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月《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3.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4.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3.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2.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

美丽的荷塘边,一群鹭鸶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的优美。

2.助读资料:

走进作者: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鹤:左上边是冖、一撇从横的上边起笔、要长,隹字要写紧凑,鸟字要窄长。

嵌:三部分要写紧凑,山字要扁窄,下边稍宽,甘字里边有一短横,人字外展。

匣:外框方正、右边不封闭,里边甲字的日要扁、中竖稍短。

恩:“因”外框要方正,里边的“大” 要小,不要写成“田”,下边的“心” 要扁宽。

韵:左右要匀称,立字下横稍长、起笔上拉,匀字里边是点和提、不要写错。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 出示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重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

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2.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细品白鹭之美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显白鹭的精巧?

比较

(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4)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增-减、素-黛;长-短、白-黑”选用四对反义词,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看着这美丽的白鹭。那画中的颜色、身段,美丽的外形让郭沫若先生着迷,犹如一首精巧的小诗,让人回味。

(5)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朗读指导:注意通过语气、重音、停顿读出白鹭的美。

4.品白鹭韵味无穷

(1)课后第2题

读6—8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几幅美丽的图画?

白鹭钓鱼图   白鹭望哨图   白鹭飞行图

①钓鱼图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画面美

“嵌”字,感受到画面的美,画中有着浓浓的诗韵。

②望哨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神 态 美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有无穷的猜想,韵味无穷。

③飞行图

a.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动感美

“偶见”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b.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白鹭自身就像一首优美的歌,同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c.——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2)读写训练:这不仅是歌,更是一首诗。是一首精巧韵味无穷的诗。白鹭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都是一首散文诗。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和“韵”这两个词写出作者对白鹭的真切喜爱和热烈赞美。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3.写作方法:散文写出画面感

(1)本文作者描写白鹭生活习性的6-8自然段,读起来就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散文的一个特点——画面感。因为作者做到了这样几点:

①明确的方位词“在清水田里”“小树的绝顶”“黄昏的空中”;

②细节观察“站着”“孤独”“偶见”;

③适当的修辞“……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比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反问)”

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视觉(看)、听觉、触觉(孤独 不安稳)等;

⑤文字留白,如“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样的散文,读起来才会在脑海中留下鲜活的画面。

(2)举例: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这段文字出现①方位词( “小湖上”“岸边”“湖面”“船舷”);②比喻句;③运用视觉(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人……)、听觉、触觉(没有什么风)等方法,写出了夕阳下鸬鹚工作前的静态画面。

(3)练一练:你喜欢家乡常见的小鸟吗?请认真观察一种,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写出画面感。

4.课堂小结

作者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姿态,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文章短小精悍,首尾呼应,意境悠远。

5.主题延伸

你喜爱的事物有美丽的地方吗?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你喜爱的事物,表现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鸬鹚》、《鸟》

板书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白鹭教学设计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
1《白鹭》2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8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