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抱朴子.内篇>>古人修仙养生炼丹智慧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随着中国
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博大智慧和神奇魅力正越来越引起海内
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推崇。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渴求,已成为当今时代持久不
衰的社会热点。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固有
的文化传统,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
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
<<抱朴子.内篇>>是中国古代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
实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侈仙证道的道理,其基本内容包括神仙论、养生术、
炼丹术。所谓的仙乃是由人通过身心的双重修炼,最终达到生命的飞跃性变化
而产生。
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上古文化中,都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如古希腊
有瑰奇多姿神秘莫测的众神谱,古埃及、古印度也都有较为发达的神话系统,
中国古化也有以《山海经》、《楚辞》等为主体的群神谱。但极有意思的是,
中国古化不仅有神话,而且还有仙话。仙与神在中国古化相互峙立,这是一
种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仙或者神仙观念在中国起源甚早,近年来一些考古发掘表明,在远古时
化国人就有着神仙信仰的萌芽。从文字记载来看,《说文解字》对“仙”做
了明确的界定,其云:“仙,长生迁去也。”汉刘熙所撰《释名。释长幼
亦云“老而不死日仙”。《汉收·艺文志》则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
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另外,《庄子》、《韩非子·十过篇》、《淮南子·览
冥篇》、《楚辞》、《山海经》等书中都有不少对于神仙理想的描述及神仙
传说。结合各种记载,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人赋予神仙观念的三种内蕴:第
一,求长生不死即生命的永恒存在。第二,求特殊的神通。第三,求一种独
特的生活方式、道德理想及生命境界。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在
仙与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同类而非异类。所谓的仙乃是由人通
过身心的双重修炼,最终达到生命的飞跃性变化而产生。然而,这个思想在
葛洪以前,古人阐述得尚不充分。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思想最大的发展就在于他明确地指出
仙是由人通过修炼而成的,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生命体。仙的产生是建立
在对人的精神、肉体生命的双重超越的基础上。这样,仙就被去除了模糊性、
神秘性,只要肯下功夫,世人都可成仙。正如《抱朴子·极言》中言:“彼
莫不负笈随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
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入于室。”
这就是说,仙可以勤学而致。这种看法与世界其它各民族的神话观念形成鲜
明的比照。因为在神话中,神与人乃是异类,两者并非同一层次的存在实体。
如希腊神话中诸神的最高神宙斯、智慧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都不是源于
人类,而是神族的谱系。在我国古代神与仙也是有区分的,我们看看中文文
字“神”与“仙”二字的构造就可一目了然。“神”与“仙”均为形声字,
然而“神”从“示”旁,而“仙”从“人”旁。这其中不就显露出它们的分
别!“神”从“示”旁是祭祀、崇拜的对象,“仙”从“人”旁则表明其与
人脱不开干系。在我国古代虽有祖先神的崇拜,似乎祖先(人)亦可为神,
但我们不要忘记祖先乃为死后的人(即通常所说的鬼魂),而非活人为神。
如此,中国古代既有“神”又有仙,既有神话又有仙话,这是古人的一项重
大的文化创造。然而这种极有价值的创造,在过去几千年中都被世人所忽神,
葛洪是首先注意到它的人。《抱朴子·内篇》(亦可参考《神仙传》)中对
于“神”、“仙”的区别是有明确意识的,书中许多篇章再三强调仙可由学
而致,神则为异类,只有在人死后,即人的生命发生断裂,方可接近。葛洪
在书中花费大量的篇幅对学仙作系统的论述。首先,他注重修行的循序渐进
性,主张侈道要从易入手,由简到难,从低至高。《论仙篇》说:“凡学道
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非一事也。”
其次,葛洪更强调学仙要内外双修,不仅要外养气命,而且还要内修心性。
《论仙篇》言:“仙法当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
