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去的大师】追忆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在刘半农先生的葬礼上,有着这样一幅晚年:教我如何不想他,请君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叫我岂能再想他!

就在这幅晚年之中,刘半农先生毕生就为两字的发明创造做出了杰出贡献。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要求变革新文化,女性思想也正在解放与启蒙。不少人提出要增加一个女性的文字,表示男女平等。于是刘先生发明了一个“她”字作为代词,但对于“你”,不少人就用“妳”字,但是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他郑重提出要用“你”而不是“妳”作为代词。

认真的,还是要从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说起: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鉴赏

在这首诗中,刘先生当时远渡海外,漂泊在异国他乡。这首诗是诗人旅居英国所作,最早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来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据作曲家赵元任透露,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爱国之情,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歌。这里,姑且以诗人思念祖国的感情为线索来做这篇赏析的文章。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物的描述来引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古诗词中“起兴”的表达手法。这种手法用得好不好,一、要看诗人描述的景物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没有相通的地方,使得情恰能称景,景恰能传情;二要看这些景是否能自成一幅完满自足的图画。在这首诗中,刘半农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两点。

    首节,诗人写的是白天的景致,长空万里,浮云舒卷。所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漂泊异乡的游子。诗人旅居英国伦敦,远离祖国何止万里,不正像那漂泊不定的浮云吗?与此同时,微风轻拂,吹乱了他的头发,更吹动了他思念祖国和亲人的心绪。“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诗人情到深处不得不发的心灵的呐喊!

    第二节,诗人描绘的是夜晚的美景,只见如银的月光笼罩着浩渺的海洋,天水一色,辉煌而壮观。诗人在这一节所传达的意境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表现的意境非常相像。其中,明月更是古人在诗词中寄托乡思首选的物象。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诗人如何能抑制对祖国深切的思念?

第三节,流水落花,燕舞鱼翔,无疑是春天的景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落花”和“飞燕”是春天的标志,而惜春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更是词人骚客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诗人此时远在异乡,想向燕子询问家乡的消息,无奈又听不懂燕子的话儿。面对“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令人伤感的一幕场景,能不更加地怀念故乡以及故乡的亲人吗?

    末节里,暮色残霞,枯树摇曳,野火连天,显然是冬天的景致。这些意象把我们引入一种凄凉悲壮的境地。前三节描绘的都是些美好的景物,思乡的感情虽然沉重,但因为环境的愉悦,还可以稍稍减轻一些悲愁的情绪。到了最后一节,残酷的冬景令诗人的思乡之情显得更加悲苦、更加强烈。“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次又一次的反问把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除了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失韵外,整体韵式为aabbccbbddbbeebb。音步的划分也很有特色,每节的前三行都是短\长句式,字式分别为2\52\52\6第四行都是长\短句式,字式为4\3。每节的末行都是“教我如何不想她”。这种节间句式与字式的对称还有节间的呼应,不仅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且还从声音上把分散的诗节凝结成一个整体。


刘半农为了要编一本'骂人专辑',曾在北京某报纸上刊登启事,征求各地的“骂人语言”。语言学家赵元任见到启事后,立即赶往刘半农的宿舍,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的方言把刘半农“痛骂”一通。随后周作人也赶来,用绍兴话再把刘半农“骂”一顿。刘半农在大学里授课时,因向学生们征集“骂语”,又被宁波、广东的学生相继用方言“大骂”。此后,刘半农又去拜会章太炎。章太炎也听说了他正在收集'骂人语言',一进门就“开骂”,就用汉代的骂人话'骂他',还告诉他这句骂人话是谁说的、典出何处;接着用唐朝骂人的话''他,再告诉他是谁骂的,典出何处,刘半农先生就一直那个笔和本子不停地记录。一直从上午说到中午。要走的时候,章太炎还在门口“骂了”他半个钟头。刘半农同来的人只得出来向章太炎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他先后创制了刘氏音鼓甲乙两种、声调推断尺、最简音高推断尺、四声模拟器等语音实验仪器。他先后记录了全国70多处方言,还借助研究语音的仪器测试古代乐律。刘半农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最终应走拼音化的道路。民国十四年(1925)刘半农书法及摄影作品他发起成立'数人会',经过二十二次讨论,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他认为,汉字在实行拼音制以前,写简化字是必不可少的办法,因此与李家瑞编《宋元以来俗字谱》。这本书表现了八九百年以来,简笔字演变的轨迹。写有《打雅》等文章。在语法研究方面,民国八年(1919)北大出版组印行了他的《中国文法通论》。他对于机械地模仿外国语法的《马氏文通》体系不满,主张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还反对以引用古奥的例句为尚的陈规,主张采用习见的和口语的例句。民国二十一年(1932),为高中生写了《中国文法讲话》。对于戏剧改革,他认为雅化了的昆曲,应处于历史艺术的地位,受人鄙视而仍有观众的京戏,应当进行改良。主张摒弃'恶腔死调',改正剧本没有理想和文词不通的弊病,而以白描笔墨和方言去写脚本。以后,他为《梅兰芳歌曲谱》和《腔调考原》作序,对于京剧改革的阐释有所变化。他为使话剧发展取得借鉴,还翻译有剧本《戍獭》、《小伯爵》、《琴魂》、《天明》、《茶花女》。


   还有一个故事是他与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之间的。刘半农赴内蒙考察是民国二十年(1931)1110日,他邀请好友数人到郑颖孙家,其中包括曾同在伦敦待过的徐志摩。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之际,徐志摩接到电话,尔后笑意盈盈地说:'我明早六点南飞。明晚此时,当与小曼共饭也。'同座中,刘半农年龄最大,又喜开玩笑,听徐志摩说坐飞机,便打趣道:'飞空之戏,君自好之,我则不敢尝。'徐志摩回应到:'危险在所难免,我自甘之。我苟飞死,君当为我作挽联。'刘半农笑答诺。宴席散去,刘半农与徐志摩握手道别时,徐志摩还依然笑着叮嘱:'一事费神:我若死,毋忘作挽联。'然而,两文人好友之间的玩笑之词,竟成谶语。19日,由南京到北平载着徐志摩的'济南号',在济南党家庄遇大雾失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5首下雨的古诗词,太应景了
✏那些可以用来骂人的古诗词
刘半农:发明“她”字被怼,收集方言写骂人专辑,预言徐志摩之死
登飞来峰 - 古典名篇FLASH朗诵 -
诗人徐志摩最唯美的一首情诗,开头两句非常有名,你知道嘛
值得收藏,徐志摩写给林徽音的一首情诗,情真意切,一定要背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