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瑶医熨法 借助于热力或药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

 

 瑶医熨法,又称热敷熨法,是将一发热物体贴敷于人体的某一部位而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具有解毒、消肿、驱寒湿、减疼痛、除疲劳之功效。该疗法是借助于热力或药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以驱邪扶正、调经脉、流畅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既简便又安全,惟对于发热、失血及局部红肿等症,则当慎用或忌用。瑶医用熨法治病,常就地取材。如姜、葱、食盐、豆类等,可谓多种多样。治疗疾病亦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

 

1、药物热敷熨

(1)药包热敷熨:将选好的药物在砂锅内或铝锅内煮热,用布包裹、贴敷患病部位或穴位。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2次。例如用蚕砂适量,加入少许食盐,和匀炒至极热后贮于小布袋中熨脐周围及四肢,可治腹痛兼吐泻、风疹等症。取鲜野菊花(干品亦可)适量,蒸热,贮于布袋中,熨患部或胸背四肢等处,主治胁痛及风疹瘙痒症。

(2)药饼热敷熨:将药研极细末,加入适量面粉做成饼状,或蒸或络;或者是用面粉蒸饼,将药物细末置放热饼之上,贴敷患病部位或穴位,凉后即可弃掉。

(3)药末热敷熨:将选定的药物共研细末,或将所选用的药物捣烂,直接置放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巾敷。

(4)药液热敷熨:将药物煮熬,用纱布蘸取药液,直接贴敷于患病部位。

(5)药渣热敷熨:将选好的药物煮熬,去法存渣,用其药渣热敷于患处,并施盖纱布等物,或用热药汁滴沾,以防散热太快。

 

2.热水袋敷熨:将热水倾入热水袋(亦可用橡皮袋、高温瓶等代替)内,水量不要超过热水袋的三分之二,然后排出热袋里上部多余的空气, 将盖拧紧,直接贴敷于患病部位。

 

3.水温热敷熨:将水烧热,先在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然后把敷布放到热水中浸透,捞出,拧去多余的水分,直接热敷于患处,上面用油纸或塑料薄膜敷盖,再用棉被包好,保温。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一般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

4. 酒精熨法:取酒精适量,炒热后用棉布包裹,趁热熨胸腹部及四肢关节。主治:饮食停滞致胸膈满闷不舒,或大便溏泄及因风湿所致之关节痛。

 

5. 酒熨法:用老白干(60度以上的烧酒)煨热,取棉布2小块。蘸热酒搽沫患部,布冷则换热布,轮流使用。主治:气郁不舒及跌损等症。

 

 6.沙热敷熨:取适量沙粒、放入铁锅内炒热至人体能耐受的程度,直接热敷于患处或用布等物包裹,热敷于患处。

 

7.铁末敷熨:取适量干净铁末,倒入铁锅内炒红,取出降温,装入布袋,并在铁末中洒适量陈醋,双手揉搓,使铁末与醋充分搅拌均匀,待铁末有热感,再继续揉搓10分钟,置放患处贴敷。例如用生铁落适量,加入少量酒炒至极热后贮于布袋中,熨患部。可治胸胁满闷、四肢关节部胀痛。

 

8.砖瓦热熨:取适宜青砖或瓦片,置炭火或煤火中烘热,用布包裹,轮流熨患处。

 

9. 灰熨法:用木柴灰适量,加入适量之开水(和成团即可),置锅中炒热,用棉布包裹,置脘腹熨之。可治胸膈满闷,食滞泛酸等症。

 

10. 其他热敷法

 

(1)盐热敷熨:选取颗粒大小均匀、没有杂物的盐适量,倒入铁锅中,用小火慢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待温度达55~60℃时,倒入布袋内,将口扎好,置放患部,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例如取食盐适量,文火炒热、用棉布包裹,用以熨脘、腹部,可治因寒邪所致的胃脘痛、腹痛及吐泻等症。

(2)葱热敷熨:取适量新鲜葱白,捣烂后置放铁锅内炒热,趁热取出,用布包裹,置放患处贴敷。例如取葱白适量,切碎(1~2厘米长短),加入酒炒热,用棉布包裹,趁热熨腹部,可治寒邪凝滞所致之小便癃闭及产后瘀血凝滞之少腹痛;亦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致阏血凝滞之症。

