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实践与补遗------杂谈医话:用药利弊谈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好处的经验交章较多,讲其弊处的文章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和不足,为此我想通过几个病例谈一谈这个问题,以引起诸位同道的注意。
   病例l.去年我曾治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中等个子,微胖,45岁,主症,手脚心发热,心悸,出汗,心烦易怒,大便略干。舌淡苔白,脉双关滑数尺部不足。月经不调,一月有两月无。辨证:肝肾阴虚,虚阳外露。用方: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七剂,二诊除手脚心发热外,其余症状均减。
改方用二仙汤合三物黄芩汤:
   仙灵脾30g  仙矛10g  巴戟天10g  黄柏12g  知母12g  当归10g  黄芩30g  苦参10g  生地15g  地骨皮30g  七剂,水煎服。
用药第二天病人就打电话给我说药喝不成,一喝就吐。我问饭前喝的还是饭后喝的,答之,饭后。我告之,再喝时先嚼两片生姜,病人听之,再服。晚上电话又打来告之,还是不行,刚喝下去就吐出来了,我告之停服,将剩余几付药提来,我将其中的苦参捡出,又放入姜半夏再服未再发生呕吐现象。
   此案之所以发生呕吐现象实为苦参所为,我临床多年,深有感受。苦参苦寒燥湿,清热杀毒,效果很好,但其副作用也甚为明显,我所用的苦参病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发生呕吐。只要取掉苦参即好,有时非要用时,不得不加入生半夏和大量生姜,但是仍不理想,病人反映服后虽说不吐了,但总有一种想吐,吐不出来的难受劲。这说明苦参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诸位同道在用苦参时要引起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病例2. 2010年9月间,曾治一例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27岁,女性,瘦高个子,面黄兼暗,眼珠黄,舌尖边红苔白腻,能食,大便略干,乏力,月经偏多,色黑,经时略有少腹痛。辨证:阳黄,肝胆湿热兼瘀。西医化验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大幅度高于正常值,明显的是西医的黄疸性肝炎和中医的阳黄证。辨证和诊断均不复杂。然而就是此病竟拖了一年之久,缘于曾先在西安同仁堂国医馆某中医专家处治疗半年,竟然没做一张化验单,按气血不和治疗,后又在省中医药研究所某中医教授处治疗四五个月亦无效,期间也未做化验确诊。对此,我真为某些中医专家汗颜和脸红。现代医学都已经发展到如此科学地步,有的疾病已研究的很准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医,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诊断手段,才能有所作为。上例一纸化验单就能明确诊断,从而很容易就达到准确治疗的方向。然而某些所谓的中医专家确视病人生命为儿戏,瞎治一气,真令人愤慨。扯远了,言归正传。
   此例病人根据辨证我首先用了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十剂,水煎服。二诊时,面色和眼珠黄均减,效不更方,继续用清湿热、活气血之法,出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黄茋太子参: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5g  桔梗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生甘草10g 怀牛膝10g 茵陈30g栀子10g 酒大黄10g 生黄茋30g 丹参30g  太子参30g 十剂,水煎服。
   谁知服了两剂病人打电话告之,这回药吃完老吐,吐得人连饭都不想吃了。我告诉病人先停服,把剩余药拿来,我调整下。而后我反复检看药方,没有发现哪位药能致呕,思之良久,突然想起有一回嗓子痛,就随手泡了一些桔梗和生甘草喝,结果发现很难喝,直想吐。后来也曾经给其它人用过,均反映不好喝。回头再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发现桔梗汤、排脓汤中的桔梗其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量大易致呕吐。看来问题是出在桔梗了,于是将前药方中捡取掉桔梗再服,结果未再出现呕吐。
