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周年丨瓶瓶罐罐中的奥秘,是容器是艺术品更是历史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内蒙古一路走向繁荣富强、和谐美好。当然,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区的历史更远远不至于这70载春秋,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丰富而厚重的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这里让我们走进自治区大小数家博物馆,寻找历史的印记,用70件珍贵的藏品来讲述属于内蒙古的一段段精彩的故事,来倾情诉说这片草原孕育出的灿烂文化。

“火的使用,让人类诀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而人类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发明了陶器,最终为人类步入从事农耕、安享定居的文明生活,创造了条件。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中,均见有罐与瓶、尊的出土。它们同当时的壶、瓮、盆、鼎、鬹、豆、杯、盉、罍等,都属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器具。

尤其较早出现的瓶,既是汲水工具,又可盛贮液汁及细物,是人类当时的至爱。罐,属贮物及盛液体之器,它的形体,同盛装粮食或酒之瓮十分相近,惟尺寸较瓮矮小,高度一般不超过30公分。而尊,即为“容器,亦作祭器,在商周时专作酒器”。”——节选自柳存仁先生《瓶瓶罐罐的秘密》

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不少博物馆存留着诸多陶器、瓷器、青铜器、银器藏品,如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呼和浩特内蒙古元代瓷器博物馆等,其中的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哦,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看一下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中的这些“有文化、有历史、有美感”的瓶瓶罐罐。

鸟形双系彩绘陶壶(新石器时代)

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南沟墓葬出土。夹砂灰陶,鸟仰头张嘴,显示出嗷嗷待哺的形象。小河沿文化的典型器物。这既是一件实用器,又是一件艺术杰作。

小河沿文化是以敖汉旗小河沿乡白斯朗营子南台地遗址命名的。它晚于红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文化,时代大体与中原庙底沟二期文化相当,公元前3000年左右。

属于该文化的遗址还有林西锅撑子山、敖汉旗石羊石虎山墓地、喀喇沁旗楼子店西山、赤峰市三座店、辽宁朝阳庙前地。小河沿文化不是对红山文化的简单承袭,它与红山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河沿文化经过发掘的除南台地外还有翁牛特旗的石棚山墓地。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錾花银盏托 (辽代)

白银锤揲錾刻而成。由碗、托盘和圈足构成。碗为侈口,亚腰;托盘敞口,浅弧腹;高圈足足根微侈。碗、盘及足缘錾均饰羽叶纹,碗及盘的腹壁錾盘带纹。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彩绘鼎形盖双耳黑陶罐(商代)

泥质黑陶,外用红白两种彩色来绘制花纹,花纹为勾连云纹,这种彩绘陶器专用作明器在墓葬中陪葬。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器物。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所表现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工具有磨制的石铲、石刀和打制的石锄等。

饲养牛、马、猪、狗等家畜。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上。较大的聚落周围有石砌或夯土筑成的城墙及壕沟,聚落内的房屋从数十至百余座不等。居室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土坯、石块垒砌成的地面房。

聚落附近有墓地,大甸子墓地埋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规律。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别,反映出当时居民已有贫富与等级的差异。

该文化的青铜器主要是耳环、指环、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内外范铸造薄壁铜器的技术。另有金耳环等。居民盛行占卜习俗。陶器上彩绘各种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云纹,用红色勾勒填地,有些纹样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相似。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春秋)

高28.7,口径20,通耳宽37.8,足径8.8厘米,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螭首双耳,肩部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倒三角纹,内填蟠螭纹,又组合成饕餮状。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褐釉划花盘口穿带瓶(唐代)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出土。腹两侧有穿带,这些都是为适应游牧民族生活而出现的特征,是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瓷器。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龙泉窑粉青釉划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元代)

高50.4,口径20.5厘米,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喇叭口,长颈,颈上部为弦纹装饰,颈下部划缠枝莲纹。此瓶通体施天青色釉,釉色润泽,造型美观,为元代龙泉窑瓷中的精品。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元代)

香炉圆腹、三足、双耳。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有一方形题记,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十五字楷书。己酉年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元代)

口沿呈翻卷五瓣花形,细颈,圆腹,颈肩间有兽形双耳,腹部前后饰两上凸起衔环兽面纹,额头刻有“王”字。瓶身下部为五只攒尾骆驼组成的高座,器体形成骆驼队驼负宝瓶行进的造型,意匠小中见大。胎釉厚重,鲜艳的玫瑰紫彩斑,增强了釉色的质感美,为元钧瓷珍品。

现展出于内蒙古博物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博物院:陶器、瓷器
“四爷”雍正和美人们的瓶瓶罐罐
南京博物院藏明代瓷器赏析
内蒙古博物馆3件镇馆之宝,然而我最喜欢它!
河南博物院藏· 唐代蓝釉净瓶
国瓷文化艺术·从梅瓶说起,说说那些瓶瓶罐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