(3)姜热敷熨:取适量新鲜生姜,捣烂后置放铁锅内炒热,趁热取出,用布包裹,置放患处贴敷。例如取生姜适量捣烂,去汁取渣炒热,用棉布包裹,用以熨(心)胸胁等部,若姜渣冷,则可加入姜汁再拌炒热以熨之。可治因寒邪所致这胸胁痞及痰湿积滞等症。

(4)醋热敷熨:取适量盐放入铁锅内爆炒,取适量陈醋酒入盐内,边洒边搅拌均匀,醋洒完后再略炒,迅速倒在布上包好,趁热巾敷患处。

(5)蚕豆熨法:取蚕豆适量,入锅中用文火炒至极热,贮于布袋中,熨四肢关节部。主治关节酸痛。

【临床应用】

 

(1) 哮喘(阴寒型)

石菖蒲12克,生姜30克,葱白3根,艾叶一把。上药共捣烂炒热,用布包裹,趁热贴敷肺俞穴。

 

(2) 胃脘痛

香附8克,乳香3克,小茴香6克,陈皮6克,三棱3克。将上药共为细末,熬炼成膏状,趁热贴敷中脘、胃俞穴。

 

(3) 尿潴留

栀子7枚,大蒜1枚,盐少许。将三味共捣烂如泥膏,抹在纱布上,趁热敷于肚脐,包扎固定。

 

(4) 大小便闭

连须葱白1根,生姜一块,淡豆鼓20粒,食盐2小匙。将上四味共捣烂,做成糊饼状,烘热,贴敷脐中,以帛扎定,良久透气,小便自通。

 

(5) 遗尿

五味子12克,桑螵蛸10克,车前草20克,元胡12克,桂枝6克,青木香20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或煎后取汁,调拌葱水或姜汁成糊状,烘热后,贴敷关元、水道穴。

 

(6) 乳痈

蒲公英60克,连翘60克,乳香30克。共为细末,再将适量米醋加热,放入药末调匀,趁热贴敷患处,纱布固定,6小时1次。

 

(7) 吹乳

用葱一大把,捣成泥膏状,涂敷乳房约1厘米厚,其上覆盖热水袋等温热物以暖之,须臾汗出,肿痛立消。

 

(8) 阴挺

蓖麻仁30克,捣烂,临睡前将上药用热粥拌匀,搅成膏状,将患者头发分开,趁热贴敷于头顶百会穴,注意保温,约2小时后子宫缩入,则可将药膏洗去。

 

(9) 闭经

大黄12克,元胡12克,木香8克,桂枝2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2克。上药共为细末,加适量食盐炒热,贴敷腰部,少腹部。

 

(10) 鹤膝风

大南星炮去皮,研细末,入米醋调,敷绢帛之上。烘热贴之。

 

(11) 五迟症

菖蒲20克,艾叶30克,川芎1.2克,羌活10克,穿山甲3克,茯苓12克,五味子12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调拌鸡蛋清或麻油,温热后贴敷关元、囟门。


 
(12) 痄腮

胡椒粉1克,小麦粉8克。将上二味以温水共调成糊状,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更换一次,连用数日可愈。

 

(13) 脱肛

五倍子炒黄为末,放热鞋底上抵之即收。

 

(14) 酒糟鼻

 桔核3克,核桃仁1个,将桔核微炒至黄,晒干研末;核桃仁亦研碎 为末,二药混匀,共以温酒调之。睡前趁热贴敷于鼻上,晨即洗去。

(15) 跌打损伤

红花30克,当归15克,苏木20克。三味药加水适量,熬至稍稠,用数层纱布包裹药渣,贴敷患处。药液淋其上,凉即换,每日2次。

 

(16) 毛虫伤

芋头1个,煨至将熟时,取出捣烂如膏状,趁热贴敷患处。

 

【注意事项】

 

(1)患热病、高血压及过敏素质者不宜用此法。

(2)热敷疗法的温度一定要适当。温度过高则易烫伤皮肤或使病人汗出过多而引起休克,但也不要因温度不够而影响疗效。

(3)操作方法要得当。要按患病部位或经络穴位贴敷,并使病人保持体位舒适。

(4)在使用本疗法的同时,可配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5)在热敷过程中,患者如感觉不适或局部有不良反应,则应立即中止热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验偏方300个!!!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冬病夏治5字诀
【道家秘方】《道家药力三绝方》练功秘方
偏方大本营,每天二十方(之六)*
家家必备的中医“外治”法
3 外科疾病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