   此案给人的启示是,桔梗有载药上行的作用,不利于清利湿热,此其一误也;桔梗的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这里无须排脓祛痰,此其二误也;桔梗有刺激气管和食管胃粘膜的副作用,对于胃虚弱的人不适应,此其三误也。实际上在临床上还经常碰到服桔梗呕吐的现象,所以诸位在用桔梗时还是注意这个副作用的。
   病例3. 临床上我很善欢大量使用黄芪,该药补气托表力峻效宏,这是其长。但是该药用之不当也能产生不少副作用。我曾治一位中年妇女,胃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半个月后胃痛胃酸均好转,但新增脘腹瞋胀一症。我就在其方中加入厚朴、砂仁、枳壳、木香一类行气导滞之药,结果效果仍然不理想,病人说还是腹胀,听后,我思之良久,突然想起已故老中医岳美中的一则医话,其中讲到黄芪长久服用能产生腹胀,而且只有陈皮能解,其它行气宽中之药无效。心中一亮,于是提笔在原方中加入陈皮30克,干姜10克,服三剂后腹胀消失,岳老不欺我也。
   此案给我的启示是,一是平是多读书有易于临床,二是即使补药也有弊端,所以用药时要慎思缜密,有规有度,方为上乘用药之法。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好处的经验交章较多,讲其弊处的文章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和不足,为此我想通过几个病例谈一谈这个问题,以引起诸位同道的注意。
   病例l.去年我曾治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中等个子,微胖,45岁,主症,手脚心发热,心悸,出汗,心烦易怒,大便略干。舌淡苔白,脉双关滑数尺部不足。月经不调,一月有两月无。辨证:肝肾阴虚,虚阳外露。用方: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七剂,二诊除手脚心发热外,其余症状均减。
改方用二仙汤合三物黄芩汤:
   仙灵脾30g  仙矛10g  巴戟天10g  黄柏12g  知母12g  当归10g  黄芩30g  苦参10g  生地15g  地骨皮30g  七剂,水煎服。
用药第二天病人就打电话给我说药喝不成,一喝就吐。我问饭前喝的还是饭后喝的,答之,饭后。我告之,再喝时先嚼两片生姜,病人听之,再服。晚上电话又打来告之,还是不行,刚喝下去就吐出来了,我告之停服,将剩余几付药提来,我将其中的苦参捡出,又放入姜半夏再服未再发生呕吐现象。
   此案之所以发生呕吐现象实为苦参所为,我临床多年,深有感受。苦参苦寒燥湿,清热杀毒,效果很好,但其副作用也甚为明显,我所用的苦参病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发生呕吐。只要取掉苦参即好,有时非要用时,不得不加入生半夏和大量生姜,但是仍不理想,病人反映服后虽说不吐了,但总有一种想吐,吐不出来的难受劲。这说明苦参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诸位同道在用苦参时要引起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病例2. 2010年9月间,曾治一例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27岁,女性,瘦高个子,面黄兼暗,眼珠黄,舌尖边红苔白腻,能食,大便略干,乏力,月经偏多,色黑,经时略有少腹痛。辨证:阳黄,肝胆湿热兼瘀。西医化验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大幅度高于正常值,明显的是西医的黄疸性肝炎和中医的阳黄证。辨证和诊断均不复杂。然而就是此病竟拖了一年之久,缘于曾先在西安同仁堂国医馆某中医专家处治疗半年,竟然没做一张化验单,按气血不和治疗,后又在省中医药研究所某中医教授处治疗四五个月亦无效,期间也未做化验确诊。对此,我真为某些中医专家汗颜和脸红。现代医学都已经发展到如此科学地步,有的疾病已研究的很准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医,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诊断手段,才能有所作为。上例一纸化验单就能明确诊断,从而很容易就达到准确治疗的方向。然而某些所谓的中医专家确视病人生命为儿戏,瞎治一气,真令人愤慨。扯远了,言归正传。
