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简说皮亚杰认知理论基础概念

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要做练习,认真努力,付出汗水。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老师用控制的方法干预孩子的学习过程,帮助孩子自律。于是,有的家长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警训指导着孩子的学习,常年陪伴在孩子旁边,用“提醒”、“诱惑”、“恐吓”等方式掌控着孩子的学习行为。

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许在短期内,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终究是没有好的体验的,孩子反抗,家长烦恼。而且长期来看,随着孩子反抗的力量越来越强,或者离开了父母的督导,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弱。


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说到学习过程,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大师,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皮老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学习过程是心理建构的过程,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我们来用小学数学加法、乘法做一个例子来说明认知理论的基础概念。


图式:

皮老说,图式是认知结构,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那我们的例子里什么是图式呢,数学教学是从“点数”开始的,孩子用手点着物体,数数。这个过程,孩子认识到具体物体的增加与数学1,2,3,4,5……数列增加的联系。这就是数学的一个“图式”,是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模型。


同化:

皮老说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继续上面的例子,在点数的练习中,孩子开始积累更多的例子,比如+2就是增加点数两次;+3是增加点数三次。慢慢的孩子的“点数”的例子越来越多,这个图式也就积累了足够的数量,孩子也从具体感受中领会到抽象的概念,这时候孩子才能够不借助具体的实物,独立掌握1+1=2,1+2=3,2+2=4……这样的数学算法。


顺应:

皮老说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继续上面的例子,当开始学习乘法的时候,这个规律是难以理解的,孩子必须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找合理的解释,于是我们需要把2*3的算式用2+2+2这个已经掌握的算法来解释,这就是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也就是用旧图式来构建新的图式。这个过程,便是顺应。


平衡:

皮老说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乘法刚刚出现在孩子的世界时,平衡便被打破了,我们用加法对乘法的解释(需要借助实物的推演,帮助孩子去理解规律),不断的积累和联系,当孩子掌握了乘法这个图式时,便重新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认知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匀速发展的过程。所以孩子在一开始会表现出很多的错误,却在某一个时刻,豁然开朗。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遵循规律,静待花开。

平衡的内在动力是好奇心,如果我们用强加的新知识,超阶段的教育孩子,带来的将是痛苦的学习体验与内心平衡的混乱。

备注:

对于儿童,身体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抽象的数学,可以借助教具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推演游戏,从感受中学习,也从感受中体会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对于小学的学习内容都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事物进行感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数学辅导为例
如何给低年级的孩子培养数学思维?
【易混辨析】必考的皮亚杰4个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孩子的认知变化
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