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心致和———关于生活本真的思考
宁心致和
雕塑作品——《鸡》?
摘要:假使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都得到满足,他会是什么感受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及的是隐藏在人的显性追求之下的人的内心需求。我认为答案就是“宁和”。这篇文章里我将阐述我得出这个答案的过程以及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期间的个人收获也一并记在这里。
雕塑——《鸡》2号侧面?
论及艺术或艺术品,我常苦于思索而始终不敢妄言,若有可向他人学习之机,必谦心求教。然而作为一名自小热爱画画的人,对于自己所钟爱的并且时刻相伴的事无论如何会有自己的一点点想法,而这点想法即是我作品借以存在的灵魂。有人说:艺术家用作品说话。我想这是很正确的。倘若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文字,站在作品本身的角度,作品有它自己的发言,观者若有心与之对话,其中滋味必能得之一二。就艺术本身而言,艺术不过是一个外壳,是艺术家借以表达自身的一件工具罢了。倘若不明就里,为艺术而艺术,岂不是舍本逐末,成了艺术的奴隶。因此这篇文字里我所能说的只能是除此之外属于我个人的创作心路历程。
其实创作这条路本身是一件作品,这是以“人生即艺术”的思维思考得来的结论。一年前,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于人生,同许多人一样,有过一些思考,但总零乱或碎片化,故不深刻而全面。因为年轻,所经历所感悟的实在算不得什么,也不敢妄给人生下结论。于是最好的办法是于成长中不断革新,不断探索,所谓“年轻态”应该也就如此吧。因此这点思考终将被下一阶段更新,它只不过是建立在这一年来所作所为,所感所悟而得出的结论。一颗成长的心必将不断怀疑自己,建立新的自己,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是在怀疑,推翻,重建,新生中徘徊反复,属于他的个人风格只有一个字——“变"。这一点也是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一点点所得。若言及毕业作品,不单单观众所见的《鸡》,向观众的交代应该还有我创作中的个人成长。
雕塑——《鸡》2号正面?
很早以前我就有创作这样一组作品的想法。我家住在农村,家里常养家畜。每到傍晚,夜幕尚未降临,父亲赶着牛从山上回来,母牛刍着草,小牛调皮的嬉闹;猪在圈里嚎叫不停;园中的鸡群扒着树叶簌簌作响;妈妈提着水桶到井口打水调猪食……生活琐碎繁忙却是一派祥和,他们不念过去,不畏未来,内心安宁平和,所谓美好生活莫过于此吧!那时,妈妈偶尔会叫我喂鸡。我舀一勺谷子,“啾啾……"唤几声,鸡群便如洪水般奔腾而来,公鸡有力的脚掌踏在土地上发出坚实而浑厚的声音如战鼓,母鸡肥胖的身体摇晃着像山上飞奔而下的巨石,带着无数的小鸡如碎石,场面气势恢宏。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拿出速写本坐在旁边画上几笔。当夜幕还只是一层轻纱的时候,大小鸡们开始餐后的休息。各个呆立着梳理一整天的疲惫,其姿态各有味道。有时候我的思绪常不期然的想到有一天我会做这样一件作品,讲述这样一个场面,告诉人们幸福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安宁。
局部?
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想过真有一天将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变成现实。离开家乡来到杭州,我的步调重新变得急促,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将人卷入无尽的浮华里,或是工作名利,或是知识技能。总是来不及疲惫便又要打起精神像可怜的漂流瓶载着别人的心愿不知所向的拼命漂流。我当初那份小小的幸福仿佛从来就没有被带出那个小小的乡村。当我终日忙碌而一无所获,我开始思考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光是我,还有我们的城市,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当人们奔波劳碌,为了自己所谓的梦想精疲力竭,人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是为了有一天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吗,是为了有一天牵手心仪的异性吗,是为了有一天打开电脑看到满屏幕自己的照片吗,是为了有一天上街开着豪车,身着名牌吗,是为了有一天万人瞩目吗,是为了有一天纸醉金迷吗?表象背后的动机绝没有这么简单。但倘若我们从结果出发,假使人的欲求都得到满足,则何如?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的那一刻,人的心该是幸福的,愉悦的,宁和的。如此我们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一开始只是想获得那份愉悦感和内心的宁和,这种心理直接外化为世俗的种种追求,显然大多数人都走了弯路忘了出发的目的。我意识到我犯的错也正在于此。
局部?
虽然如今的我并不那么轻易笃定一条理论,这个思路所得出的结论在我看来也并不能肯定的将其奉为真理,然而我却愿意依照这个结论的指导开始新的生活,直到现在也如此。那么这是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呢?