   此例病人根据辨证我首先用了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十剂,水煎服。二诊时,面色和眼珠黄均减,效不更方,继续用清湿热、活气血之法,出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黄茋太子参: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5g  桔梗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生甘草10g 怀牛膝10g 茵陈30g栀子10g 酒大黄10g 生黄茋30g 丹参30g  太子参30g 十剂,水煎服。
   谁知服了两剂病人打电话告之,这回药吃完老吐,吐得人连饭都不想吃了。我告诉病人先停服,把剩余药拿来,我调整下。而后我反复检看药方,没有发现哪位药能致呕,思之良久,突然想起有一回嗓子痛,就随手泡了一些桔梗和生甘草喝,结果发现很难喝,直想吐。后来也曾经给其它人用过,均反映不好喝。回头再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发现桔梗汤、排脓汤中的桔梗其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量大易致呕吐。看来问题是出在桔梗了,于是将前药方中捡取掉桔梗再服,结果未再出现呕吐。
   此案给人的启示是,桔梗有载药上行的作用,不利于清利湿热,此其一误也;桔梗的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这里无须排脓祛痰,此其二误也;桔梗有刺激气管和食管胃粘膜的副作用,对于胃虚弱的人不适应,此其三误也。实际上在临床上还经常碰到服桔梗呕吐的现象,所以诸位在用桔梗时还是注意这个副作用的。
   病例3. 临床上我很善欢大量使用黄芪,该药补气托表力峻效宏,这是其长。但是该药用之不当也能产生不少副作用。我曾治一位中年妇女,胃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半个月后胃痛胃酸均好转,但新增脘腹瞋胀一症。我就在其方中加入厚朴、砂仁、枳壳、木香一类行气导滞之药,结果效果仍然不理想,病人说还是腹胀,听后,我思之良久,突然想起已故老中医岳美中的一则医话,其中讲到黄芪长久服用能产生腹胀,而且只有陈皮能解,其它行气宽中之药无效。心中一亮,于是提笔在原方中加入陈皮30克,干姜10克,服三剂后腹胀消失,岳老不欺我也。
   此案给我的启示是,一是平是多读书有易于临床,二是即使补药也有弊端,所以用药时要慎思缜密,有规有度,方为上乘用药之法。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好处的经验交章较多,讲其弊处的文章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和不足,为此我想通过几个病例谈一谈这个问题,以引起诸位同道的注意。
   病例l.去年我曾治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中等个子,微胖,45岁,主症,手脚心发热,心悸,出汗,心烦易怒,大便略干。舌淡苔白,脉双关滑数尺部不足。月经不调,一月有两月无。辨证:肝肾阴虚,虚阳外露。用方: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七剂,二诊除手脚心发热外,其余症状均减。
改方用二仙汤合三物黄芩汤:
   仙灵脾30g  仙矛10g  巴戟天10g  黄柏12g  知母12g  当归10g  黄芩30g  苦参10g  生地15g  地骨皮30g  七剂,水煎服。
用药第二天病人就打电话给我说药喝不成,一喝就吐。我问饭前喝的还是饭后喝的,答之,饭后。我告之,再喝时先嚼两片生姜,病人听之,再服。晚上电话又打来告之,还是不行,刚喝下去就吐出来了,我告之停服,将剩余几付药提来,我将其中的苦参捡出,又放入姜半夏再服未再发生呕吐现象。
   此案之所以发生呕吐现象实为苦参所为,我临床多年,深有感受。苦参苦寒燥湿,清热杀毒,效果很好,但其副作用也甚为明显,我所用的苦参病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发生呕吐。只要取掉苦参即好,有时非要用时,不得不加入生半夏和大量生姜,但是仍不理想,病人反映服后虽说不吐了,但总有一种想吐,吐不出来的难受劲。这说明苦参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诸位同道在用苦参时要引起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病例2. 2010年9月间,曾治一例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27岁,女性,瘦高个子,面黄兼暗,眼珠黄,舌尖边红苔白腻,能食,大便略干,乏力,月经偏多,色黑,经时略有少腹痛。