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颈斑鸠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27~34cm,体重120~205克,嘴峰长15~19毫米,翅长137~163毫米,尾长123~165毫米,跗跖长20~26毫米。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 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甚长,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暗褐色,脚红色。

前额淡蓝灰色,到头顶逐渐变为淡粉红灰色;枕、头侧和颈粉红色,后颈有一大块黑色领斑,其上布满白色或黄白色珠状似的细小斑点,上体余部褐色,羽缘较淡。中央尾羽与背同色,但较深些;外侧尾羽黑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翼缘、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蓝灰色,其余覆羽较背为淡。飞羽深褐色,羽缘较淡。颏白色,头侧、喉、胸及腹粉红色;两胁、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灰色。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不如雄鸟辉亮、较少光泽。虹膜褐色,嘴深角褐色,脚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体长30cm左右,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

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此外,印度还有一个亚种也是没有"珍珠"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

折叠 编辑本段 栖息环境

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农田地带,也常出现于村庄附近的杂木林、竹林及地边树上或住家附近。 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斑鸠混群活动。常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栖息环境较为固定,如无干扰,可以较长时间不变。觅食多在地上,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快速,但不能持久。飞行时两翅煽动较快。鸣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鸣声似"Ku-Ku-u-ou"。反复重复鸣叫。

珠颈斑鸠通常出现于城市、村庄及其周围的开阔原野和林地里,其中在城市公园和道路旁边的树上和地上甚至灯杆电线杆上都很容易见到,个儿大特征明显,一般又不怕人,因此用肉眼也很容易观察到它的外观特征。珠颈斑鸠觅食时会在地面边走边寻找草叶或道路上的植物种子、果实、小虫来吃。珠颈斑鸠的叫声也是识别特征之一,它的叫声在林子里也能传播得较远,和东部常见的另外两种斑鸠--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和灰斑鸠(Streptopelia decaocto)--的叫声节奏都不一样。

珠颈斑鸠繁殖于树上(偶尔也在地面或者建筑上繁殖),以树枝在树杈间编筑简陋的编织巢,育雏习性为鸽形目典型的以鸽乳育雏,父母双亲共同筑巢、孵卵、喂养雏鸟。

折叠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折叠 食性

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稻谷、玉米、小麦、豌豆、黄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

折叠 习性

常见留鸟。喜在村落及农田附近活动。5~7月繁殖。用小树 枝在树杈上搭建极为简单的平台巢。每窝产卵2~3枚。幼鸟孵出后,亲鸟嗉囊能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并分泌一些特殊成分形成"鸽乳",用于喂养幼鸟。珠颈斑鸠有多种叫声,常为反复的"咕咕-、咕咕-",连续而低沉。在久雨初晴时和久晴欲雨时鸣叫特别频繁。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及稀疏的树林中,房前屋后有它们较多的踪影,常飞到地上、旱田或小溪边觅食,生性胆小,人若靠近,则常转身以背相向。除晨昏觅食外,平时都栖息在跨空电线、树林中。晚上一般成对或单只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或有较多横向干枝的树枝上。繁殖、饲养管理与其它鸠鸽科鸟类相同。

珠颈斑鸠与同属其它斑鸠一样,一般不会群居,而是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是温驯的鸟类,但是突然的噪声会使它们惊起。它们的飞行姿势与凤头鸠类似,着陆时尾巴会上倾。

折叠 觅食

珠颈斑鸠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稻谷、

树枝上的珠颈斑鸠玉米、小麦、豌豆、黄豆、菜豆、油菜、芝麻、高梁、绿豆等。有时也吃蝇蛆、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天亮后离开栖息树到地上觅食。离开栖息地前常鸣叫一阵。觅食活动多以早晨7~9时和下午3~5时较为活跃。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折叠 求偶

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时身体会极度倾斜,并在绕圈

珠颈斑鸠嬉戏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珠颈斑鸠通常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二到三次,繁殖期为4~10月份按地区划分(本人在上海观察斑鸠从四月份已经进入繁殖)。

折叠 产蛋

珠颈斑鸠通常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也有个别案例生产三个玫四个),前后大约差一两天。孵化期为15~18天,小斑鸠就会破蛋而出。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必须离巢。

折叠 筑巢

通常由雄鸟寻找合适的地方,再带雌鸟去选,选一个双方都认为可以的地方,筑巢是一起筑的;但也可能"鹊巢鸠占",占用之前其他珠颈斑鸠或其他鸟类的巢。营巢于小树枝杈上或在矮树丛和灌木丛间营巢,也见在山边岩石缝隙中营巢的。巢呈平盘状,甚为简陋,主要由一些细枝堆叠而成,结构甚为松散。

折叠 孵卵

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6~29mm×20~22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8天。珠颈斑鸠每年至少可以繁殖3次.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折叠 中国分布

珠颈斑鸠分布图遍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西抵四川西部和云南,北至河北南部和山东,南达台湾、香港和海南岛。

折叠 其余分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已被引种到澳大利亚和美国。

折叠 编辑本段 亚种分化

划分列表

中文名

拉丁属名

定名人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Scopoli)

珠颈斑鸠指名亚种

Streptopelia

(Scopoli)

珠颈斑鸠台湾亚种

Streptopelia

(Kuroda)

珠颈斑鸠海南亚种

Streptopelia

(Hartert)

珠颈斑鸠滇西亚种

Streptopelia

(Temminck)

珠颈斑鸠西南亚种

Streptopelia

Hartert

折叠 编辑本段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注:珠颈斑鸠全部图片及图册网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灰斑鸠
【城市物种日历】1月15日 珠颈斑鸠
斑鸠(鸽形目斑鸠属鸟类的统称)
20180416--闻声知物008--带珍珠项圈的鸟儿——珠颈斑鸠
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珠颈斑鸠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斑鸠吃什么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