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朗斯特罗姆:用意象呈现幻想,用词语建构语言

用意象呈现幻想     用词语建构语言

段若兮

        本文选取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短诗:《自一九七九年三月》,通过分析写作方法,初步探讨其用意象呈现幻想的表达技巧,及我个人在此诗启迪下生发的如何用词语建构语言的一些想法:


          自一九七九年三月

   作者:特朗斯特罗姆  (瑞典)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北岛  译)
                 

         一、用意象呈现幻想 
        1、以结论设置疑问。这首诗开篇提出“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句子中心在第二句:词不是语言。这句话貌似是结论,却抛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若词不是语言,那什么是语言?或者语言是什么?这几乎是一个关于文学创作的终极疑问,是属于文学观念范畴的根本问题,而不是文学技法方面的疑惑。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词、词语就是语言,它们是同一种东西,只是不同的叫法,或者认为词、词语叠加成词串,组成短语、句子,这就是语言,认为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体量的不同。但特朗斯特罗姆直接否定了这种认知。再回头看前半句“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这里的“所有“”不是确指数字,在句子结构中看似是在修饰“人”,但实际上是加重了“厌倦”的程度,和对“词不是语言”这一结论的进一步肯定和重申。或许这种厌倦里包含着对世俗的厌倦、对于平庸的厌倦,对于写作中模式化表达的厌倦,对于低下猥琐的写作姿态的厌倦,对于喧闹外张的写作现场的厌倦,乃至于对于高精圆熟的写作技巧的厌倦。对,应该是对技巧的厌倦更多!再回到问题:若我们每天玩味的词都不是语言,那什么是语言?我们如何寻找或者捕获、锻造或者拯救语言?
       可是特朗斯特罗姆并没有告诉答案,而是继续把读者带入更深的迷宫。
        2、用意象呈现幻想     
      大多数作家用意象的方式侧重于由抽象过渡具象,由虚构抵达真实,最终呈现的是真相或者结果,特朗斯特罗姆是用意象呈现幻想,用意象累加意象搭建迷宫,构造出诗歌的海市蜃楼: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这里的“白雪”“岛屿”“荒野”可以是实指,但作者更多是把它们当作意象之物来使用的,只有由“具象之物”上升到“意象之物”,才能激发出语言的内力,实现表达效果的放大。白雪覆盖的岛屿、空廖的荒野,营造了一个探究和呈现的场域。岛屿孤悬于世外,似乎脱离了空间的秩序,甚至时间的链条,“荒野”的本质就是孤荒、苍凉、了无人烟和鸟雀,未经现代文明的修改和润色,这或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或者我们要探讨一个问题,就要回到最初,去掉一切粉饰和障碍,才能看清隔离和隐藏之物。荒野,白雪、孤岛共同构建的这一场域就是繁华人世的删繁就简的模型,展现出朴素、深刻、纯澈的生命原真之美。
       同时,孤岛和荒野也是作家的一种珍贵的生存状态和写作心态:距离上的避世,心理上的清寂,不露声色的强悍和温和的傲慢,貌似平易近人的缄默和抗拒,都筑起了和热闹俗世的高墙,真是这种距离感,保护了创作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促成了作品遗世独立的风骨。主动选择孤独,并长期与孤独为伴,从表象的孤独走向更深广的孤独。写作犹如面对被雪淹没的荒野,洁白而浩瀚,好像空无一物,但雪层之下的万千生命蠢蠢欲动,等待作家的一支笔去唤醒它们。作家写作面对空白的稿纸就如面对被雪覆盖的荒野,身处书斋如独囚于孤岛。写作之外,人类面对历史、时间、生死、未来,乃至梦想、信仰、真理、爱情,心思和情怀大抵如此吧。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特朗斯特罗姆没有给出答案,没有回答文初的设置的问题:什么是语言?只是用具体形象进一步启迪读者,或者说把读者推入了更大的迷宫。特朗斯特罗姆本来就没有打算告诉我们答案。他的诗歌从不负责给出答案。答案是最没有价值的。他只负责思索、设疑、拷问、极致顽固的隐喻式呈现,他的呈现内容和意图也不是导向结局或者答案的,而是幻景,神秘之物,或者未知之途。不会回答你什么是语言,只是告诉你:“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这一类事物就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存在状态、现世样貌,或者诸如此类的事物、形象、感受、直觉都是语言。“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也不是实写,而是通过写一个物体映射同一类物体的类比延伸写法。从单一个体到无穷之物,从封闭空间到无限宇宙。顺着他的引导向下走,由鹿的蹄印推而广之,到破土而出的芽尖、雪中发出暗香的梅枝、鸟雀的翅膀掀起空气的皱褶、衬衣后背上洗不去的汗渍、迷离眼窝的灰色阴影、唇角的被光照成透明状的汗毛……这些都是语言,消失在街角的没有回头的背影、将落未落的泪水,张了半天嘴没有说出的那句话,这些才是语言 。

        二、用词语建构语言
       整首诗歌就是一个语言的庙宇或者迷宫。那么(词)词语去了那里?在写作的版图里如何界定(词)词语和语言,或者通过那种途径可以由词抵达语言?
        1、 词语和语言的界定。词语来自于通识教育,是社会文教流水线加工出的产品,作为一种大众交流媒介,一定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和通用的。语言来自于作家的自我锤炼,带有作家鲜明的个人烙印,是原生态的生长物。词语一旦生成就是固定不变的,而语言是有生长性的,语言的生长性体现在其萌发、成长和繁茂,也体现在其残缺、羸弱、消减、甚至夭亡。         
       2、由词语抵达语言。词语只是语言的原材料,只有通过作家按自己的方式将其加工、发酵,才能成为语言。作家进一步将其聚合,构建出个人磅礴的语言体系,或是形成作家的专属语言库。作家的写作是在文学观念的指导下,动用个人语言库里的语言,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角度记录和呈现这个世界,而不是用大众语言讲故事。作家写作用的是语言,而不是词,或者词语。词语是语言的材料工具,语言是词语的建筑,是附带作家技巧、态度、气质、思想、才情和抱负的表达体系。作家的生命是由其作品体现的,而作品是以语言建造的文本作为载体的,那么语言的折损就是作家的衰落,语言的消失或者夭亡就是作家的死亡。
        3、词语和语言的不同指向。词语和语言的最大区别是指向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词语通向表达,而语言通向沉默。最后,让我用自己的一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并收束本文。

纸上相逢(段若兮)
 
——开启了我们的自我辨认。自我怀疑
自我……找寻
 
一页白纸,向着所有方向延伸的被雪覆盖的旷野
一张等待被书写被呈递的状纸
是否要记录的是未被命名的词语的 
血的冤情
 
一张纸强硬地弯曲,拱起虎脊,奔跑成连绵的雪峰
来自词语内部的起义?
一张纸断裂!彼此对峙,裂隙的悬崖
在等待一支笔的浮桥?
 
笔尖的颤抖,笔管里闪电和鸽群,和流水
我能握住吗
我们的相逢打开了质疑和否定之门
并让一张无辜的纸开始感知痛苦
——空白的和被词语攻陷的
双重痛苦
 
不要!
……不要用词语去抚慰一张白纸向天空和深渊同时生长的伤口
词语通向的不是表达,不是叙述
而是沉默之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帖) 抵达诗歌本身——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丨自一九七九年三月
特朗斯特罗姆:十月即景
两百首诗搞定世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
渡予经典▕一生只发表200首诗歌的巨匠 ▕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译者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