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才子学中医感悟】

【清泉随笔:从哲学的角度谈中医的源起】

这是我们宫廷理筋术,第二期的学员,来自于北大硕士,斯坦福博士写的一篇文章。


中医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华文明是一个庞大的同心圆体系,是由象及数及理及用(象、数、理、用)的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一套体系。


从宏观上讲,从远古时期伏羲时代,人们观察天地宇宙的所有成象,逐步归纳总结成数(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又称作无字天书,因为那个时代是结绳记事的时代,河图洛书中的从一到十的数字,被赋予了宇宙起源和生化的一切规律,并最终在文字出现后被总结成为理(包括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等用来描述道以及术的经典),而后人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广泛的应用于占卜,天文,地理,人文,医学,武学,兵法,政治等等领域,最终形成了祖国华夏文明的参天大树。这就是华夏文明的哲学体系的形成以及构成。


在这个体系中,易经出现的最早,大约在7000年前,伏羲创立了先天八卦开始,而后连山易,归藏易应用于占卜,一直到周文王创立了后天八卦以及用先后天八卦两两相合演绎成功周易64卦,更加广泛的应用于自然与社会的认知中。所以易经被称作群经之首。在几百年后老子再一次提炼出”道”并著成应用于天道(自然)与人道(社会)道德经,故有人说道德经是老子站在比较高的角度重新讲述了一次易经,是讲给水平比较高的人的。而孔子为易经作注,以及儒家的经典则是更多的是站在人道的角度上,将易经讲给大众的。


道德经中的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中国哲学的总纲,高度概括与总结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道可到,非常道”,道是不能确定下来的,一旦确定了,就不是道了。“道”是哲学的最高点,具体表现为炁,炁生成了阴阳,阴阳是道的最基本表现,而阴阳也是不可确定的(注意: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阴阳的运动变化基本规律是五行。黄帝内经中讲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一切养生,治病之纲领,其真正的用意就是要告诉人们,一定要先辨清楚阴阳(注意是临症时的阴阳),是方向性的问题,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阴阳不是能够被规定的,只是一种形容,是要靠心所主的神明来把握的(例如在临床中有时候要舍脉从症,有时候又要舍症从脉,这个以后再细讲),阴阳定下来后,就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规律(或者其他的术数的规律),将阴阳调节平衡为目的。因为五行的规律是相对稳定的用数来高度总结的可以应用与术的规律。当然,在术数方面,在不同的领域,还有其他的数与术的总结,例如(六气,八卦,九宫八风,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候。。。等等),但这些术数,都是描述“道”之“阴阳”在各个应用领域的运转规律,而且可以相互参照,多角度验证治疗的方案的正确性,可以说中医师掌握的越好,疗效就肯定越好。


人与神的关系,西方的信仰都是认为神创造了万物,神是一切的主宰,而华夏文明早在3000前就确立了人文信仰,就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是指的天、地、人三才,人是和天地并列的存在,天地也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才有意义,人是天地之间的主宰,人心中住着神(心主神明),一切为心造,天地万物一切的存在,都因为人的存在才存在。人与神是平等的,人就是神,而“道”是最至高无上的。只可惜,在封建社会中,这个可以和天地平级的人,就只有一个,就是帝王,老百姓都是其他万物一样的待遇,都是帝王的王臣与王土。这也是为什么老子的学说不受帝王待见,只能高高的供着,而儒家的学说被历史选择。


“道”生万物不是一下子就生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演化而来,这里这个“生”字和西方常用的“分”是不一样的意义,生是产生新的事物后,原本的事物依然还存在,而分的意思是分成若干事物后,本来的食物就不存在了。所以,道永远都是存在的,是世界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是由于人的存在,由人心中的神明的存在,万物才存在,天地万物就是人心来主宰的,人心的神明被蒙蔽了,社会也就一片混乱,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主流,人心的神明都已经被金钱之上给笼罩了一样。看来是该出圣人的时候了。(这段话怎么也觉得有点唯心主义是不是?没办法,这就是哲学~)


中医的体系,也是华夏文明的同心圆中体系的一个应用,它的根深深的扎在道,炁,阴阳的神明感知之上,术数的方面则紧紧遵循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四时(春夏秋冬),五行,六气,七情,奇经八脉,十天干(大运),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经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味药和穴位等规律。把这个道术体系掌握了,治病就可以保证相当好的疗效了。这个体系贯穿于中医学“理、法、方、药”中,调理非常清楚,应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中医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问。是我们中华儿女不可或缺的传家宝!

这个体系看似很庞大(的确也很庞大),但如果能遇一位明师(戴老)带领,并从历史上8000多部著作中有选择的挑一些,就可以一步一步踏上大医的巅峰!


中医传承,应该沿着这条路径和思路,将最实用的理论和技能,以及学习中医的方法论,传播给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与中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融合
《周易》给美学的启发
《易经》基础知识(一):阴阳
学易经,懂规律
中医基础:认识阴阳
一天一学中医 | 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