泊,涤除嗜欲,年视反听,尸居无心。”有时,他还把道德修养做为成仙的
必奋条件之一《微旨篇》说:“然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
立功,..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葛洪在修仙问题上还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这就是:既然人人都可通
过修炼而成仙,人人都希望成仙,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人多仙少呢?为什么
很多人都不相信仙道呢?葛洪在《塞难篇》中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此,
他的回答是:人生受气,结胎之初,各有所值的星宿,若刚好碰巧是仙宿,
那么生下来之后,自然而然就相信仙道,然后便会去寻师访友,刻苦侈炼以
达仙道。在此,他不否认人多仙少这个事实,又不否定人人都能成仙这种可
能,因而推出一种用偶然的命定来化解面临的难题的方法。其实葛洪所碰到
的难题关涉到人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问题。这是人生三大困境之一,以人
类智力的有限自不能对此类问题做出合适的解释。

 

  《内篇》共有二十卷,每卷的大致内容如下:《畅玄卷第一》论宇宙本体“玄”,倡导玄道;《论仙卷第二》论证神实有,驳斥所谓俗人因亲眼见不到而不信神仙;《对俗倦第三》以动物长寿为例,论证神仙不假;《金丹卷第四》述金丹神功妙用及制造方法;《至理卷第五》论形神相离,讲述服药、行气、禁咒诸法,倡导弃世求仙;《微旨卷第六》驳斥不信神仙的所谓各种“浅见”,讲述九丹金液、宝精爱诸法;《塞难卷第七》论成仙有命;《释滞卷第八》说孔子等圣人不学仙,不等于无仙,佐时和轻举可兼修;《道意卷第九》论道为宇宙本体,其本无名;《明本卷第十》论道本儒末;《仙药卷第十一》述丹砂、金银、芝玉、草药;《辨问卷第十二》论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极言卷第十三》劝人积功学仙;《勤求卷第十四》劝人求真学师、勤修炼;《杂应卷第十五》阐述辟谷、服药、吞气、隐沦、变化、导引、召神、乘、存思、符箸术;《黄白卷第十六》讲述黄白术;《登涉卷第十七》讲述入山远游中诸术;《地真卷第十八》论述金丹与守真一;《遐览卷第十九》介绍道经书目;《社惑卷第二十》讲述如何辨别真假仙。纵观《内篇》二十卷,重点是围绕成仙长生这一问题,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是关于成仙长生思想的哲学体系。葛洪试图站在宇宙观、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神仙长生的思想,以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道教哲学。他吸取汉代杨雄《太玄》的思想,在《抱朴子内篇·畅玄卷第一》中便提出概念“玄”,认为它是宇宙的本原,世上一切都是“玄”产生的,即“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并对“玄”进行描述,是一个极其微妙、极其深邃、至高而又至广、至刚而又至柔、亦方亦圆、忽有忽无、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飘渺无际而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东西。且宇宙的形成、事物的变化,都是“玄”造成的,它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操纵者。这个超自然的神秘主义的宇宙本体“玄”,构成了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玄”相联系的,《内篇》还提出“道”与“一”这两个概念。“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道”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道”又起于“一”,与“一”密不可分。“一”的作用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所以,“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
  甚至他把神仙之道,概括为“玄道”或“玄一之道”。在阐述“玄”之性能以后,葛洪指出:世俗声色享乐只会损人寿命,世间的荣华富贵也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只有“玄之所在”,才会“其乐无穷”。故人们要想永享自由自在、快乐惬意的神仙式的生活,就必须修玄道。“得之者贵,不待黄钺之威。体之者富,不须难得之货。”而且得了玄道,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徊徉于人间天上,无忧无虑,怡然自得。怎样才能修得“玄道”呢?《内篇》认为要靠思守一,这样将道教哲学的本体论与具体的修炼方法结合起来。“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所以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也。”并将抽象的“一”人格化为神,居在体内,这样,“守一”就是“思见身中诸神”,或意守三丹田,成为一种仙道长生的内修方法。后来上清派汲取这种方法并加以发展,使之成为该派最主要的修炼方法。葛洪还将守一分为守真一与守玄一两种。守真一,就是存思真神,遵行口诀。守真一的作用在于守形却恶,“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玄一”与“真一”相通同效,而且“守玄一”还可以得到分形术和内视法,天地神灵都可以接见,山川河岳之神可以驱使,甚是神妙。