当你清楚的知道你想要的只不过是内心的宁和,你还会拼命的追求与之没有多大相关的物品么?1因为不再费力去追逐那些与生活本真无关的事物,我省下许多精力来思考更多有意义的问题。曾经那样的渴求真理,对于先贤明哲的观点奉若至宝。而今对于许多书中的答案不再轻易笃信,甚至自己苦思良久之所得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自己推翻。我开始学会质疑,自己独立的思考寻求答案。渐渐明白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要义原是独立于个人之为人的精神立场,思想不被任何思维框架所限定,不耽溺于任何思想牢笼,独立思考寻找真理2。虽然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做到,但当你独立思考分析,是非曲直你也就看的更加明白,对于许多曾经不能理解,或是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以另外一种胸怀去理解与包容,对于周边的人和事真正学会尊重与宽容。通过这些思考,我发现我的人生开阔了许多,不再有那么多烦恼与忧愁,不再抱怨什么。生活中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自然而然,我的内心从来没有如此安宁,所谓“释然”大概如此。我回想起当初在家时的那份安宁,似乎在城市里我找到了那种感觉。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和将这种心态倾注于作品之中的愿想,我开始创作《鸡》。
速写?
速写?
我把从前画的鸡的速写重新整理了一番,细细的回想画时的感受,不断对鸡的造型做抽象的提炼。其间参考了中国古代雕塑和布朗库西的作品。因为中国古代雕塑大多具有雄浑静穆,简约大气的风度,特别是佛像雕塑,更有涤荡心灵的感染力。它们的造型多简练古朴,线运用较多,这样的塑造手法无疑很好的传递了佛家的义理。而布朗库西作品所抽象出来的造型对于他所要表达的内涵往往契合的完美无瑕。他的《飞鸟》、《睡》等作品简洁却能把他所要传达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一点是少有艺术家能做到的。根据对先贤养分的把握,我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式将鸡的造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做良好的结合。创作过程中对造型反复修改和进行新的尝试,勤与导师讨论作品的造型,最终在2013年底,我完成了作品主要三只鸡的造型。
然而一件好的作品绝不止于考究的造型,更多的应该是其所承载的内涵。而这内涵该是其作者赋予的,如果我自身没有思考,作品便不会有值得观众思考的地方。因此寒假开始,我重新开始思考什么是“宁和”?
一个问题仅凭思维去解答恐怕并不能接近其真相,唯有亲身去体验,在实践中才能更接近真理。我想“宁和”这样的字眼唯有在生活中体会才会有所体悟。
曾经我以为“宁和”是像我的父母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的生活着,不念过去的酸甜苦辣,不畏惧将来。他们抱有对生活最朴素的态度。他们不会也不需要去想该有怎样的生活,对于已拥有的他们感到满足。我试着像他们那样生活。将过去阻隔,放下对未来的责任,只是过好当下,满足于当下的平静。这样的生活大致持续了一个月。这些日子,我几乎不为任何事情烦恼,每天读读书,锻炼锻炼身体,吃自己想吃的美食,和朋友聊闲天……也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安逸不该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年轻人应该去奋斗,为了理想,为了事业去努力。然而我的看法是:当一个人树立一个目标,他便限定在这个目标里了。只有当你了解这个目标之于你的意义你才能自由的在这份限定中有所作为。
这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似乎很令人羡慕,然而我却又发现了问题。虽然这期间我深刻体会了慢生活的含义,我真正变得不骄不躁。但我却似乎渐渐失去了那颗警醒的心,少了对内心的观照,对生活本真的警觉,生活中没有了“思索”。我慢慢被这种过分的安逸所淹没。我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当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的远了忘记了出发的目的,你必须回到原点。于是我又问自己初衷:什么是“宁和”?
局部?
纵观一路走来的轨迹,发现我虽生活变得愉悦,但我似乎只是生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而忽略了外在世界,忽略了作为社会人的基本前提,将自己与外界阻隔,不小心掉入了自己的思维陷阱。原来很多时候不是他人束缚你的思想,禁锢你的其实是你自己。当你了解问题本身,你其实已经找到了答案。当我意识到症结之所在,我对“宁和”的理解便自然得到了补充。
真正的宁和不是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安逸的活好当下,而是懂得怀念和珍惜过去的辛酸甜苦,懂得敬畏未知,不把自己架空在当下和自我当中,时刻明晰自己内心的诉求,放下对这个世界的固有看法,用全身心投入其中去体验,去经历,在这样一种状态中慢慢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广阔。
如今我正这样生活着,但我保持对自己的质疑。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有新的想法,推翻现有观点,那又如何呢?有革新才会有成长。
作品《鸡》的完成融入的是我这一年来的生活体会,不参杂与之无关的矫饰。因此作品最后形式和材料选择上,我选择让作品以自然原始的材料呈现我最初脑海印象的同时,在某些细节处表达我的思考。我希望人们能够在其中看到这份宁和,坦然面对生活,放慢脚步,多一些思考、理解和包容。
201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东庆素描(速写)作品
速写作品欣赏
清德化窑白釉妈祖神像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的名言美句子大全
陈寿民谈父亲陈子庄
校园“女脸狼身”雕像惹争议,是大众不懂艺术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