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第十届中国医师奖

陈灼怀,男,1938年7月出生,广东省兴宁人,技术职称为主任医师,于2001年退休,其后被医院返聘,至今仍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呼吸道肿瘤、骨肿瘤、胃肠道肿瘤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1956年,陈灼怀考入了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医疗系学习,1960年,尚未毕业,他就被院方以优秀生选送参加病理高级师资班培训,为了获得全面性培养,陈灼怀经过培训后返回临床实习,并于1961年毕业于医疗系,同年,他进入了中山医学院病理教研组肿瘤研究所,在梁伯强教授、秦光煜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教学和临床病理医疗工作。1964年,华南肿瘤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成立时,受梁伯强教授的派遣,陈灼怀参与筹建医院病理科的工作,并挑起了主持日常临床病理医疗任务,参加全院性查房和会诊工作。

1984年,受深圳市卫生局的邀请,陈灼怀离开中山医学院,投身到深圳市特区医疗建设中。1985年,时任肿瘤医院院长来到深圳,诚恳邀请陈灼怀返回肿瘤医院,为此,该院院长还许下三个承诺:一是将任陈灼怀为病理科主任;二是聘请其为副教授(陈灼怀当时的职称为讲师);三是将提供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相比深圳的一片黄沙和未卜的前程,这三个承诺都无比诱人,可是,已经决心扎根深圳的陈灼怀还是婉言谢绝,坚持留在特区工作。三个承诺和一个婉言谢绝,无不体现出陈灼怀业务水平和医德修养。

到深圳特区工作后,陈灼怀始终致力于深圳市的病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特区和特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病理事业也跟着向前,从初建病理科的4人,发展至今的100余人,全国各地和海外留学的专业人才都被吸引到深圳参与病理科的发展。面对队伍的不断壮大,两个问题摆在了陈灼怀的面前,一是如何提高年轻医生的业务水平,二是如何做好本科室的团队以及特区内各医院的病理专业人士的团结,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为特区的病理事业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力量。

陈灼怀琢磨出发展之道。 一方面,他用传、帮、带的形式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医生。他要求年轻医生严格遵守病理工作操作要求,密切联系临床,他还亲自带领年轻医生与临床,和其他辅助科室共同讨论疑难病例;亲自带领他们参加省病理学会举办的各种业务活动,增长见识和提高理论水平;他还和同事一起致力于举办学习班,邀请国内知名病理专家来深讲课,传授知识。经过几年的努力,年轻医生的业务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此外,陈灼怀也注重培养业务骨干,为年轻医生创造机会,让年轻医生有努力向上的动力,而他也甘当绿叶,默默奉献。另一方面,陈灼怀的博大胸怀让他成为深圳各大医院病理科的坚强后盾。各大医院建立病理科时,病理同仁纷纷向他求助,他一一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正如市二医院一位同仁所说:“陈主任不仅是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也是我们深圳医院的病理科主任”。在团结向上的氛围中,陈灼怀和各医院病理科同仁一起,共同推进深圳特区的病理事业,使深圳病理事业成为广东省的一支有生力量。每当省病理学会和病理医师协会领导提起深圳病理专业取得的成绩时都会谈到,这和陈灼怀主任的努力分不开,深圳病理事业凝结着他的辛勤劳动。

作为临床病理医生,陈灼怀行医50多年,工作态度始终是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在他的理念中,病理医生的工作就是要面对临床,为临床第一线服务,就是为病人服务。在此理念下,陈灼怀积极配合临床医生,不管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节假日,甚至是深夜,只要临床医生需要快速冰冻切片,他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做好病理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所需的重要依据。此外,陈灼怀认为,作为临床病理医生,认真负责是必需的,做任何病理诊断都必须联系临床,参阅临床详细资料,不能单凭送来的病理标本就草率地做出病理诊断。面对疑难病例,更要和临床医生、其他辅助科室共同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有时候为了更准确的病理诊断,他甚至会进入手术室观看手术的情况,与手术医生讨论,以病理资料为基础,做出认真负责可靠的病理诊断。这种事例数不胜数,比如,临床诊断为面颊肿瘤,结果为肝细胞癌转移;牙龈肿瘤为绒毛膜上皮癌转移;骨髓炎为尤文氏肉瘤;骨肿瘤为创伤后骨痂等。对此,《深圳之子》的纪实报告文学中一篇名为《圣手解疑惑,杏林谱传奇》的文章,深入报道了对陈灼怀的这些先进事迹。他深入临床,紧密与临床联系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的医疗生涯中,深得临床医生和同行的钦佩。

