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遗世独立的美人,只需要一件旗袍!

说起中国的服装文化,旗袍是不得不说的,作为中国风的直接象征,好莱坞在上世纪50年代,也掀起一阵旗袍风潮。

 




除此之外Elizabeth Taylor也是旗袍迷。






还有Kim Novak和Jane Russell。



Kim Novak



Jane Russell

 

这些在外国人眼里成为新鲜时髦货的旗袍,其实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就已经是上海女人的日常穿着。



 




当时无论是影视明星、社交名媛还是时髦的女学生,全都都一改旧衣,换上新式旗袍。 
 



上海城中女性无一不醉心于此!

而其中最痴迷的,当属张爱玲。





爱旗袍成瘾的她不仅大买特买,还自己画图定制,就连小说里对旗袍的描述也是经过精雕细琢,笔下每个女人所穿的旗袍全无同样。




张爱玲亲笔配图




张爱玲虽不美,但穿上旗袍却气质过人、韵味十足。

她外表高傲自恋,但实则她内心敏感而又悲观,

只好用时髦的华服来包裹伪装自己。




但在改良旗袍的风气吹起前,旗袍的意味不过是旗人妇女习惯穿长袍。它始于清朝,却在二十年代才开始被追捧。
 



1926年北伐前夕,女子们为了“男女平等”,抱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热血,才纷纷改穿旗袍和剪短头发。




随着西风渐进,原来线条平直宽松、袖口宽大、衣长至脚踝的传统旗袍开始西化。变得追求西式剪裁中优美的曲线,修短缩窄了宽大的喇叭袖,收紧腰身和放低了领口,而裙摆的开衩也不断上升。


  
到了此时,旗袍用上了西方引入的面料,使得裙身更为贴合,稍添性感。而夏装旗袍则被减省至无袖或短袖,衩高过膝甚至及臀,走起路来不时露出修长的双腿,惹火又时髦。




电影皇后胡蝶



这阵旗袍风潮还通过旧月份牌传播到全国。
 

旗袍传情



张爱玲描写作品中的女人总都离不开旗袍,她们身穿不同的布料、风格迥异的旗袍,也透露着她们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变化。




张爱玲曾说“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一种袖珍戏剧。”因此她不仅把旗袍当成装饰,还习惯将旗袍化为人性阴暗面的遮挡物。


以她被李安改编成电影的《色戒》为例,虽然少了点张爱玲式的尖酸残酷,但看见王佳芝身上不断转换的 27套旗袍,仍能笃定其中确实有几分张爱玲的味道。

 




刚开始还是学生身份的王佳芝一身素色布制旗袍,看来十分清纯,涉世未深。



由于勾引行动太慢,王佳芝只好换上薄纱旗袍,小露酥胸,之前的学生气一扫而尽。




带易先生做西装时在裁缝铺里换上的旗袍,若隐若现的身体线条尽显心机。





郁闷难受的王佳芝一身暗淡的素雅旗袍正好与心情相衬。







多变的旗袍可含蓄可撩人,但全都都带着端庄优雅的东方韵味。


另一部梁朝伟主演的经典电影《花样年华》里的旗袍就被当成一种仪态的约束。






穿上旗袍的女主角苏丽珍永远是言行谨慎、优雅大方,虽然陷入婚外情的烦恼之中,但也不敢轻举妄动。



戏中张曼玉一共换了23套旗袍。旗袍像道德的束缚,时刻提醒她不能失态,不容许些有半点放纵和过界。


严实包裹着身体的旗袍,没有半点露骨却令女人浑身散发出性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爱玲之旗袍经典 无法触及的旖旎风光
毛雅莉:旗袍情结
红玫瑰与白玫瑰,真的不是选择题
色艺俱佳---汤唯旗袍的门道
她们才是真正的旗袍女神!
旗袍,温婉女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