  二是关于成仙长生的具体方法。神仙道教的主要目的是成仙长生,“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针对当时有人对此道的怀疑,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以古今种种神仙传说,并运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极力论证神仙的存在和成仙的可能,认为神仙与凡人不同,是超出一般之外的个别,是脱离普遍的特殊,凡人是有生有死的,而神仙是长生不死的。在论述了神仙的存在和成仙的可能之后,他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长生之道,大体可分为外修与内养两个方面,内养主要是行气保精,外修主要是服用丹药。此外,还须积善立功,忠孝为本。
  内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叫做好气,一种叫做房中。所谓好气,是指有关体内元气新陈代谢的理论,主要是“胎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者,以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一、二、三至一百二十,然后用嘴慢慢吐出,要做到“入多出少”,在吸入和吐出时,都不能使自己的耳朵听到气出气的声音,故在练习的时候,应该用鸿毛附在鼻口之上,以检验气出入的时候鸿毛是否摇动,应以鸿毛不动为准。心数渐渐增多,到了能够数至一千而仍然能保其纳气的时倏,就渐有“变得年轻些”的作用了。行气的时间,应当在每天的子夜到日中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天地“生..”之时;而不要在日中到夜半这段时间行气,因为这段时间是天地“死...”之时,“死...”之时行..是没有用的。
  行气者,也不能多吃,食物之气多了就难闭真气;也不要发怒,因为发气发怒会使气乱,无益于行气。行气的好处是很多的,可以治百病防瘟疫,可以居水中行水上,可以免饥渴延寿命等;还可以放外气,产生巨大功力,以至灭火伏虎狼等。除了行气,还应知道房中术,房中术对于修炼至关重要。在内养方面,葛洪很重视养生之道。认为养生之道在于使气血充沛,以“不伤”或预防为主。葛洪还强调内修养性,恬淡守真,不必求神降福,自会健康长寿。以上这些内养方法、养生之道,对于增进人们身体健康不无裨益,对于后世的气功学、养生学、体育学、医学都有积极的理论借鉴意义,它与后世道教倡导的修炼精气神的内丹方术在本质是一致的,也是后者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关于外修。《内篇》中很重视金丹,“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金丹大药是上品的神药,服用了便可长生成仙。为什么服了金丹能使人长生成仙呢?《内篇》加以解释:“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铄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铄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认为“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葛洪的这些解释,显然是牵强附会,把人体复杂的运动结构规律与自然界无机物的化学反应规律混同起来,等量齐观,认为金质不朽,人服用了金丹便可成仙不死,这显然是荒谬的。《内篇》中将金丹理论与炼丹方术密切结合,以金丹之道为中心,荟萃其他修炼方术而构成独特的体系。
  《内篇》中的神仙道教思想,是和封建纲常名教密切结合的,强调只靠内养外修等方术并不能长生成仙,还要积善行功,以忠孝和顺仁倍为本。《内篇》认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这样,儒家的那一套忠孝仁恕信义和顺等封建伦理思想,便与道教的长生成仙思想糅合在一起了,使道教斌始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服务。该书站在神仙贵族的金丹道派的立场上,认为人的富贵贫贱,寿命长短以及能否成仙,都是人在受气结胎时早已命中注定;并且指斥民间道教为“妖道”,“邪道”,完全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抱朴子内篇》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在道教史上,它是一部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道教典籍。葛洪是从旧天师道、太平道等早期民间道派向后来的上清、灵宝等上层贵族化道派过渡的桥梁。其次,在中国科技史上,《内篇》对炼丹术和古化学作出了贡献,同时,对医学、药物学、养生学等的贡献也是十分卓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洪与神仙道教
中国历代禁书题解
道教养生浅谈
魏晋修仙传:大佬葛洪的“两把刷子”,带着举国上下做''神仙美梦''
葛洪指出的修道成仙的途径
再论葛洪的神仙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