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很少与病人直接打交道,对于病理医生的工作,一般人又知之甚少。但陈灼怀心里却始终装着病人,急病人之所急,尽量依时地准确地作出病理诊断。他经常告诉同事:“病人送来病理标本,在等待病理诊断的时候,我们要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们那份焦急的心情,所以我们要依时发出病理报告,千万不要耽误病人的治疗,尽早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也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在和患者的交流中,陈灼怀始终铭记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有的病人接到病理报告,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时会绝望痛哭,这时,陈灼怀会向病人讲解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一次,一位家在广州只身在深圳打拼的年轻女患者得知自己患有鼻咽癌时,精神几近崩溃,当场痛哭。陈灼怀看到后,一面安慰她,一面亲自写了一封信,请肿瘤医院的老同事协助治疗。患者幸好早期发现肿瘤并且获得早期治疗,生命得以延续。后来,该患者结婚生子,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在和病患的沟通中,陈灼怀的耐心和尽心尽力,经常能缓和医患间的摩擦。有的病人想参考其他医院对病理诊断的意见,要求拿病理资料到其他医院会诊,陈灼怀都会主动提供病理资料,尽可能减少病人的麻烦,有的病人对病理诊断的流程不太了解,或者需要做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时,部分患者会有不满和埋怨,这时,陈灼怀始终耐心向患者解释,让患者了解这是准确诊断的需要,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帮助,这份耐心和专业,让患者能够理解,消除疑虑和怨气,对陈灼怀满怀感激之情。在陈灼怀看来,许多医疗纠纷其实是和病患沟通不够而引起的误会,作为医生,应多倾听患者的意见,加强交流,一定会减少很多医疗纠纷和医闹。作为一名病理医生,虽然没有办法时时见到患者,但在一份份满载责任和认真的病理报告中,在每一次和病患仅有的一面之交中,却渗透着陈灼怀处处为病患着想的职业道德和情感。

除了在深圳病理事业上的作为,陈灼怀为深圳市公检法的法医们、南天事务所的法医们,提供无私的帮助,帮助他们在病理诊断上解决尸体解剖的最终诊断,如马凡氏综合症、病毒性脑炎、甲亢危象、病毒性肺炎、输卵管妊娠等。由于诊断及时明确,也平息了不少医疗纠纷。

在辛勤工作的同时,陈灼怀也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工作之余不放松学习,虚心向其他同事请教,学习各种新技术、新知识,如分子病理学方面等等。他撰写多篇论文,参加编著《实用肿瘤学》、《鼻咽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与华南农学院教授主编《家畜家禽肿瘤学》。1981年,他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年,他还获得“第三届广东省优秀图书奖三等奖”;1988年,他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15年,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授予他“中国病理事业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行医几十年,对于医生这份职业,对于特区医生的这份责任感,陈灼怀体会颇深:第一,作为一名医生,光有优良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良好的业务技术作为基础,对于病理医生更是如此,比如,十个病理诊断,错了三个或五个,那就成庸医误人了。第二,做好本职工作,分工不同,病理医生是幕后工作者,虽然会有寂寞,但要忍受得起那份寂寞,做好绿叶的工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病理医生更要经受得住诱惑,看轻名利,只有稳扎稳打埋头苦干,方能做出成绩。第三,作为参与了深圳早期建设的医生,一定要做好团结工作,深圳是移民城市,人才来自五湖四海,只有互相尊重,相互协作,拥有博大胸怀,才能让深圳的病理事业越走越远,更上一层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理科简介
让病理走进临床 让临床信任病理——病理诊断的误解
细数临床对病理的五大误解
如何认识诊断失误
被误解的病理诊断~
医野掇拾:聊聊医生的“医生”那些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