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首研波 | 砥砺前行 莫问前程(上篇)

简介



    李明,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 3.689) 中青年编委(Section Editor)。复旦大学第四十四届学生委员,复旦大学首届书院之星。曾获复旦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单项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三等奖,“德济-克卿”优秀医学生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校内二等奖。承担复旦大学“望道学者”项目,“正谊学者”项目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以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2篇。多次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2017年获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019入选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AATS)TBC-Competition项目和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年会(ESTS)Poster Competition项目。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其实对我来说,做科研的想法是从中学就有的,那时候觉得做科研是一件富有创造力,可以为人类谋福祉的事情。但是真正走上科研这条道路却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在光华楼看到学校关于“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的宣传,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原来作为一名本科生也可以去做科研。

第一次的课题申请,其实并不顺利,但是FDUROP会给我们反馈以及很多次申请的机会,那时我便在心里暗暗较劲,下一次一定要成功立项,也终于如愿以偿在大一下学期申请到了望道学者项目。

在选择实验室方面,我一开始找到的便是中山医院的老师和课题组,因为我想不论做什么样的科研,我以后的本质还是一名医生,我想去做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我想离临床更近一点。

我记得在克卿书院优秀学生答辩的时候,彭裕文院长曾问我是如何看待临床和科研的关系的。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会经常去思考,作为一名医生,又该去做什么样的科研?

我想作为复旦上医的学生,我们是要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我们要有成为国家医学未来的情怀和担当,要有推动世界医学发展进步的勇气和志向。

我的导师曾说,仅仅去作一名医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一名医学家。

我很喜欢尼克病院这部剧,因为我在这部剧中,看到了外科启蒙阶段的医生们在医学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奋进。

不过百年,外科就已经发展到超乎我们想象的地步,从死亡率300%到我去年在AATS上见到的第四代da Vinci Xi系统,这种进步,我想正是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初心,为健康服务,为生命科研。

第四代da Vinci Xi系统

 AATS2019 现场

不论愿不愿意,做医生总归是要去做科研的,而做科研,我想最重要的是需要去热爱,需要有一种勇气和韧性。

心之所向,

虽是素履荆棘,也必将勇往直前。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作为本科生起步去做科研,这条路注定一开始就要走的格外艰难。不仅要白手起家,还要去兼顾学业和生活。但其实只要愿意去坚持,总会有办法去解决,也总会有一天守的云开。

我至今仍记得我第一次去中山医院找到我的课题指导老师的时候,他和我说的一句话,“我不会给你什么课题,需要你自己去想,但是想好了你可以来问我,我给你指导意见”。

就这样从一开始连PubMed都不知道,到申请到第一个课题,发表第一篇中文核心,第一篇SCI,到站在全国学术会议的发言台、颁奖台,再到步入AATS的殿堂,成为SCI期刊编委,每一步走得都是既艰辛又庆幸,但就是这样,这条路硬是走了过来,并且在未来也将继续走下去。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最艰难的时候也想过要放弃,特别是在江湾枫林两地昼夜奔波的时候,在一份标书,一篇论文修改到自己再也不想看到自己辛苦写的东西的时候,在自己的得意作品被拒稿十次的时候,在每一次不分昼夜去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的时候。

但是,每当一个又一个问题被解决,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的时候,想想那些曾经熬过的夜,在那一刻都是值得的。

我曾听到庄骐源学长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要想知道我付出了多少,或许只有枫林天空上的星星知道”。

当时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但是当我自己也在付出的时候,我才懂得,或许对于每一位做科研的本科生而言,都会每天在这片星空下期许着明天吧。

每一步都走的艰难,但是每走过的一步又都会给自己莫大的激励,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笃定的走下去。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是我最想送给每一位走在医学道路上的学弟学妹们的八个字。

除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外,我想我们还要不时抬头看看这片星空,而参加学术会议便是极好的机会。从国内到国外,视野随之不断扩大,领略到中西方的学术交流和碰撞,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胸心外科国际顶级会议AATS,会议上我被那些医生的渊博学识,文献积累,敏捷的思维和极强的思考能力所震撼。

