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药膳》第一节 谷物类
第一节 谷物类
粳米
【异名】 大米、硬米、嘉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化学成分】 含淀粉75%、蛋白质8%左右、脂肪0。5-1%及少量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用法】 蒸食,煮粥,或配制药膳、药粥等。内寒者少食。
【附】 □米、糯米:□米、糯米与粳米来源于同种植物。□米粒较细长,粘性较小,胀性大﹔糯米粒有同□米者,也有同粳米形较圆短者,唯含糊精量大,粘性最强,胀性小。□米、糯米与粳米功效主治基本相同,但性温,多食生热,易致大便干燥。
粟米
【异名】 谷子、粟谷、小米、粱米、白粱粟、粢米、硬粟、寒粟、黄粟、稞子、□粟。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和种仁。
【化学成分】 含淀粉63。27%、脂肪1。41%、还原糖2。03%、总氮2。48%、蛋白氮2。41%。蛋白质为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并且含固体和液体脂肪酸等。米粒的外层薄膜上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铁)。
【性味归经】 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入肾、脾、胃经。
【功效主治】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能止痢,解烦渴。小米适于治疗脾、胃、肾湿热导致的小便淋涩不尽。
【用法】 煎汤或煮粥。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小麦
【异名】 白麦。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化学成分】 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湖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麦芽糖□及微量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用法】 煎汤,煮粥,或制成面食常服﹔也可炮制研末外敷,治痈肿、外伤及烫伤。病湿热者忌食面条。
【附】 浮小麦:功能敛汗,用于虚汗过多。
荞麦
【异名】 乌麦、花荞、甜荞、荞子。
【来源】 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
【化学成分】 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
【性味归经】 甘,凉。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解湿热毒。主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疠,汤火灼伤。
【用法】 磨面煮汤,或制丸、散内服。也可研末外用。本品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高梁
【异名】 蜀黍、蜀秫、木稷、芦粟、番黍、荻粱。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化学成分】 含P-羟基扁桃□-葡萄糖□,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温中健脾,渗湿止痢。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用法】 熬汤,或碾粉熟食、煮粥等。
黄大豆
【异名】 黄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黄色种皮的种子。
【化学成分】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异黄酮类、皂□类等。尚含胆碱、叶酸、亚叶酸、泛酸、唾液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用法】 做成熟食、豆浆服用,或研末外敷。本品生用疏利,熟食补益。
【附】 黑大豆: 与黄大豆同种,种皮黑色。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诸疾,并解药毒。本品炒食易壅热伤脾,虚人及小儿不可食。煮食虽益人,但不宜多食。
绿豆
【异名】 青小豆
【来源】 为豆物植物绿豆的种子。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钙49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8毫克。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其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磷脂成分中有磷脂□胆碱、磷脂□乙醇胺、磷脂酢丁醇、磷脂□甘油、磷脂□丝氨酸、磷脂酸。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药毒。
【用法】 煎汤,煮粥,或研末外敷。
黑芝麻
【异名】 胡麻、巨胜、狗虱、乌麻、乌麻子、油麻、交麻、巨胜子、小胡麻。
【来源】 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子。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约60%、叶酸18。45毫克%、烟酸0。48毫克%、蔗糖0。64%、卵磷脂0。65%及戊聚糖、蛋白质、钙等。脂肪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的甘油酯,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等。【性味归经】 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主治】 补肝肾,润五脏。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用法】 煎汤,或合粳米煮粥,或入丸、散内服。也可煎水外浴或捣敷。脾弱便溏者忌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食物的属性功效及归经(4)蔬菜类
食物药性全解
被用做中药的调料的有哪些?
食物性中药水果类「异名」
食疗
中国药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