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学生的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唱、合奏、音乐剧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些活动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这些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他们在什么时候应该突出,什么时候应该配合,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时候应该沉默……所有学生都要有一种角色感,都应该把握适当的分寸。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它是那样地自然、和谐、有效。
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提倡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演出中陶冶这种情操。例如,在排练合唱作品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都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当然,在这些活动中,老师的启发引导工作是不可忽略的。老师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常常有许多辅助性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各种演出活动中,这种机会是十分多的。例如,准备服装、道具;为演出人员化装;为演出人员做后勤保障等。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学生主动去做,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安排。因此,给学生安排任务、明确责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唱社团活动方案
合唱社团教学计划
郝英梅:创新音乐导学方法,多角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松涛视听沙龙 │ 合唱艺术审美价值浅谈
浅探侗族大歌演唱形式主体特征
从全人教育看待杭州民办学校排名/这所杭州民办学校排名靠前!它的全人教育理念值得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