辨证:阳黄,肝胆湿热兼瘀。西医化验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大幅度高于正常值,明显的是西医的黄疸性肝炎和中医的阳黄证。辨证和诊断均不复杂。然而就是此病竟拖了一年之久,缘于曾先在西安同仁堂国医馆某中医专家处治疗半年,竟然没做一张化验单,按气血不和治疗,后又在省中医药研究所某中医教授处治疗四五个月亦无效,期间也未做化验确诊。对此,我真为某些中医专家汗颜和脸红。现代医学都已经发展到如此科学地步,有的疾病已研究的很准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医,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诊断手段,才能有所作为。上例一纸化验单就能明确诊断,从而很容易就达到准确治疗的方向。然而某些所谓的中医专家确视病人生命为儿戏,瞎治一气,真令人愤慨。扯远了,言归正传。
   此例病人根据辨证我首先用了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十剂,水煎服。二诊时,面色和眼珠黄均减,效不更方,继续用清湿热、活气血之法,出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黄茋太子参: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5g  桔梗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生甘草10g 怀牛膝10g 茵陈30g栀子10g 酒大黄10g 生黄茋30g 丹参30g  太子参30g 十剂,水煎服。
   谁知服了两剂病人打电话告之,这回药吃完老吐,吐得人连饭都不想吃了。我告诉病人先停服,把剩余药拿来,我调整下。而后我反复检看药方,没有发现哪位药能致呕,思之良久,突然想起有一回嗓子痛,就随手泡了一些桔梗和生甘草喝,结果发现很难喝,直想吐。后来也曾经给其它人用过,均反映不好喝。回头再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发现桔梗汤、排脓汤中的桔梗其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量大易致呕吐。看来问题是出在桔梗了,于是将前药方中捡取掉桔梗再服,结果未再出现呕吐。
   此案给人的启示是,桔梗有载药上行的作用,不利于清利湿热,此其一误也;桔梗的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这里无须排脓祛痰,此其二误也;桔梗有刺激气管和食管胃粘膜的副作用,对于胃虚弱的人不适应,此其三误也。实际上在临床上还经常碰到服桔梗呕吐的现象,所以诸位在用桔梗时还是注意这个副作用的。
   病例3. 临床上我很善欢大量使用黄芪,该药补气托表力峻效宏,这是其长。但是该药用之不当也能产生不少副作用。我曾治一位中年妇女,胃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半个月后胃痛胃酸均好转,但新增脘腹瞋胀一症。我就在其方中加入厚朴、砂仁、枳壳、木香一类行气导滞之药,结果效果仍然不理想,病人说还是腹胀,听后,我思之良久,突然想起已故老中医岳美中的一则医话,其中讲到黄芪长久服用能产生腹胀,而且只有陈皮能解,其它行气宽中之药无效。心中一亮,于是提笔在原方中加入陈皮30克,干姜10克,服三剂后腹胀消失,岳老不欺我也。
   此案给我的启示是,一是平是多读书有易于临床,二是即使补药也有弊端,所以用药时要慎思缜密,有规有度,方为上乘用药之法。
 勘当重任之半夏

     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人皆知之。然其作用远不止此,恐世人埋没,失去一能担当大任之药,现将自己临床多年在其它方面运用体会公布于众。

    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亱交藤合欢花之类。我在临床治疗严重失眠或经常服用大量安定类病人,为了当晚起效,取得患者对中医之信赖,一般都是启用刹手锏------半夏秫米汤,患者服完即可以熟睡。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不信,用此方治失眠古往今来验案无数,但是能否达到百试百验恐不多。这里有个诀窍,不妨告诉大家。一是大量,二是晚服。大量是一付少则90克,多则120克,量少疗效参半;晚服是白天不要吃,晚饭时吃一次,临睡前一小时吃一次。记住!临床上很多大夫不讲究方法,开了镇静安神药,不交待服法,仍然叫患者按传统服法,一日两服,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结果很多病人,上午服后昏昏欲睡或者干脆中午又睡一觉,这样到晚上就很难入睡。这里说一个病例:
