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蠡是如何成为人生赢家的?

世人艳羡范蠡,原因有三:其一,助越灭吴、位极人臣;其二,治产积居、富甲天下;其三,泛舟江海、美人相随。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做官、生意和家庭上都达到了极致。那么,范蠡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范蠡与西施)


关于范蠡早年的经历,我们知之甚少。他一登场就是在吴越争霸的紧张环境之中——吴王阖闾在与勾践的战斗中受箭伤而死,其子夫差日夜练兵以图复仇;勾践听说之后,按耐不住,打算先下手为强。

 

于是范蠡出来劝诫:兵甲是引起祸端的不祥之物,打仗是违背道德的事,争斗是最糟糕的做法,这样做是难以成功的。这一观点与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常相近,认为战争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不该主动使用。

 

可是勾践不听,带领大军伐吴。继而被夫差率领的精兵强将打得大败,几乎丧失了全部国土,仅剩五千人困守在会稽山上。这时勾践慌了神,才反过来向范蠡请教该怎么办。


范蠡再次以道家思想劝越王:谁顺应天的运行规律,天就帮助他;谁体察人心,人就帮助他;谁勤耕节俭,地就帮助他。这时就应该低声下气向夫差求和,如果再不行就自己卑躬屈膝为奴。



(勾践卧薪尝胆)


所谓“曲则全,枉则直”。勾践于是派文种带贵重的礼物去求和,夫差本来想答应,却被伍子胥所劝阻;文种又贿赂夫差的另一重臣太宰嚭,终于使夫差放过了越国。

 

一行回到国都,勾践想把国政托付给范蠡,派文种等人去吴国做人质。范蠡却知人善任地建议道:谋略打仗的事情,我比文种强;但治国抚民,我就比不上文种了。于是,勾践就派范蠡等人前往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放回了范蠡。


文种有治国的才能,却与大夫逢同一样长于阴谋。贿赂太宰嚭是其一,通过借粮食试探吴国是其二,通过太宰嚭谗害伍子胥是其三。所以二人最终也死于阴祸。

 

夫差赐死了伍子胥,身边都只剩下势利小人。勾践非常高兴,问范蠡:“我们卧薪尝胆了这么久,可以向吴国报仇了吗?”范蠡说:“不可以”。他明白,成事光靠阴谋是不够的,还得有因势利导的阳谋才行,伍子胥虽死,但吴国的强大军队还在。

 

(赐死伍子胥)


等到夫差率军北上与中原诸侯争夺霸权的时候,范蠡才建议勾践伐吴。于是三战灭掉吴国,逼夫差自杀,又杀太宰嚭和逢同。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上大夫,挥军北上称霸于诸侯。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越国称霸本是好事,范蠡却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看出勾践身上有一股狠劲,无法共享安乐,便请求辞官。勾践回复说:如果你不和我共享国家,我就杀了你。

 

范蠡暗自琢磨:文种当年出的七条策略,越国只用了五条就已如此强大;如果把这些都用在兴办家业上,想必也是效果非凡。于是,连夜收拾细软,轻装出海北上,又给文种留下一封信劝其离开勾践。

 

文种看了信,觉得有道理,便称病在家,但并不逃走。勾践本就疑心重,又听信谗言,就给文种送去一把剑,说:“你当年给我的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个就打败了吴国;剩下四条还在你那里,你就到地下去让我的父亲允常也试试吧。”文种认出这就是当年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剑,便自杀了。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从水路抵达齐国,在海边安了家,隐姓埋名做起了生意。父子同甘共苦,很快就发家致富。再加上为人乐善好施,喜欢结交品行端正的朋友,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国外。

 

当时,孔子到齐国访问,与晏子相谈。临走时,就向晏子推荐这位齐国的贤人。后者也早有耳闻,屡次派人请范蠡出仕。范蠡看齐国田氏的势力过于强大,连晏婴也没有办法,这样下去迟早要发生内乱,便散尽家财离开齐国,来到宋国的陶地。

 

范蠡看见陶地是各国商旅交通往来的枢纽,便在此安家,自称“陶朱公”。按之前的方式,父子一起做生意,再次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不仅是因为他能够吃苦,更是因为他能够看穿形势、揣摩人性。有一件轶事为例。

 



范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出生在越地,二儿子出生在齐地,小儿子出生在陶。一次,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这是死罪。为了救儿子,范蠡打算派自己的小儿子携千金去楚国托友人庄生救子。大儿子不高兴,非要自己去,家人也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派小儿子去。范蠡熬不过,只好派大儿子去,临行嘱咐千万:去了放下钱就走,别管别的。

 

大儿子到了庄生那里,虽然一切照办,却担心庄生贫穷不能把事情办妥,便另用自己的钱去贿赂楚国贵族。谁知这庄生虽穷,却以廉洁正直闻名于楚国,他收下范蠡的钱也只是打算日后奉还。庄生只是向楚王提了个建议,楚王就大赦天下。

 

范蠡的大儿子一直在楚国等消息。他从贵族那里听说楚王大赦,不知是庄生所为,去把钱要了回来。这下庄生可不乐意了,就回去楚王那里进言,结果楚国依然大赦却单单杀了范蠡的二儿子。

 

眼看事情即将办成却功亏一篑,家人都感到十分悲痛。范蠡这才说不想派大儿子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儿子和自己吃过苦,比较珍惜钱财,因此恐怕会出岔子;而小儿子从小富贵,肯定不会在乎这些钱的。

 

范蠡之所以能如此筹划,正是因为他清楚其中形势与人性:其一,清楚庄生在楚国的地位,能够影响事情的发展;其二,知道小儿子不吝惜钱财,能够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其三,了解大儿子节俭谨慎,反而会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范蠡救子)


纵观范蠡一生,前半生谋于庙堂,助越国崛起;后半生泛舟江湖、自富甲一方。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四点:其一,了解事物发展的道理,阴谋为下、阳谋为上;其二,了解人性、知足而止,不强求功名;其三,善于学习,巧用文种治国之策;其四,不求大成、但求不败。

 

以上四点,最后一条不仅是前三者的前提,而且也最难做到。古往今来,世人都以功成名就为目标;只有范蠡、张良这类人能够功成身退、安保晚节。这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成功,而是因为他们清楚别人为什么会失败,能够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就使得他们不同于文种、韩信这类人。

 

今天的社会,成功之学受到追捧。人人都在研究如何成功,却很少有人研究如何避免失败。以至于成功一时的人非常众多,却难以长久。因此,相对于各种成功之学,恐怕人们更需要一门“失败学”。

 

至于西施,诸多史书中大都没有记载,更多的也是自缢或沉江之说。民间有西施与范蠡一同离开越地的说法,恐怕是后人因不忍红颜薄命,附会而成。“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在所谓“倾国之美”上,周天子和诸侯们倒是没少摔跟头,范蠡不也该有所警醒么?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蠡的人生三部曲,靠的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
他是行走在刀锋上的圣人—乱世英雄,治世良才(道家系列)
精明商人范蠡
陶朱公传奇
范蠡—参透舍得之道的潇洒之人
范蠡经商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