中异熟,依地而有四种,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界。

  • (一)(欲界异熟)此中欲界有善异熟及不善异熟二种。善异熟又分无因及有因二种。(无因善异熟)此中,没有无贪等(相应)的因的异熟为无因,有八种,即(34)眼识,(35)耳识,(36)鼻识,(37)舌识,(38)身识,(39)有领受作用的意界,及(40~41)有推度等作用的二意识界。此中:
  • (34)‘眼识’,有识知依止于眼(现于眼前)的色的特相。有单以色为所缘的功用(味)。以色的现前状态为现状(现起)。离去以色为所缘的唯作意界为直接因(足处)。
  • (35~38)‘耳、鼻、舌、身识’,有识知依止于耳等(与耳等相接)的声等的特相。有只以声等为所缘的功用。以声等的现前状态为现状。离去以声为所缘等的唯作意界为直接因。
  • (39)(有领受作用的)‘意界’,有于眼识等之后而识知色等的特相。有领受色等的作用。以彼相同的(领受)状态为现状。离去眼识等为直接因。
  • (40~41)‘有推度等作用的二种意识界’,有识知于无因异熟的六所缘的特相。有推度等的作用。以彼相同的(推度等)状态为现状。以心所依处为直接因。因为与喜、舍相应,及有二处、五处(作用)的差别之故,所以它有二种各别;即于此等(二者)之中,一(40),是因为专于好的所缘而转起为自性之故,所以成为喜相应的,并且因为是由于推度及彼所缘(的二作用)于(眼等的)五门的速行的末后而转起之故,所以有二处(作用)。一(41),是因为于好的中所缘(舍)而转起为自性之故,所以成为舍相应的,并且因为是由于推度、彼所缘、结生、有分及死而转起之故,所以有五处(的作用)。
这八种无因异熟识,因为有定与不定的所缘,故有二种;又依舍、乐、喜的差别,故为三种。即此中前五识,因为次第的对于色等而转起,故为定所缘;余者(三种)为不定所缘。然而此中意界是对色等的五种而转起,二意识界则对六种(所缘)而转起。其次在此八种中的身识是与乐相应;有二处作用的意识界(40)是与喜相应;余者则与舍相应。如是先说善异熟无因的八种。……
  • (不善异熟)不善异熟都是无因的。这有七种,即(50)眼识,(51)耳识,(52)鼻识,(53)舌识,(54)身识,(55)有领受作用的意界,(56)有推度等五处作用的意识界。它们的相等,当知与善无因异熟中所说的同样。可是善异熟心是只取好的及好的中所缘,而此等(不善异熟心)则只取不好的及不好的中所缘(舍)。那些善异熟,由于舍、乐、喜的差别故为三种,而此等不善异熟则由于苦及舍为二种。即这里的身识是与苦俱的,余者是舍俱的。而此等(不善异熟心)中,那舍俱心是劣钝的,是不很锐利如苦俱心;在其他的(善无因异熟心)中,那舍俱心是劣如乐俱心不很锐利的。如是此等七种不善异熟及前面的十六种善异熟,是二十三种欲界的异熟识。……
  • (乙)(唯作无记心)其次唯作,依地的差别,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一)(欲界唯作)此中,欲界有二种:无因与有因。  
  • (无因唯作)此中,没有无贪等之因的唯作为无因。依意界及意识界的差别故有二种。此中,(70)‘意界’是有识知于眼识等的前行的色等的特相。有转向的作用。以色等现前的状态为现状。以断去有分为直接因。它只是与舍相应的。其次‘意识界’有共(凡圣共通)不共(唯在阿拉汉)二种。此中,(71)‘共’的与舍俱的无因唯作,有识知(色声等)六所缘的特相。依其作用,则于五(根)门及意门中有确定、转向的作用。以同样的(确定及转向的)状态为现状。以离去无因异熟意识界及有分(心)的任何一种为直接因。(72)‘不共’的与喜俱的无因唯作,有识知六所缘的特相。依作用,则有诸阿拉汉对诸丑恶的事物(如骨锁、饿鬼的恣态等)生笑的作用。以同样的(生笑)状态为现状。一定以心所依处为直接因。如是欲界唯作无因心有三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杂项之概要
心与心所
《阿毗达摩讲要》第11讲-欲界心(07)
阿毗达摩纲要(续10)
智慧之光(12)帕奥禅师
七大心所:触,受,想,思,一境性,名法命根,作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