    兰某  男性  67岁  西安大学习巷回民,2010年3月,慕名找到我说,失眠几年了,老睡不踏实,一亱就能合眼2-3小时,隨后就在床上辗转反侧到天明,心烦意乱,第二天起来,头晕脑胀,无精打采,苦脑极了。吃过脑白金,褪黑色素,安神枣仁口服液等一大堆治失眠之药,都不管用,现在只能靠安定睡几个小时,恳请你给治一治。
    刻诊,面憔悴,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迟缓,心动过缓,其余均好,能吃能喝。应该说是一个痰火郁积,热盛扰神之证,辨证不难。对于这样的病人,久治不愈,如果还用常规药物,开个3-5付药,绝对不会有效的,病人肯定会一走了之,不会再回头,而且还会宣传说,王大夫就那么回事了,一般般。所以起手我就用了刹手锏。书方:半夏秫米汤合黄连温胆汤  清法半夏各60g  薏米30g天竺黄30g  枳实15g  陈皮15g  茯神30g  黄连10g  桂枝甘草各10(考虑心动过缓) 三付,交待服法:白天不吃,晚饭时吃一次少量(一付药的1/3),临睡前一小时将余药饮下,排空小便。病人听完后说,你这大夫的药吃法还和别人不一样,而且药量这么大,又没有酸枣仁类,能行么?看来还是个老江湖了,久病成良医嘛。我说先试试看,不行我再想办法。病人半信半疑持药而去。
    一天过去没消息,两天过去仍然没有回音,第三天,病人来了,满面春风,一见我就翘起大拇指,说你真行,服了。吃了你的药,当晚不放心还吃了2片安定,结果就睡了6个小时,第二天晚上大胆不吃安定,光服你的药仍然睡了6个小时之多。今天来,一是报告好消息,二是因为明天你不上班,提前把药开下,这回遇到了好大夫一定把这病看好。此病人以后又连续用药一月余,基本治愈。其中还有个插曲,该病人吃了十余天,效果挺好,亱亱入睡,突然中间有一周未来,我曾许愿一个多月治好,怎么吃了十来天就不来了呢?真好了么?正在讷闷,病人又来了,一进门,脸先红了,冲着我直道歉。不好意思,这周没来,动了个歪脑筋,原嫌你这药贵,我又到中研所去看了,并把方子拿出,说吃了几付药一点作用都没有,只好又来麻烦你,别见怪。我把方子接过来一看仍是套方,酸枣仁汤加减。我说不要紧回来就好。我原先只所以让你多吃一段时间,是为了形成一个习惯,以便克服顽疾,因为时间长了。老头心服口服.说一定听大夫的话,坚持到底。临床上治失眠,我看大多数大夫都是用酸枣仁汤加减,改换其它方子的很少,在此我用大量半夏治失眠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关于半夏有毒之说,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药典和大多数同道都认为半夏有毒,很多名医案也是一再谈到,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我临床几十年用半夏(包括生半夏),不管用多大量(最大量用过250g自己尝试)从未发现有中毒现象。有的大夫为了解毒加同等量的生姜,我看加不加都一样。从老祖宗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记载用半夏都是成升的用,而且很普遍,从未见有中毒记载,后人不知从什么时间起竟说其有毒。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实际上半夏和山药芋头是一类的,仔细观察皮下都有一层粘液之类的东西,经常做饭的人都知道在刮山药芋头之皮后,手都会发痒刺激,双手拿到火上一烤就好了,二物煮熟都不棘口而且很面甜。实际上半夏也是这样的,皮下有粘液,君不见《伤寒论》用半夏条下都注一洗字么,洗去粘液就是为了去刺激皮肤粘膜也。因该粘液物质能刺激喉头水肿引起人窒息死亡,这就是半夏有毒之说的缘由。但是该粘液之物质一经高温就不存在刺激性了,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用。记住!一定要高温先煮。如果还不放心,不妨自己先从15克吃起,按15克依次递加试一试。要知梨子的味道,先自己尝一尝嘛!我一生尝过的中药达百种,别有风味,更正了书上很多不正确的记载,以后我还会谈到。半夏除了治失眠,我还常用于治疗无名肿块和癌症及部分皮肤病,也是屡建奇功,所以希望同道不可小墟半夏之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表四天王:麻黄,桂枝,柴胡,羌活。祛痰四怪杰:半夏,南星,皂角,桔梗。化痈排脓四剑客:冬瓜仁,桔梗...
用药传奇之“用药利弊谈”
经方:桔梗汤(咽痛、肺痈)
咳嗽、咳痰的病因与用药选择
咳嗽五个月求助!
桔梗:紫花白身俏模样 宣肺祛痰助开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