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 迹简意淡写意境

李道熙( 1920—2007),四川犍为县人。著名花鸟画家,嘉州画派创始人之一。曾任四川省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史馆员、书法家协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李道熙画集》《李道熙书画成就成才环境》《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李道熙》等。

李道熙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著名画家,“嘉州画派”擎旗者之一。他为人谦和仁厚,勤学善思,书画俱精。道熙先生的整个艺术与人生可谓轻声细语般浅吟低唱,就如他故居门前的茫溪河水,总是于平淡自然中充满万种柔情。然而正是在这茫溪河水牧歌般的吟唱中,画家的形象反而更加鲜明清晰地留存在五通桥和嘉州的山水之中,为这迷人的“小西湖”添加了一处优美的人文景观,让人久久地回望和品鉴。

李道熙 临潼石榴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06

款识:陕西临潼石榴果大、色红、味甘,中秋赴临潼参观秦俑、铜车马、华清池。午休毕,再去华阴参观岳庙。途中榴树夹道,硕果垂枝,蜀中未见,引我画兴,乃速写之。今检旧稿,得斯图。二千零六年岁次丙戌盛夏,八十六叟道熙。

钤印:李氏(白)道熙(朱)道熙书画(朱)

李道熙先生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有两点是十分鲜明的。首先是他常年和蔼可亲的笑脸,那是没有虚情假意而发自心灵的真情笑脸,是谦和、宽容、仁厚、豁达并且极具个性的道熙笑脸。透过先生招牌式的笑脸,反映出他对生活的乐观自信,对书画创作过程尽情享受的幸福感。

其次,他的书画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极高的品位与学术价值。道熙先生的书画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识别度。他的书法和花鸟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他的标志性的书法款识,更是使画面锦上添花而成就出了“道熙样式”。道熙先生画风简约而内涵深厚,笔墨老辣而清逸俊美,格调传统而贵新现代,气韵生动而真美和谐。

道熙先生的绘画艺术中,画面形式的简洁与设色的淡雅清丽是其典型特征。道熙先生的绘画强调笔情墨趣的极简化,张彦远评画道:“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偏重于“简”“淡”,崇尚天真平淡、不刻意追求工巧装饰,多偏向于画面的简约、空灵与残缺,即“简于象”,不“简于意”,看似简单实则丰富多彩。亦即删繁就简、从繁而来、驭繁于简,追求画面形式的简练。

李道熙 松鹰图 

138cm×69cm 纸本设色 1999

款识:欆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一九九九年岁次己卯端午前三日,道熙写于古嘉州。

钤印:李氏(白)道熙(朱)紫气堂(朱)

道熙先生强调对于物象要凭个人意愿加以取舍,简化其冗节,突出其形态,同时强调简约之风且要精密。李日华在其《竹嬾论画》中就有“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通过笔墨的简化形象来引发出更加丰富的内在意蕴,达到形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以凝练、简略、意象的方式保留了似与不似、模糊与清晰、真实与非真实的中国画意境。道熙先生强调简化适宜的形式效应,主张绘画思想意识的表现简化就合于此理。简化是人特有的视觉心理倾向,从艺术表现来说,简化首先是为了突出主要特征,传达主要意图,删减不必要的细节。形式的简化同语言上的简练意义相似,“言简”才能“意赅”。当然简化的方法和程度必须服从另一个原则,那就是要适应表现对象和表现目的。如此,才能意于画外生发出无限的语意,留给观者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创造出一种言简意远、细语如雷、韵致深远的艺术境界,产生出意蕴无限的效果。

在绘画艺术领域中,极简意识常存在于绘画创作中,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运用极简的方法,且又以必须适应表现对象和表现的目的为前提,力图使作品看上去简洁、直观而又不失内在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然如此则更须有深厚的笔墨功力和理论修养,道熙先生的绘画艺术作品就让我们看到了具有极简意识的典型内涵,正所谓只有悉心于此,方能得此中三昧,方能获益无穷也。

道熙先生书法同其绘画一样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他的书风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线条苍劲有力、大巧若拙、舒卷自如。其晚年更是“人书俱老”,开张跌宕,气势磅礴、自然,书风更显拙朴而老辣。正如苏珊·郎格所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道熙先生的书画艺术就充分反映出他丰富的情感和他豁达仁厚的品格。道熙先生书法很大程度上是为其绘画服务的,画面的题跋、布局、结体等都为其画面整体视觉效果服务,因此其书法也更注重其审美性与情趣性。道熙先生的书法艺术可谓书画相彰,他不但以书法通画法,也以画法通书法,书法笔意融汇于绘画中,书法所表达的意蕴和书法本身也成其为绘画构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道熙先生书法中融入碑帖意趣,其长短相顾、上下相望、左右相亲、筋骨相连、刚柔相宜、气韵相通的格调,已经成为道熙先生绘画图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自然而和谐地融汇在他的绘画之中。长款题跋就是道熙先生的经典图式之一,每有得意之作,先生往往于画面上长款题跋以尽其兴,以就其点石成金之妙,同时也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笔情墨趣”。这种书风与画风起到相映成趣的作用,使其画面的构成图式、笔墨气韵、虚实动静等更加鲜明,也更具个性,从而揭示出道熙先生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并凸显出其书法艺术的影响力。

李道熙 荷 

97cm×60cm 纸本设色 2004

款识:出污泥而不染。甲申初秋,八十四叟道熙于嘉州。

钤印:道熙(朱)李氏(白)

