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本应天上有,奈何飘落到人间!


大凡名人画家,多少有点怪癖。

比如齐白石小气,

米柜子整天锁着,钥匙就挂在自己身上。

傅抱石善饮,

没有好酒就画不出好画。

上海画家唐云嗜烟嗜酒,

喝茶淡了,会将茶叶捞起,浇上麻油酱油,

当凉菜那么给吃了。


        林林总总,真是为数不少。

但这些怪癖,

要是跟元代这位“处女座”画家倪瓒倪云林相比,

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赵元《倪瓒写照》


倪瓒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父亲和曾祖父都是富商。

然而他自己对经商并没有兴趣,

把他家的钱都用来买了珍贵书籍古董和书画。


富豪家庭,道教氛围里渐渐长大的倪瓒,

养成了与众不同的处事态度,

高洁自傲,不问世事,不关心生产,

自称“懒倪”

常年沉迷于诗、书、画中。


高洁的倪瓒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要求极高。

然而他的“洁癖”,

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元 倪瓒 竹枝图卷


  • 倪瓒每天洗头时要换水十几次穿戴衣服时也得调整无数次


  • 他的书房里,标配不光是书,还有书童。两个小仆人每天拿起扫帚就根本停不下来,就连院里的桐树,也得从树叶洗到树皮,全部光洁如新。长此以往,蓬勃如同朝阳的桐树不堪受辱,竟死了几株。


  • 譬如他要喝茶,仆人辛辛苦苦从山里挑来的泉水,倪瓒只用前桶煎茶。他坚信后桶的水已经被仆人的屁污染了,只能用来洗脚。看来即使机智如倪瓒,也完全没考虑到仆人也许会打喷嚏的问题。


  • 再有,倪瓒首创了许多香茶的饮法,如“莲花茶”和“清泉白石茶”,也因此名噪一时。宋朝宗室后裔赵行恕,慕名前来拜访,却在饮清泉白石茶时神色如常,引起倪瓒不悦——神色不动,显见是品不出我的茶好在哪里。竟然就此与赵行恕绝交。


倪瓒 安处斋图


  • 有次,倪瓒看中了歌妓赵买儿,但又怕她不洁,于是让她反复洗澡。洗完以后,他总觉得赵买儿身上还有异味。洗来洗去,直到“东方既白”,只好作罢。


  • 一次,倪瓒留客住宿,因怕客人不洁,起夜好几次视察,终于听到一声咳嗽。这可不得了,一晚睡不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让仆童展开地毯式搜寻痰迹,可怜仆童实在找不到,只好指着一片挂着晨露的梧桐叶说是痰迹。倪瓒马上命令仆童剪下那片梧桐叶,并扔到十里之外。


  • 倪瓒的“香厕”,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用香木建了个空中楼阁,下面填土,中间铺满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可怜的小仆人在这个时候,就必须随时移走秽物,不然倪瓒就不高兴了。


  • 即使沦落入狱,在吃饭的时候,倪瓒也要求狱卒把碗举到与眉毛同高,不然狱卒的唾沫会喷到饭里。狱卒大怒,竟要把他锁到马桶旁边。幸好友人帮忙求情,不然真不知这位画坛第一怪人是不是要和狱卒拼命。


倪瓒 幽涧寒松图


洁癖从某些方面来讲,

应该是一种极端化的完美主义表征。

然而以上种种都还是小事,

因为洁癖和耿直的性格,

我们这位大画家还险些丢了性命。


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听闻倪瓒名声,

曾命人带上金银,拿了画绢前去邀画。

不料倪瓒大怒说到:

“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

岂料冤家路窄,一日泛舟太湖,

倪瓒遇到张士信,

因舟中焚异香被认出,挨了张士信一顿毒打,

被打时倪瓒噤口不出一声。

事后有人问他受此窘辱为何一言不发,

倪瓒道:“一说便俗。”


元代佚名《张雨题倪瓒像》


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馆,

藏有一幅元代佚名的《张雨题倪瓒像》。

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

倪瓒居中坐于榻上,刻画最为用心。

右侧立一侍童,左侧立一侍女,

两人手中所持之物让人哭笑不得。


右侧侍童手持大大的羽毛扇,

在为倪瓒驱热的同时,也为其除尘;

而左侧的妇女,一手拎水壶,一手托水盆,

胳膊上还搭着一条盥洗巾,

想是为了方便倪瓒时不时地净洗。


画中的文房器物也显示出倪瓒的高雅品位,

案头笔山、青铜和熏炉,皆是文人陈设中常见之物。

别有用心的是榻后的屏风,

其山、石、树、木皆是仿倪瓒笔墨而成,用心独特。

整幅画把倪瓒的日常生活描绘地惟妙惟肖,

想必是出自其身边人之手。


倪瓒虽有些“公子哥”的习性,

但并非纨绔,

时刻不忘抓紧自身的学识修养。


为放置书籍、名作,还特意建了一座玄文观。

楼内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他在这些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快乐。

这小型的“博物馆”中,更是收藏了许多历代名家字画。

远至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

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

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素材便成为了倪瓒的“老师”,

他在此朝夕留恋,

潜心临摹,细细揣摩各种韵味。


倪瓒也非全然仿古的刻板文人,

常出外游历,见感兴趣之景就随手图绘下,

以实景写生,归来后“往往画卷盈笥”。


倪瓒28岁时,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

紧接着,母亲和老师也相继离开世。

经济条件也日渐窘困,昔日的特权沦丧殆尽,

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

一榻风月心自闲的日子也随着生命里熟悉的人事消散,

长埋于过往之中。

中年后在元朝的统治下,日子越发难过,

索性又散尽家财,

寄身于一叶扁舟上,做了太湖闲散人。

虽然倪瓒的洁癖有时令人发指,生活后期也算落魄,

但他的画确是有着惊人的魅力。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台北故宫藏


倪瓒作为元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墨竹。

早年画风清润雅致,

晚年经历沧桑世事,心态变了一番,

画也改了风格,转向岑冷萧疏。

创造出以侧锋干笔作皴的“折带皴”

独创了“一河两岸”的构图方式,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惜墨如金,画笔简淡,

全图增一笔则过减一笔则缺。

这些刚刚好的笔墨,给了这个世界纯粹的体悟。


后世很多人评论倪瓒的画,

其中清代画家恽南田对其画评最绝。

他言,倪瓒的画高妙处在“寂寞无可奈何”。

寂寞无可奈何,多叫人唏嘘。

这里似乎有永恒的沉默,这沉默叫人恐慌,

而恐慌让人心生崇高。


倪瓒 秋亭嘉树图


漂泊于江湖的倪瓒,却画出了没有烟火的画。

他的画似蓬莱的罡风,

看似清雅脱俗,实则力道饱满。

仿佛一种天籁之音,

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给予人启发。

这是文人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也是文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



(部分资料参考网络,书画界艺术编辑,转载需标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洁癖,我只服倪瓒
极简主义的鼻祖,竟是元代的一个重度洁癖
论性冷淡,只服他
书法故事:倪瓒的“洁癖”
倪瓒:中国史上第一洁癖大师!
处女座爱豆——白眼帝倪瓒的傲娇艺术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