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德班和跪拜式感恩教育为何有“市场”?
近日,多段卧底实拍未成年人“女德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浙江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亲子夏令营课堂上,授课老师对女性提出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决不离婚”等宣扬男尊女卑的内容。
授课内容引发网友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认为,上课的老师实际是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宣扬违背社会道德的内容,极为不妥。
目前,温州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已约谈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停止办班,关闭培训点。
“女德班”在一地被关停,在另一地又重新出现,而且,被查处还需要通过“卧底”爆料,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在笔者看来,监管部门因“女德班”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而放松监管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父母存在对孩子品德教育的焦虑,但却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未成年子女接受“女德”教育还持支持态度,因此,对“女德班”给孩子灌输男尊女卑的观念“不敏感”,这是导致这类宣传封建糟粕的“女德班”能屡关屡办的重要原因。
对于80后90后父母,必须给他们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尤其是要进行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教育。
屡遭停办却重新出现的“女德班”,和屡遭舆论质疑却屡屡在校园中出现的让学生集体给父母跪拜的感恩教育十分类似。这两者都打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旗号,但却违背现代教育理念。
有关分析指出,由于这类教育活动不涉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只是教育培训内容不合适,因此监管部门很难监管,总不可能派人一直盯着培训机构。这似乎出了一道监管难题。但其实,只要有基本的教育常识,这类教育培训活动是完全可以杜绝的。
首先,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我国已经建立起备案制,即教育培训机构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需要向监管部门备案培训内容。
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名,进行“女德教育”,如果严格落实备案制,就不会发生。出现目前的问题,一种可能是根本没有进行备案,二是有关监管部门只听对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不再进一步了解培训内容,殊不知,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的内容,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去糟粕,取精华。
组织学生跪拜的感恩教育能进校园,也是同样的原因,有的学校负责人只听感恩教育,而不了解具体的教育内容,导致跪拜主题的感恩教育接连在校园出现。
其次,相关参与者要有基本的教育常识,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值得注意的是,“女德班”采取的是亲子教育方式,即家长和未成年孩子一起学习。
跪拜感恩教育也是家长和学生集体参加。如果家长有基本的教育常识,那就不会让女德教师继续教育下去,但很显然,没有家长站出来阻止。这就给了女德教育的生长空间。
总体来说,所有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都是靠市场生存、发展,因此,受教育者的观念,对教育培训内容有很大的规范、约束作用。
一些宣传封建糟粕的内容,能有市场,大行其道,和我国有的家长也信这一套有关。
在亲子关系方面,我国一些家长不是构建平等的亲子关系,重视未成年孩子的人格、尊严,通过耐心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责任心,而是继续强调依附关系,想“教育”孩子学会服从,让孩子听话。女德教育和跪拜式的感恩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需求。
引导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教育,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并学会和孩子沟通,但有的家长并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时间。
目前,在追求学生分数的教育环境中,一些家庭的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功利,主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的教育也服务于孩子好好学习,没有从做人角度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独立性、自主性的合格的人。包括目前已经成为父母的80后、90后一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于是在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时,也继续自己之前接受的教育,这可以说是一种代际传承。新一代家长,必须做出改变。消除“女德班”,要加强监管,更要从每个家长做起。
本文作者: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孩被妈妈送女德班天天刷厕所: 不被父母善待 有多悲哀?
家长为什么把孩子送进“女德班”,这才是真正原因!
曲一刀:孙楠送孩子上的“华夏学宫"究竟是什么来路?
“不学习传统文化就得胃癌”?女德班为何总能死灰复燃?
是否该立法全面禁掉宣扬糟粕的女德班?
一个无所适从的家长关于课改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