特定的地域产生特定的文化,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特殊的地域文化,嘉州五通桥山水自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嘉州文化,同时也铸就了其特定的人物性格。李道熙先生自幼聪慧善学、吃苦耐劳、重义守信、兼收并蓄,开放而求新颖,浪漫而重实效,淡泊而不失进取,豪放而不失儒雅,乐交而不失慎重。李道熙先生的性格,无不打上嘉州文化尤其是五通桥“小西湖”文化的烙印。

五通桥人称“小西湖”,清代诗人李嗣沆诗云:“垂杨夹岸水平铺,点缀春光好画图,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丰子恺曾在这“小西湖”举办过画展,曾在此写下他著名的文章《怀念李叔同》,也曾在其描绘五通桥的画上题诗:“且喜蜀中风光好,桥滩春色似杭州。”因张大千推荐曾经三次到此“小西湖”居住的徐悲鸿,赞美五通桥为“东方君士坦丁堡”。曾经在五通桥闭关修炼的南怀瑾更是对这“小西湖”情有独钟,“几回行过茫溪岸,无数星河影落川,不是一场春梦醒,烟波何处看归船”就是他对五通桥情深意切的回望吟唱。作家李准诗云:“榕树参天五通桥,凌云烟雨岷江潮。浓妆淡抹胜西子,祖国山河第一娇。”五通桥是重要的盐都,所谓“金犍为,银富顺”,前者指五通桥,后者指自贡市。盐业的辉煌不仅曾给五通桥“小西湖”带来了物质文明,也带来了精神文明。仅就到过或画过五通桥“小西湖”的画家就有: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丰子恺、徐悲鸿、关山月、方成、董寿平、冯建吴、苏葆祯、吴一峰、何孔德、蔡亮等。

人杰地灵的“小西湖”五通桥,自然也会造就出李琼久、李道熙等一批独具特色、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造就出一批具有传统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人生价值观的艺术大师。他们刚直、坚毅、厚道、诚实、勇敢、谦恭,他们宽容、守信、友爱、大方、好学、善思。“仁”是他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李道熙的人生与艺术道路就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李道熙的经历也体现出大师具有的仁爱和谐、勤奋进取、大公无私等传统美德和独特而有魅力的人格。

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培育李道熙艺术的摇篮。独特的从艺经历和对待古贤心手追摹的学习态度,使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精深的理解。巴蜀大地自古文化积淀厚重,追求清逸俊美、豪放大气成为李道熙艺术美学的根基。道熙先生的绘画风格是将“逸”的概念鲜明化,道熙先生绘画风格的逸品特征主要体现其作品的阳刚之美、作品的超然之美及情感抒发的自然之美。纵观其艺术经历,他的艺术思想体现出多元与融通的变化,其作品具有“情趣寄寓”的绘画风格和美学追求。另一方面通过道熙先生绘画艺术“逸品”思想的内涵与精神,也可以更好地诠释其画作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感。

“逸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由唐时的不拘常法,到宋元时期的鄙弃法度,崇尚笔简形具,历经不同时期的发展,到今天其逸品美学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它所产生的审美内涵与精神依然存在。中国艺术的精神恰恰在于作者能表达自我与呈现内心世界的既有状态。因此道熙先生绘画艺术“逸品”美学思想的形式意味,也就集中地体现在他作品笔墨浓厚的精神性和抒情性上,体现出艺术创作的清逸俊美、雄逸豪放的特征,以及儒道佛思想在其艺术人生中形成“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品格的重要影响,体现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至”的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也体现出大师具有的仁爱和谐、勤奋进取、大公无私等传统美德。

李道熙 花鸟条屏·牧归 

138cm×34cm  纸本设色  1997

款识:和风拂柳暮春天,乍脱耕犁未得眠。迈步趋前方尽力,牧童何用更挥鞭。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初冬,道熙于古嘉州写毕独饮茅台半斤。

钤印:李氏(朱)道熙(白)画债高筑()

李道熙先生长期担任嘉州画院顾问和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直至其88岁去世。此外,道熙先生还长期担任成都画院顾问和四川省文史馆馆员。道熙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著名画家,“嘉州画派”擎旗者之一,他的书画艺术富含笔墨情趣,书画相通互融,画风简约,崇尚作品内涵的“逸品”精神。他的书风拙朴潇洒,强调书法服务于绘画,重视其审美性与情趣性。他是五通桥“小西湖”及嘉州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的艺术大师,也是具有传统儒家思想“仁”为核心人生价值观的艺术大师。

道熙先生故居门前的茫溪河水,仍然和过去一样平淡天然,仍然在充满万种柔情地浅吟低唱。然而在这茫溪河水牧歌般的吟唱中,你分明能听到道熙先生爽朗的笑声,你总是能看到这位老艺术家的光辉形象,这一切也总是如此鲜明、如此清晰。当然,这一切也总会慢慢地伴随着迷人的茫溪河水渐渐地流向远方,汇入滔滔的岷江,汇入远方的长江,再汇入遥远的大海。

【详见《中国书画》2019年3期】


本文编辑:宋建华   新媒体编辑:崔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匠齐白石的书画艺术(下)
文蔚:从传统中寻找生长的力量
西泠印社 为中国印章正名
书画大师,梅兰芳
当代画坛最好的焦墨大家之一马西园的绘画、书法艺术!
书画名家丁光华先生——简介与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