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节!看看这些书画父亲是如何教出大师儿子的?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中国书画的艺术史上,有那么一些父子同时名留青史,今天我们挑几对出类拔萃的父子兵讲讲。

 

王羲之(303-361)&王献之(344-386)

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这对父子的书法,引领风骚几百年。

 “书圣”王羲之,少年书从卫夫人,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自成一家。


王羲之《远宦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献之,字子敬,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自小跟随父练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他非草非行的新书体,被称为“破体”,又叫“一笔书”。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保母帖》,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欧阳询(557-641)&欧阳通(625-691)

如果说“二王”把行书推向了极致,那么“大小欧阳”则把楷书推向了高峰

 欧阳询,字信本,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所写《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等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现藏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第四子。欧阳询去世时,欧阳通尚年幼。母徐氏盼子继承父业,亲自督教书法。那时其父亲的手迹大多散存于民间,徐氏不借以重价购回。欧阳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尽得父法。遂与其父有“大小欧阳”之称。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拓局部,现藏美国哈佛图书馆

 

 

唐太宗(599-649)&唐高宗(628-683)

都是优秀的书法带头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在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 


唐高宗字为善,为唐太宗第九子。高宗幼年即受太宗喜爱,受太宗影响,对书法也非常用功,工真、草、隶、飞白。书法苍劲豪迈,圆润俊华,行笔婉妙,宛然太宗,可谓家法相承,时人评价甚高。


 唐高宗李治《赠太尉英贞武公李劾碑》


黄筌(903-965)&黄居宷(不详)

黄氏父子的画风深得北宋宫廷喜爱,对宋代院体画有极大影响,长时间内成为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标准 

黄筌,字要叔,五代西蜀画家。17岁时即以画供奉内廷,曾任翰林待诏,主持翰林图画院,又任如京副使。任前后蜀宫廷画师40余年。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擅山水、人物、龙水、松石,尤精花鸟草虫。因他长期供奉内廷,画风工整富丽,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


黄筌《写生珍禽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子黄居宷、黄居宝等亦擅花鸟,承其父法,黄居宷有《山鹧棘雀图》传世。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洵(1009-1066)&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

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著名散文家。苏洵工于书法,气韵有余墨迹存世者仅此二帖:《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


苏洵《道中帖》(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书法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成一家,自创新意。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其书法也颇有造诣,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苏辙《晴暖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1051-1107 )&米友仁(1074-1153)

这对父子并称“大小米”,都是书画名家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爱石爱砚如命,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的书法成就极高,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元日帖》,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小米”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往往让他鉴定书画。现在,在很多古书画上面可以看见他的跋尾。米友仁在书法造诣上虽不及父亲,但在南宋书坛上,米友仁的书法仍不可轻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可以说是最先成功地使用羊毫笔的人。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蔡京(1047-1126)&蔡翛(不详)

父子的书法都比人品

蔡京字元长,熙宁进士。徽宗朝,拜尚书左丞、右仆射。大观中,拜太师。二年封鲁国公。是历史有名的权奸。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或谓“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 


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蔡翛,蔡京之子初以恩泽致仕。宣和中,拜礼部尚书。后与兄攸并诛


蔡翛《致子通都监》尺牍

 


赵孟頫(1254-1322)&赵雍(1289-1369)

父亲借鉴儿子,儿子秉承父亲

赵孟頫,湖州浙江吴兴)人,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秋深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雍字仲穆,赵孟頫之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正五品)、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绘画有父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皆其所长。兼工书法,真、行、草书承家学,其书有“精妙”之称。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鉴赏家,有《赵待制遗稿》一卷传世。 

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1470-1559)&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

父子三人书、画、印各有其长

文徵明书画皆精,绘画尤精山水。书法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他的两个儿子也不输父亲。弟弟文嘉精于书画,画师承其父,书法则被认为不如文彭。家喻户晓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是文嘉所作。


文嘉《行书扇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哥文彭工书画,书超不过父,画则不如弟,但他却能另辟蹊径——刻印。在印章流派艺术的历史上,文彭用青田石治印,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铜印时代,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的石章时代。


文嘉《行书扇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阳漫士:米芾,米元章
书法漫谈
历史上的父子书家
520.书法家的"爱"/蔡氏兄弟谁的字更好?
中国书法,为什么这么牛?
【重磅】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