特别是在专题辩论中,正反方都会针对对方的观点的“漏洞”引经据典,逐个击破,这种扎实的学术基础让我不胜唏嘘,每每想到都汗颜不已。

              AATS大会现场

我常常会去想,我该如何去做科研,我又该去做什么样的科研。

做科研一方面确实是为了自己,为了那些条条框框,但是更多时候,我更想去做出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我做的研究对整个命题的推动只是微乎其微,但是我想只要有所推动就好。

在AATS会场上,我一直都很感动,因为我真切的看到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孜孜不倦的为了医学的进步,患者的病痛,未知的探索去不断努力。

尽管一项小小的工作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人类的进步和探索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前路漫漫,我们每一个人要去学去做的还有很多,看到会场那些大师们寥寥无几的头发和斑白的双鬓,我不禁感叹:

几代芳华如斯,

莫问前程几何,只是砥砺前行!


希望之春,未来可期

在复旦大学书院之星的终审答辩时,徐雷副校长曾问我,如果离开学院和书院的帮助,我又是否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书院之星答辩合影

我想如果没有复旦,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很庆幸我能跻身复旦,去瞥见这片灿烂的星空。

我很喜欢AATS上来自Cleveland Clinic的Eugene H. Blackstone教授演讲时提到的,

If not now, when? 

If not us, who?

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学校、学院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我选择的方向和科室是中山医院胸外科,导师是王群教授,研究方向是肺癌、食管癌相关分子机制与临床。这也正是我最初找到的课题组所在的科室。

我很感激我的两位引路人,胸外科冯明祥副主任医师和詹成青年研究员,前者是我两项课题的指导老师,后者是我所在王老师课题组的“大师兄”。其实在上医,在中山,很多老师都会如此,倾囊相授,亦师亦友。

很多人会问我是如何早早就确定科室和方向的,其实最初我也没有想过要选择胸外科,我只是想过要去外科,但没有想过具体的方向。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选科室也是如此,没有假如怎么样会更好,只有当下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临床医学的每一个分支都充满未知和挑战,都会激发你的无限兴趣和潜能。所以我觉得与其选择一个自己感觉会喜欢的科室,倒不如选择好一个科室以后再去慢慢的喜欢。

最后的一段话,我想分享给所有走在漫漫医学路上的学弟学妹:

医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对科学问题的探赜索隐,也不仅在于对病魔,对死神权威的挑战,更在于这段从医的经历,可以有幸让我们以一名旁观者的姿态去阅尽世间冷暖,人生百态,去窥探到这世界上更多的未知,这人世间更多的光明和阴暗。

慢慢的就会明白,医院,在这个带给无数人希望,又令无数人绝望的地方,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对于旁观者是故事,而对于亲历者而言,却是切身的喜悦与感伤。

愿世间再少一些病痛,

愿这世界赐予我们战斗下去的力量!



Timeline


2014-2015(大一)


     找到课题指导导师中山医院胸外科冯明祥副主任医师,申请到第一个课题复旦大学“望道学者”计划。

2015-2016(大二)


     成为复旦大学第四十四届学生委员;发表第一篇论文(中文核心)。

2016-2017(大三)


     申请到基础医学院“正谊学者”课题;发表第一篇SCI论文;参加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二等奖;获得克卿书院优秀医学生。

2017-2018(大四)


     参加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做大会发言;获得复旦大学首届书院之星。

2018-2019(大五)


     参加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AATS),入选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年会(ESTS)壁报展示;获得复旦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单项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校内二等奖;累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总影响因子逾21分;选定中山医院胸外科。

2019-2020年(大六)


   入选并担任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 3.689) 中青年编委(Section Editor)。



To be continued...


本期中,李明学长为大家带来了自己科研经历的介绍,请大家期待下一篇李明学长更多真情流露的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海泉教授:这样筛查,让肺癌无处遁形!
从7张床位做到中国最大胰腺肿瘤中心之一,他说秘诀就是这8个字!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快看新鲜出炉!2020中国医院排行榜 你家乡医院有没有上榜
【师德师风】我的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雷群英教授
复旦'学术之星'特奖 | 科研最厉害的复旦研究生,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