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评论越固执调整理由让孩子接受

越评论越固执 调整理由让孩子接受


父母尽量hold住批评


对爸妈来说,不管我做什么都不够好!如果我考了80分,他们会问为什么没考90分!如果我去除草,他们会说,边边没除到。我永远达不到他们的标准。 ——小安(12岁)


要引导孩子改变行为,批评绝对是最无效的。还不如大力赞赏他的自动自发,制造机会让他可以发挥创造力,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批评扼杀生命力


当孩子来跟你讲个小故事,或跟你谈困扰他的状况时,批评是最下策。如果你插嘴说:“你做这件事,真是个白痴!”或“你怎么会这么做呢?”他会认为你根本不了解他,只会批评。下次若再有什么秘密,他会三缄其口。如果孩子向你承认犯错,先赞美他的坦白和诚实。告诉他如果你事后才自己发现这件事,你会更生气。


像老鹰一样24小时紧盯孩子,随时说一些负面的评语,也是批评的一种。“不要像这样皱眉!”“你又迟到了!”“看看你又做了什么好事?”“看看你是怎么放餐巾的?”“这样就叫做把头发梳好了吗?”


负面评语的反效果


充满负面评语,会导致孩子对自己产生深度怀疑。研究显示,负面评语绝对无法激起孩子自我改善,其结果完全相反。千万不要低估批评的破坏力。如果孩子以为你不接受他,他会觉得不能做自己,不被接受,进而自我封闭。


批评是使孩子沮丧与恼怒的话语,这会进一步刺激我们想杜绝的行为再度发生。


孩子越是被批评,就越是固执于父母瞄准的举动上。


面对亲子冲突 调整你的理由


“可是……为什么我应该上床去呢?”过去我们的父母会回答:“因为就是这样!”时至今日,这样说已经无效:而要改说,“因为时间到了!”


在和孩子起冲突时,家长的本能反应,就是解释、再解释所持的观点,合理化其要求,并和孩子讨论,希望说服他。然而,讲太多,是教导孩子纪律的第一大错误!


冲突时,不要讲太多


决定何时该说话,既不简单,也不是一桩小事。但有件事是确定的:“家长在行使权威时,不一定要教训孩子。”冲突发生时,双方都在生气,是教训孩子最糟的时机。


为什么?


冲突时,当事人都陷入自己的情绪中,你可能口无遮拦,口气也不利于沟通。孩子则忙着反抗,或觉得不公平,被孤立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他根本听不见,也不承认自己有错,或自己有罪。无论如何,他处于防卫状态,不易接纳别人的意见。


讨论会使情况恶化


讨论太多,通常无效。这不仅无法改善情况,更常使其恶化。讲得太多会使一个小小的意见不合,演变成真正的冲突。这就是专攻“儿童注意力失常”的美国小儿科医师托马斯费朗博士戏称的,父母常患的“说话\说服\辩论\尖叫打人症候群”。他坚信,讲得太多与过度解释,只会降低儿童的合作度,因为孩子觉得既生气又分心。


怎么做?


你得说得短,说得清楚。


“不行。你不能跳上沙发,因为弹簧会弄坏。”


“你现在就去睡觉。”


如果小孩问:“可是……为什么?”就用一种“烈士”般坚定的口吻说:“因为9点了!”如果孩子再丢出问题,而你觉得他是在拖时间,你有权这么说:“因为就是这样!问够了哦!”


冲突过后


一旦冲突过后,双方都从盛怒中回过神来时,再次回到主题,或许是正面的!


有些家长因为被孩子忤逆,希望趁机确认权威,不被玩弄。在此情况下,家长会很清楚地觉得孩子被教训,是“自找的”。孩子在擦去泪水后,对于在冲突中展现“个性力”,且保持冷静的父母,会从满腔怨愤中生出更多的尊敬!此时正是家长以爱安抚孩子,跟他解释发生的事,并找出正面“退场策略”的好机会。孩子必须学习如何避免类似冲突再度上演。


怎么做?


在孩子生气后,家长与之重修旧好,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冲突中放任自己情绪爆发的家长。孩子可能觉得爸妈不爱他。因此父母拥抱孩子,尽释悲伤与憎恨,尽快重修旧好,是件好事。


一般来说,不论孩子几岁,怨恨他都是行不通的!如果孩子臭着一张脸,这是他的年纪会做的事。然而成熟的大人必须在冲突结束之后,随时准备恢复正常生活,重启对话。


这么做父母会传达给孩子清楚的信息:“因为我的任务是要教导你,因此我不能接受你的行为。但是,我是爱你的,而且永远都爱你。”


父母的好意,为何被当耳边风?


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和孩子讨论,竟然如此困难呢?


问题是?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与其说是说服,不如说是挑衅。因此孩子发展出一种“选择性聆听”的机制,他只听想听的话,跳过逆耳的话。对家长的建议和教训“左耳进,右耳出”。家长觉得自己被当耳边风,就喊得更大声了。然而,这只是更强化了儿女自我封闭而已。


如果孩子能服从我们,且对我们的话有正面的响应,再好不过。但是,天不从人愿!事实上,解释和说明在许多领域都相当有用,唯有在“建立父母权威”时例外。所有孩子的行为问题,无法以“体谅”与“说理”来解决。即便你是个极佳的沟通者,倾听孩子的心声都是最好的方法。


怎么做?


经验会告诉你,孩子在6、7岁时,是处于一种与大人不同的“关系模式”中。用他不想听,甚至不懂的话和道理教导他,是没有用的。相反地,他喜欢简单的文字与清楚的规定。不只要讲重点,还可同时运用行为调整技巧,适当地执行,再加上“逻辑性后果”等方法多管齐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嘴硬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
为什么孩子哭时,你不能笑。 - 父母解惑和父母成长 - 湖南妈妈网-湖南长沙妈妈网上开心交...
家长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宝典
请不要用你糟糕的情绪对待孩子
孩子被老师讨厌,会有什么危害?家长该怎么办?
结婚、离婚影响小孩情绪健康的状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