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城飞将”VS“李广难封”,卫青、李广千年是非之辩(上)

        


                                    (汉之大将军-卫青)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一、龙城飞将指的是谁?

 

   一首慷慨雄浑的《出塞》,吟诵千年,显示了诗人王昌龄及后来者对“国之良将”的崇敬与追思。诗人在诗中所提到的“龙城飞将”,以前多通俗的认为是汉将军李广,因为李广号称“飞将军”;后又研究认为龙城代指卫青,飞将代指李广,“龙城飞将”指的是以卫青李广为首的抗击匈奴的英勇战将。这是一种和稀泥的解释,其实,诗人笔下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大将军卫青,原因如下:

   1、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取得胜利。在此之前,汉对匈奴一直处于守势,这是汉匈作战史上首次取得辉煌战果,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了汉匈战争的转折点,有点类似于抗日时期的“平型关大捷”。因另外三路兵马两路失败(其中包括李广一路),一路无功而返,卫青的这次胜利则更显的珍贵,汉武帝因此加封卫青为“关内侯”。

   卫青首次出兵便直捣龙城,取得辉煌战绩,“龙城”之称,自然是指卫青了,卫青作战善于奇袭,在大漠经常率军疾驰如飞,称为飞将也不为过。而李广终其一身从未到过龙城。

   

   2、此诗中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是汉代北方的天然屏障,李广虽然勇武,但本人职位其实并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也并未取得很大的军事成就。做到“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正是当时的军队最高指挥者大将军卫青,卫青对匈奴七战七捷,并在与匈奴单于最后的决战中获胜,威名远震,自然更符合“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历史描述。

 

   3、王昌龄本人对卫青十分推崇,还写过一首《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这首诗写的正是卫青与匈奴单于决战漠北的情境。

   综上而言,“龙城飞将”指的就是卫青。只是因为诗中“飞将”二字,而李广恰号称“飞将军”,便认为“龙城飞将”为李广,则实为不妥。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个错误类似于苏轼《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仅仅因为“羽扇纶巾”四字,便认为此处让敌人灰飞烟灭的是诸葛亮,这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隔离语境孤独的看待问题。前面几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算是白写了,前面歌颂着周瑜的少年英雄,一下转到诸葛亮身上,单从文意上讲也是很突兀的。而“羽扇纶巾”只是古代儒将的一种“流行打扮”,后来由于《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才成为了诸葛亮的“专用行头”。再从史实上讲,赤壁之战虽为孙刘联军,但周瑜率领的吴军则是火烧赤壁破曹的当仁不让主力,而苏轼本人自然是没看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了,所以不受此“拔高诸葛亮”之偏离史实的影响。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汴梁说史 | 诗词里的生猛汉将
李广和龙城的有趣关系
卫青鲜为人知的逆袭之路——七战七捷的他竟是私生子?
醉读诗词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关键不是李广 而是夺取了这个关键地区的卫青“但使龙城飞将在”,说的不是李广,而是夺取了这个关键地区的卫青?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